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8 15:46
回看上周的A股指數和板塊行情,不難看出上周大盤指數主要是處於調整回撤階段,但可以發現有一個板塊自上周二以來,連續三天高開。那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儲能+鋰電池板塊。
在牛市中,能夠抗跌的板塊,那就證明一定有資金認可它的邏輯,有資金在做切換,有資金在佈局。那麼一旦大多數資金認可這個板塊,那這個板塊就很有可能是接下來這一階段的主線之一了。
那電池行業為什麼會受到資金的青睞,其實是產業臨界點到來、政策強力助推與巨大想象空間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電池行業景氣度持續上行,供需格局正在反轉。鋰電設備板塊已於Q2實現訂單反轉,Q3有望迎來業績反轉,疊加固態電池技術迭代帶來的增量需求,設備環節有望走出最強α行情。
價格端:碳酸鋰(LC)價格從6.2萬元/噸最高衝至9萬元/噸,預計9月底結算價仍將維持在7-7.5萬元/噸高位,對鋰電材料企業庫存收益帶來顯著正向拉動(涉及鋰資源、鐵鋰、6F等環節)。
數據來源:同花順 iFinD 截至:2025.09.05
排產端:2026年春節時間較晚(2月17日),根據往年經驗,電池排產高峰預計提前至2025年12月,接下來數月行業景氣將持續上行。
政策端:降息周期開啟+光伏「反內卷」會議引導理性競爭,共同強化鋰電產業鏈漲價預期。2025年擴產速度放緩,供需平衡表逐步趨緊,EPS預期有望上修。
其次,從長期看,產業正從「實驗室」邁向「產業化」。先導智能推出全固態電池整線解決方案,標誌着設備端已然就緒;億緯鋰能「龍泉二號」下線、國軒高科打通中試線、孚能科技完成硫化物電池送樣,這些龍頭公司的關鍵進展共同證明,全固態電池的量產時間表正愈發清晰。
固態電池不僅是電動車的下一代解決方案,更是開啟未來科技(如人形機器人、無人機、eVTOL)的能源鑰匙。據EVTank預測,2030年全球出貨量有望超600GWh,市場規模突破2500億元。其發展還將大幅拉動上游鋰、鎳、鋯等金屬資源需求(中郵證券預測2030年僅碳酸鋰需求就達114萬噸LCE),想象空間巨大。
四大電池派系各有千秋:
1、中證電池系列
如果要比較實際ETF漲幅(算上折價溢價),中證系電池ETF應該是周五漲幅最大的,比創業板新能源還多一點。
具體來看,富國中證電池主題ETF(561160)上周漲幅超15%,全市場ETF漲幅NO.1!匯添富中證電池主題ETF(159796)、招商中證電池主題ETF(561910)均漲超14%,可以看出,漲幅前三的ETF標的指數都是中證電池主題指數。
上周ETF漲幅榜前10名單
數據來源:同花順 iFinD 數據區間:2025.09.01-2025.09.05
其選取業務涉及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消費電子電池以及相關產業鏈上下游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電池主題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其「固態電池」概念股佔比高達近四成。指數覆蓋電池主題全產業鏈上市公司,包括上游材料及資源、中游電池製造及組件、下游應用以及設備回收相關標的。
從成分股可以看出其材料明顯比例更大,欣旺達、格林美、天賜材料入選表明其對上中下游的覆蓋比例更大一些。因此在本輪反內卷以及業績反彈的前提下,材料端的表現會更加有優勢。
中證電池主題指數前十大成分股
數據來源:同花順 iFinD 截至:2025.09.05
2、國證電池系列
國證家族有兩個電池指數,長得非常相似,僅僅一字之差。分別叫國證新能源電池指數與國證新能源車電池指數。
國證新能源電池指數屬於新能源儲能電池主題,包括電池製造、儲能電池逆變器、儲能電池系統集成、電池温控消防等相關領域。集中選取電池製造、儲能電池逆變器、儲能電池系統集成、電池温控消防等儲能相關領域企業,但不包括電池上游及中游環節,是純正的儲能主題指數。其場內沒有ETF跟蹤,僅有交銀國證新能源指數(LOF)A(164905)這支場外產品跟蹤。
還有一個是叫國證新能源車電池指數,這個指數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固態電池含量高。從含量上,最貼合的正是國證新能源車電池指數。成分股數量來説,有一半屬於固態電池概念股;權重上就更高了,佔比超70%。
從重倉股來看,寧德時代作為全球動力電池龍頭,權重佔比超過14%;比亞迪作為新能源汽車一體化巨頭,權重也達到11%以上。這些都是在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方面領先的企業,具備強大的護城河。但是其佈局了三花智控等電機電控領域,而這些又不是很純的儲能和鋰電的票因此本輪行情的收益會稍低。其代表基金為廣發國證新能源車電池ETF(159755)其規模破百億,無論是流動性還是規模上都比較佔優。
國證電池系列指數重倉成分股情況
數據來源:同花順 iFinD 截至:2025.09.05
3、創業板、科創板新能源
從漲勢來看,創業板新能源相關ETF產品漲幅是僅次於中證新能源相關產品的,可以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但有產品一點溢價這點還是需要注意一下。
該指數主要涵蓋創業板企業中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產業,涉及電池、光伏等多個細分領域,彈性大、成長性強,行業結構與反內卷政策高度契合,其中儲能主題含量高達51%。
其實這個品種也是比較對路的品種,主要原因就是寧王是創業板的第一「大佬」。2024年寧德時代營收3620億元,遠超製造業平均水平。同期比亞迪、吉利、長城三家頭部車企淨利潤總和僅311億元,不足寧德時代的60%。這種差距源於動力電池的高附加值——單車電池利潤分成比同行高10%,儲能業 務毛利率更是高達26.84% 。
產品方面,創業板新能源ETF華夏(159368)是全市場首隻上市跟蹤創業板新能源指數的ETF基金,此外其費率還是跟蹤同類標的指數最低的。
其實無論選取那個指數,其重倉的大方向其實是不變的,只是彈性和收益上會有細微的差異,例如在行情上行期間創業板新能源的表現會稍好,而在正當行情里國證新能源車指數的回撤會更小。但若拉長時間看,這部分超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我們選對賽道,整體都會有較大優勢。
有機構指出,儲能行業現拐點信號,當前估值安全邊際較高。歐美需求高景氣與產業供給優化、價格回升共振,頭部電池廠訂單飽滿、產能緊缺,部分頭部廠家2026年儲能電池訂單已接近排滿。國內儲能市場價格也開始見底回升,長期通縮的局面得到改善。電池廠及頭部集成商將率先獲得增量收益,2025年國內儲能業務有望擺脫過去「不賺錢」的局面,盈利進入修復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