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小銀行數字金融棋局迎新操盤手

2025-09-07 23:59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北京商報

  當數字化轉型從銀行業的戰略共識邁向實戰攻堅,首席信息官正從幕后技術管理者走向臺前,成為決定銀行數字競爭力的關鍵角色。2025年以來,鄭州銀行、上饒銀行等多家中小銀行密集啟動首席信息官社會選聘,北京銀行、浙江農商聯合銀行等機構的首席信息官「就位」,一場圍繞「數字金融操盤手」的人才佈局熱潮在中小銀行間加速鋪開。

  分析人士稱,中小銀行首席信息官要真正發揮「數字金融戰略操盤手」作用,需突破人才儲備有限、數據治理基礎薄弱及技術架構歷史包袱較重等難點。其成功關鍵在於將宏觀戰略與銀行自身資源稟賦精準結合,在有限資源條件下作出明智的技術選型和實施路徑選擇,推動技術能力切實轉化為業務價值,最終實現以數字化驅動業務創新和效率提升的戰略目標。

  首席信息官海選潮起

  又一家地方性銀行加入首席信息官「搶人」陣營。鄭州銀行日前發佈總行首席信息官「海選」公告,正式啟動社會招聘。從招聘條件來看,該行對候選人的資歷與能力提出明確要求:年齡需為「70后」,具備六年以上信息科技工作經驗;專業層面不僅要深刻理解銀行數字化轉型戰略,熟悉商業銀行應用架構、技術架構與數據架構,還需對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有強洞察力與成功落地經驗,同時精通零售金融、公司金融、風險管理等業務,以實現利用科技賦能業務創新,驅動業務發展。

  事實上,鄭州銀行的動作並非孤例,今年多家中小銀行首席信息官選聘已形成「接力潮」。今年5月,上饒銀行發佈的首席信息官招聘公告更偏向年輕化與高學歷,要求候選人年齡在45周歲以下,即「80后」,須具備全日制碩士及以上學歷,且專業需為計算機科學、軟件工程等與科技或金融相關領域;能力上則強調對新興信息技術的預見性,以及推動數字化轉型戰略落地的實操能力。更早的1月,廈門國際銀行也公開選聘總行首席信息官,明確該崗位需全面主持信息系統研發與技術管理,構建業務與管理信息化系統,提升全行信息科技水平。

  「這不是簡單的崗位補位,而是銀行業應對技術革命與市場變革的戰略補位。」博通諮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指出,當前數字化已從銀行的「可選賽道」變為「生存基礎」,AI、大數據等技術不再是加分項,而是重構業務流程、優化客户體驗的剛需工具。過去銀行數字化多由技術部門牽頭、業務部門配合,如今則需要首席信息官站在全局視角,打通技術研發、業務落地、價值轉化的全鏈條,避免技術投入淪為「無效基建」。

  從行業底層邏輯來看,中小銀行此次首席信息官佈局力度突出,核心驅動力正是轉型緊迫性。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武澤偉分析稱,相較於大型銀行,中小銀行在客户基礎、資金實力等方面處於相對劣勢,數字化轉型成為其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戰略路徑。

  除了社會選聘,年內已有多家銀行的首席信息官正式「就位」,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過去半年內,北京銀行、長安銀行、浙江農商聯合銀行、廣州農商行、晉商銀行、新疆銀行、北京農商行、哈密市商業銀行等多家中小銀行的首席信息官任職資格獲監管覈准。從履歷來看,這些首席信息官人選以內部提拔或高管兼任為主,但跨機構引入專業人才的案例也逐漸增多——例如北京農商行新任首席信息官易永豐,此前其便長期在華夏銀行科技條線任職,曾任華夏銀行信息科技部副總經理、大數據服務中心主任。

  值得關注的是,華夏銀行自身也在今年5月完成了首席信息官的內部聘任流程。據華夏銀行《第九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決議公告》,董事會已同意聘任龔偉華為該行首席信息官並確定其薪檔。目前其任職資格尚待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覈准,任期至第九屆董事會屆滿。據此前披露的個人履歷,龔偉華出生於1971年2月,擁有碩士研究生學歷,工程師職稱,曾任北京銀行系統運營部總經理、南京分行黨委書記兼行長、公司銀行部總經理、首席信息官等職務,現任華夏銀行核心系統建設辦公室主任。

  對於首席信息官跨銀行任職的現象,王蓬博認為,這本質上反映了行業能力流動與需求精準匹配的雙重邏輯。一方面,有跨銀行任職經歷的首席信息官,積累了不同銀行的數字化實踐經驗,熟悉不同規模、不同類型銀行的業務邏輯與技術痛點,其經驗能快速適配新任職銀行的需求;另一方面,不同銀行在首席信息官崗位的職責定位、發展空間上存在差異,更具吸引力的職務規劃與發展方向,也會推動優秀的首席信息官在行業內合理流動。

  走到「聚光燈」下

  隨着首席信息官在銀行戰略中的權重提升,這一角色也開始走到業績發佈會的「聚光燈」下。2025年中期業績披露季,郵儲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等多家銀行首席信息官也在業績會上亮相,詳解數字化轉型舉措與成效。

  其中,郵儲銀行副行長、首席信息官牛新莊重點談及AI技術與長期規劃。他指出,隨着大模型等AI技術在銀行各個領域應用持續加快,「人工智能+」將是對行業、對企業自內而外的煥新契機。郵儲銀行正積極把握這一趨勢,目前已啟動「十五五」IT規劃編制,將通過佈局科技發展藍圖,推動科技能力再上新臺階,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和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民生銀行首席信息官張斌則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AI是科技和銀行運營範式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民生銀行上半年持續提升體系能力,同時業務場景應用在向深度和廣度擴展。2025年上半年,民生銀行實現了AI智能體平臺部署應用,新增78個細分應用場景。2024年全年是80個應用場景,今年半年已經和去年一年的規模基本持平。」他進一步指出,民生銀行的AI應用呈現了加速趨勢,這主要得益於兩方面,一是該行始終注重企業級能力的打造,二是有效的組織推動。2025年6月底大模型的應用日均調用量比去年年底增長了3倍。上半年的重點應用包括授信盡調、零售營銷、遠程坐席、業務運營、知識問答等領域。

  「首席信息官出席業績會,不僅是解答技術問題,更是傳遞戰略信心。」王蓬博分析稱,這一現象本質上是銀行價值評價體系向技術驅動傾斜的體現,不僅能將數字化的「隱性價值」轉化為「顯性成果」;同時,首席信息官公開亮相向市場釋放銀行長期聚焦數字化、持續投入技術研發的穩定預期,既能增強投資者對銀行未來盈利能力的信任,也能提升客户對數字服務的認可。

  武澤偉也表示,首席信息官從幕后走向臺前出席中期業績發佈會,背后是數字化轉型成果地位的提升——它已成為衡量銀行經營績效與未來競爭力的關鍵指標,這也標誌着科技部門從成本中心向價值創造中心轉變,彰顯了銀行管理層對科技驅動業務發展的信心與公開承諾。

  而從差異化發展來看,武澤偉進一步分析指出,大型銀行需着眼於前沿技術的規模化應用與生態構建,重點突破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創新技術在複雜業務場景中的深度融合;而中小銀行則應採取更加聚焦的策略,深耕特定業務場景的數字化突破與成本可控的敏捷創新,尋求在細分領域建立數字化競爭優勢,最終實現技術投入與業務產出的高效平衡。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