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南向資金年內狂買萬億港元 機構預判港股突破在即

2025-09-08 18:09

  港股市場再度迎來資金大舉流入,南向資金單日淨買入167億港元,年內累計淨買入超萬億。機構認為港股結構性機會依然突出,但指數上行需要更多基本面支撐。

  9月8日消息,港股三大指數集體收漲,恆生指數上漲0.85%,報25633.91點;恆生科技指數上漲1.17%;國企指數上漲0.71%。個股方面,百度集團大漲9%,表現尤為亮眼。資金流向顯示,南向資金當日淨買入167.05億港元,年內累計淨買入額超1萬億港元。

  具體來看,阿里巴巴-W和地平線機器人-W成為資金追捧對象,分別獲淨買入51.46億港元和13.72億港元;而快手-W則遭遇8.60億港元的淨賣出。這一配置動向反映投資者繼續看好科技板塊的長期價值。

展望后市

中金公司分析認為,港股市場今年呈現出「結構遠強於指數」的顯著特徵。儘管整體指數上行面臨壓力,但部分板塊表現突出。該機構測算顯示,基於當前風險溢價水平,恆生指數基準點位在24000點附近,若互聯網板塊情緒修復推動其風險溢價回落至3月下旬水平,指數有望站穩26000點。

  從行業配置角度,中金建議關注景氣度較高的方向,包括創新葯、科技硬件、有色金屬、非銀金融和消費電子等板塊。這些領域不僅盈利增長預期較高,且ROE預期也呈現上行趨勢。特別是生物科技板塊2025年盈利預期增速高達138%,顯著高於其他行業。

  對於后市走勢,海通國際持樂觀態度,認為下半年港股基本面或迎來轉機。隨着反內卷政策落地,互聯網龍頭業績最艱難時刻可能正在過去。同時,海外科技巨頭超大規模基建投資計劃以及國內大模型迭代加速,都將為港股科技板塊提供新的催化因素。

  市場分析指出,港股當前面臨的關鍵問題在於整體盈利預期承壓。若無增量政策支撐,四季度宏觀經濟增速可能放緩,恆指2025年EPS增速預期為-2.7%,這意味着下半年盈利增速或將轉負。在此背景下,投資者更應關注結構性機會,把握盈利確定性較高的板塊,而非單純追逐指數上漲。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