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基礎化工行業2025年中期策略:周期在左,成長在右

2025-09-08 08:01

基礎化工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工業糧食」,不僅承擔着支撐製造業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也在能源、農業、新材料等多個產業鏈環節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進入2025年中期,行業所處的階段與投資邏輯出現了顯著的分化:一方面,周期性調整已進入尾聲,板塊估值接近歷史低位,底部特徵逐步顯現;另一方面,新興領域的成長性機會愈發凸顯,成為市場關注的另一條主線。

一、行業周期回顧:三輪波動走到尾聲

2010年以來,化工品價格經歷了三輪顯著的周期波動:

1.2010-2016年:長周期下行

上行階段(2010Q1-2011Q4)受益於內外需擴張;

下行階段(2012Q1-2016Q3)則因需求放緩、供給過剩和2014年起國際油價暴跌,價格持續走低。

2.2016-2020年:供給側改革推動短周期

上行階段(2016Q4-2018Q3)受益於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回暖;

下行階段(2018Q4-2020Q3)受到中美貿易摩擦與疫情衝擊,需求驟降、原油價格大幅下跌,周期快速收縮。

3.2020-2025H1:疫情復甦與資本開支驅動

上行階段(2020Q4-2022Q2),政策刺激帶動需求復甦,油價快速上行;

下行階段(2022Q3-2025Q2),國內外經濟增速放緩,疊加高強度資本開支落地,供需雙弱,價格持續承壓。

截至2025年上半年,行業已處於下行周期的尾聲,價格收縮期持續長達12個季度,超過上輪8個季度的下行周期。需求疲弱與供給壓力交織,使得行業整體盈利水平低位徘徊,但政策拐點的跡象逐步出現。

二、需求端:修復乏力但存在亮點

1.宏觀層面:

2025年上半年,中國投資、零售、出口環比有所恢復,但地產依舊承壓。海外方面,美國、歐盟、日本的GDP增速均處於低位,對需求形成約束。

2.出口格局:

儘管短期存在關税政策與外部摩擦風險,但中國化學品貿易順差自2020年以來持續擴大,顯示出較強的全球競爭力。

3.行業需求亮點:

製造業PMI在波動中保持相對穩定;

出口市場對農藥、化肥等部分子行業的需求仍具支撐;

必選消費相關化工品(如甜味劑、氨基酸)需求韌性較強。

總體而言,需求端仍缺乏系統性修復動力,但局部結構性機會逐漸顯現。

三、供給端:資本開支放緩,轉固壓力猶存

1.全球資本開支:

截至2025Q1,除日本外,全球化工資本開支增速均處負值區間,整體處於下行趨勢。

2.國內資本開支:

2022-2023年高強度投資逐步兑現,2025年在建工程同比增速首次轉負;

然而固定資產同比增速依舊處於高位,行業仍面臨「轉固」壓力,即前期大規模建設的裝置正在陸續投產,供給側壓力難以快速消退。

這意味着,短期內行業供給端仍然承壓,但新增產能集中於龍頭企業,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頭部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優於整體水平。

四、價格與盈利:底部徘徊,修復需要耐心

1.行業價格走勢:

化工行業PPI已連續33個月為負值,接近2012-2016年下行周期的歷史紀錄。多數子行業產品價格仍處歷史低位,化纖類尤為明顯;農化板塊則因原料價格高企和內需支撐,價格保持中高水平。

2.盈利能力:

2024年行業整體利潤承壓,但2025Q1環比出現修復,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0.6%、環比大增150.9%。部分子行業(如氟化工、鉀肥)毛利率顯著改善。

總體看,行業盈利仍在底部震盪,但邊際修復跡象開始顯現。

五、庫存與原材料:成本支撐減弱,補庫周期開啟

1.原材料端:

2025年上半年,原油與煤炭價格延續下行趨勢,成本支撐減弱;

原油價格仍受地緣政治影響,存在波動不確定性。

2.庫存端:

無論是海外還是國內,均進入補庫階段。國內化學原料、化纖、橡膠塑料製品行業的庫存同比均出現回升,為后續需求修復預留了空間。

六、投資主線一:周期在左,關注低估值板塊

在周期底部區間,報告建議重點關注估值處於低位、供需格局相對穩定的板塊:

1.需求穩定、全球供給主導:

三氯蔗糖(重點推薦:金禾實業

農藥(揚農化工潤豐股份,關注湖南海利泰禾股份

MDI(萬華化學

氨基酸(梅花生物新和成

2.內需驅動,對衝關税衝擊:

製冷劑(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東岳集團、昊華科技

化肥(磷肥:雲天化川恆股份芭田股份;鉀肥:亞鉀國際東方鐵塔;複合肥:雲圖控股

民爆(廣東宏大易普力雪峰科技江南化工

染料(浙江龍盛閏土股份錦雞股份

3.產能先投放、優先恢復的子行業:

有機硅(新安股份

氨綸(華峰化學

七、投資主線二:成長在右,自主可控與供給替代

除了周期底部帶來的反彈機會,成長性方向同樣不容忽視。報告指出,自主可控和供給替代缺口將是未來幾年化工投資的關鍵主線。

1.重點推薦:

OLED材料:萊特光電奧來德瑞聯新材萬潤股份

催化材料:凱立新材中觸媒

合成生物學:華恆生物

吸附樹脂:藍曉科技

2.建議關注:

電子大宗氣體:華特氣體金宏氣體廣鋼氣體

合成生物學:梅花生物、星湖科技、阜豐集團

這些領域均具備全球供給短缺或中國替代空間的邏輯,成長性機會凸顯。

八、風險提示

地緣政治衝突導致的逆全球化風險;

原油價格大幅波動;

安全環保政策趨嚴;

海外經濟下行可能引發需求持續疲軟。

結語:周期與成長的雙重邏輯

從整體來看,2025年中期的基礎化工行業正處於「周期底部+成長分化」的新階段。周期板塊雖仍承壓,但邊際改善跡象清晰,低估值提供了安全邊際;而成長賽道在自主可控與全球供給替代的背景下,則孕育着長期機會。

周期在左,成長在右——這是行業的真實寫照,也是投資者研判時必須把握的雙重邏輯。對於市場而言,化工行業或許難以在短期迎來系統性反轉,但結構性機會已逐步明晰:左手配置低估值周期板塊,右手佈局高成長新材料與新興產業,將是2025年下半年化工投資的核心策略。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