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8 12:03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佈《關於推進「人工智能+」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搶抓人工智能發展重大戰略機遇,突出應用導向,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與能源產業深度融合,支撐能源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
到2027年,能源與人工智能融合創新體系初步構建,算力與電力協同發展根基不斷夯實,人工智能賦能能源核心技術取得顯著突破,應用更加廣泛深入。推動五個以上專業大模型在電網、發電、煤炭、油氣等行業深度應用,挖掘十個以上可複製、易推廣、有競爭力的重點示範項目,探索百個典型應用場景賦能路徑,培育一批能源行業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研發創新平臺,制定完善百項技術標準,培養一批能源與人工智能複合型人才,探索建立能源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應用金融支撐體系,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的能源領域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發展模式,能源領域智能化成效初顯。
到2030年,能源領域人工智能專用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算力電力協同機制進一步完善,建立綠色、經濟、安全、高效的算力用能模式。能源與人工智能融合的理論與技術創新取得明顯成效,能源領域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跨領域、跨行業、跨業務場景賦能,在電力智能調控、能源資源智能勘探、新能源智能預測等方向取得突破,具身智能、科學智能等在關鍵場景實現落地應用。形成一批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能源相關研發創新平臺和複合人才培養基地,建成更加完善的政策體系,持續引導「人工智能+」能源高效、健康、有序創新,為能源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意見》提出,圍繞能源保供和綠色低碳轉型需求,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在虛擬電廠(含負荷聚合商)、分佈式儲能、電動汽車車網互動等靈活性調節資源中的應用,提升負荷側羣控優化和動態響應能力;加強人工智能技術在新型儲能與電力系統協同優化調度以及全生命周期安全中的應用,推動可再生能源制氫生產工藝智能尋優。強化人工智能技術賦能能源生產過程中的節能和碳排放管理,提升多能互補綜合能源系統電、熱、冷、氣聯供的綜合能效和降碳水平。推動人工智能在零碳園區、智能微電網、算電協同中的應用,提升源網荷儲一體化智能運行水平,促進新能源就地消納。
同時,針對新能源出力波動性與間歇性的問題,加快在高精度功率預測、電力市場、場站智慧運營、新能源規劃、項目后評價等方向的人工智能應用,持續推動新能源關鍵材料及產品不斷迭代和創新,推動複雜場景及轉折性天氣下功率預測大模型在更小尺度、更高精準度方向發展,支撐廣域新能源資源協同優化,促進偏遠地區新能源場站智能運維發展,打造「氣象預測+功率預測+智慧交易+智能運維」一體化新能源智能生產模式,全力支撐新能源穩定供給。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