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以愛爾眼科(300015.SZ)為例,看眼科賽道如何「反內卷」

2025-09-08 15:39

"反內卷",無疑是當前市場最受關注的主題之一即便在素有「金牙銀眼銅骨」之稱的消費醫療賽道,這一趨勢也正深刻重塑行業格局。

從剛剛落幕的2025中報來看,多家眼科上市公司業績分化加劇,行業競爭邏輯悄然生變。隨着眼科賽道從「規模擴張」邁入「質量提升」新階段,如何跳出低效內卷、構建可持續成長模式,已成為企業必須面對的核心考題。

橫向對比同業,愛爾眼科的中報表現顯得尤為穩健。這份成績單不僅體現出公司在複雜環境下的經營韌性,也折射出其在新十年開啟之際的前瞻戰略與清晰路徑。那麼,愛爾眼科究竟是如何實現「反內卷」的?站在新十年的開端,又應如何重新審視它的價值?

圖片一:愛爾眼科

圖片來源:公司官網,格隆匯整理

 

核心業務穩健,結構升級明顯

 

先來看這份紮實的中報成績單。

2025年上半年,愛爾眼科交出了一份營收115.07億元、同比增長9.12%的業績,彰顯了其核心業務的穩健增長和結構升級的明顯成效。

其中,屈光業務成為增長引擎,上半年實現收入46.18億元,同比增長11.14%。這一亮眼表現得益於公司率先引進新一代全飛秒設備VISUMAX 800及SMILE pro等新技術,顯著提升了手術精準度和患者體驗。隨着全光塑、全飛秒4.0、全飛秒Pro等高端術式滲透率不斷提升,公司成功實現了"技術反內卷",推動屈光業務呈現量價齊升的良好態勢。

視光服務表現同樣搶眼,收入達27.20億元,同比增長14.73%。公司通過"5P近視防控模式"的深入推廣,加強了全流程精細化管理。同時,積極拓展小兒眼病、視覺訓練及老花矯正等新項目,為未來增長培育新動能。

白內障業務成功轉型,在醫保集採政策影響下依然實現收入17.81億元,同比增長2.64%。公司通過發展飛秒白內障手術、提高高端多焦晶體應用比例等方式,推動業務從「復明性」向「屈光性」升級。眼前端和眼后段項目分別實現收入10.31億元和7.85億元,同比增長13.06%和9.02%,展現出全面的業務增長格局。

從支出端來看,公司控費增效成果顯著2025年上半年,公司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分別同比下降6.03%和53.66%,銷售費用率降低1.47個百分點,體現出精細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從盈利端來看,公司盈利能力持續增強在歸母淨利潤20.51億元(同比基本持平)的基礎上,扣非歸母淨利潤達20.40億元,同比增長14.30%,凸顯主營業務盈利能力的提升。強大盈利能力使得公司在在醫療服務需求持續釋放的背景下,上半年門診量達924.83萬人次,同比增長16.47%;手術量87.9萬例,同比增長7.63%。

此外,公司現金流表現強勁,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達34.02億元,同比增長19.65%,顯示出公司良好的經營質量和財務健康狀況。

 

新十年,新徵程

 

然而,與穩健業績形成反差的是,愛爾眼科的估值仍處於低位。

儘管醫藥板塊上半年整體表現突出,截至9月5日,愛爾眼科PE(TTM)為33.88倍,仍處於近十年估值區間的中下水平,似乎尚未被市場充分定價。

圖表二:愛爾眼科PE BAND

數據來源:WIND,格隆匯整理 數據截止9月5日收盤

究其原因,浦銀國際分析稱,當前消費醫療板塊面臨一定壓力。在消費降級的大背景下,大眾對非必需醫療服務的支出趨於謹慎,行業復甦節奏仍不明朗。

但橫向對比顯示,以愛爾眼科為代表的頭部企業,從2025年第一季度起消費需求已逐步回升,走出2024年的低谷,無論收入還是利潤增速都領先同業,展現出更強的修復能力和經營韌性。

長遠來看,愛爾眼科正從多個方面積極佈局,為新一輪高質量增長積蓄動能。

公司全面加強學科能力建設,提升診療服務水平;「AI+醫療」應用陸續落地,數字化轉型不斷深入;同時嚴格把控質量,持續完善醫療標準。

在服務端,公司着力打造「五心服務」體系,優化患者體驗;推進科技研發與創新;強化人才梯隊建設,打造專業化、年輕化的團隊。這六大舉措,共同構成愛爾眼科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撐。

以熱門的AI醫療應用為例,公司正加速佈局「AI+眼科」領域,研發「眼科AI醫生」智能系統。目前已整合28個高質量眼科專病數據集,其中包括10萬例稀缺病歷。公司與中科院計算所、華為雲等機構合作,持續強化AI輔助診斷、遠程醫療及智能管理水平,不斷提升醫療效率與服務質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剛剛啟幕的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九次眼科學術大會(CCOS 2025)「眼科人工智能專題會」上,愛爾眼科分享了其在眼科AI技術落地方面的具體實踐,併發布了《愛爾眼科AI戰略白皮書》,為眼健康行業的數智化轉型注入了新動能。

例如,愛爾眼科自主研發的「ADP3.0智能醫療AI平臺」具備多模態大模型管理能力,形成了「數據治理-模型訓練-臨牀驗證」的閉環體系。在臨牀應用中,該平臺搭載的門診AI輔診系統能夠高度匹配黃斑裂孔、病理性近視等疾病的診斷;角膜塑形鏡智能驗配算法通過整合驗光與角膜地形圖數據,為醫生提供精準參數參考,顯著提升驗配效率;而智能隨訪外呼系統實現了複查提醒、異常篩查等自動化管理,覆蓋患者全周期服務。

圖片三:9月6日,「眼科人工智能專題會」在浙江杭州盛大舉行

圖片來源:公司公眾號,格隆匯整理

組織層面也在全面升級。2025年1月,公司成立組織變革小組,打破區域界限,建立跨省管理單元,如湘贛區、秦晉區等,推動「以強帶弱、以快帶慢」,實現「同城一體化」運營,提升資源利用和整體效率。

展望未來,公司將繼續推進國際化戰略,目前海外業務增速已超過國內,成長空間廣闊;在國內,則持續夯實「1+8+N」戰略,鞏固市場領先地位。

 

小結

 

回到最初的問題,眼科醫療賽道如何真正實現「反內卷」?愛爾眼科的這份中報,或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清晰的可借鑑樣本。

在當前從「規模擴張」走向「質量提升」的行業轉型階段,技術創新能力與政策適應能力,正成為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壁壘。以屈光業務為例,愛爾眼科通過高端術式與先進設備持續引領升級,真正做到了以技術驅動擺脫低效競爭。

隨着公司穩步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其背后的成長邏輯與價值底氣,也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所關注和認可。截至目前,已有近20家券商發佈報告看好公司未來發展。這條路值得期待,也正在發生。

圖表四:近期券商評級

數據來源:WIND,格隆匯整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