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7 19:33
在「汽車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新勢力造車企業相繼上市,與傳統汽車企業搶奪市場的十幾年間,各個財報發佈的時間節點,汽車行業都猶如一場「比慘大賽」。
「小鵬賣一輛車虧8萬,蔚來賣一輛車虧11萬,理想賣一輛車虧2.3萬」,2022年多家上市車企三季度財報發佈后,「蔚小理」的虧損情況備受矚目,然而,短短不到3年時間后,昔日的「難兄難弟」似乎已經「分道揚鑣」。
近日,理想汽車發佈財報顯示,已經連續實現11個季度盈利,上半年交付新車超過20萬輛;小鵬汽車上半年淨利潤為虧損11.4億元,較上年同期同比收窄57%,預計將在今年四季度實現首次季度盈利;蔚來汽車二季度財報顯示,淨虧損為49.95億元,再加上一季度淨虧損67.5億元,蔚來上半年虧損超過117億元,蔚來CFO在2025年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表示,到今年四季度,公司整車毛利率目標是16%~17%,以此來達成單季盈虧平衡目標。
數據一出,「蔚來每賣一輛虧10萬」迅速引起廣泛爭議,按照上半年蔚來淨利潤虧損117億及交付11.42萬輛汽車計算,平均每售出一輛汽車,蔚來虧損10.25萬元。而且,這一數據還是在今年銷量大幅增長淨虧損收窄的情況下計算得出的,2023年上半年,蔚來交付5.46萬輛新車時,這一數據是每輛虧損19.8萬元。
「蔚小理」上半年財報冰火兩重天,正是上市車企的整體真實寫照,馬太效應更加明顯,各大傳統汽車集團再一次出現兩極分化,新勢力造車企業也在今年迎來了盈利分界點。
比亞迪以上半年3712.81億元的營收、155.11億元的淨利潤毫無懸念穩居榜首;緊隨其后的是上汽集團,營收達到2995.9億元,淨利潤同比下滑9.21%至60.18億元,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54.31億元,同比增長432.21%;而廣汽集團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25.38億元,同比下滑267.3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虧損29.45億元,同比下滑771.11%;江淮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虧損7.73億元,同比下滑356.8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虧損9.16億元,同比下滑1096.63%。
備受矚目的新勢力造車企業迎來明顯的盈利分界線,未來競爭格局也因此更加清晰:理想汽車財報顯示上半年淨利潤17.44億元,同比增長3%;賽力斯上半年淨利潤29.41億元,同比增長81.03%;零跑發佈的半年報顯示,公司首次實現半年度淨利潤0.3億元。此外,小米汽車、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均表示有望在今年實現單季盈利或盈虧平衡。
近幾年來,在電動化、智能化大潮的推動下,汽車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再加上持續了兩年半時間的價格戰,車企之前的競爭早已從前端銷售市場蔓延至整個產業鏈,比拼的是財務和體系能力。如今,傳統汽車企業所面臨的淘汰壓力並不亞於新勢力品牌之爭,而新勢力造車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終於走到頭部品牌集體盈利這一關鍵節點,再加上近年來多個造車新勢力品牌資金鍊斷裂退出市場,這一輪造車熱潮,或許即將迎來上半場賽點。
分化加劇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7月,汽車行業利潤2737億元,同比增長0.9%;汽車行業利潤率4.6%,較1—6月的4.8%利潤率有所下降。這一數據好於2024年的4.3%,但仍處歷史次低位。
行業數據背后,「強者恆強、弱者更弱」的馬太效應正在進一步加劇。
除了比亞迪和上汽集團,長安汽車和吉利汽車今年上半年也實現了淨利潤增長:長安汽車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26.91億元,同比下滑5.25%,扣非歸母淨利潤實現增長,同比增長26.36%,為14.77億元;吉利汽車實現營業收入1502.85億元,同比增長27%;歸母淨利潤實現翻倍增長,達到66.57億元。
吉利汽車相關管理層在業績會上表示,吉利汽車新能源盈利周期全面開啟,單車核心歸母淨利潤在今年上半年提升至4724元,同比漲幅達37%,核心歸母淨利率從2.8%增長至4.4%,漲幅達57%。
同期其他幾家上市車企的情況卻不甚樂觀。
長城汽車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23.35億元,同比增長0.9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35.81億元,同比下滑36.39%。北汽藍谷上半年營業收入95.17億元,同比增長154.38%;利潤總額虧損32.78億元,淨虧損23.08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淨虧損23.36億元。
廣汽集團上半年營業收入421.66億元,同比下降7.9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25.38億元,同比下滑267.39%。東風集團股份上半年實現營收545.33億元,同比增長6.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0.5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6.84億元下降91.96%。
江淮汽車上半年營業收入193.6億元,同比下降9.1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7.73億元,上年同期則為盈利3.01億元,同比下降356.89%。
長城汽車對於業績變動的原因解釋稱,報告期公司開啟新的產品周期,實現銷量和營業收入的同比增長,同時加速構建直連用户的新渠道模式以及加大新車型、新技術的上市宣傳及品牌提升,投入增加導致淨利潤波動。
這也是傳統車企目前普遍面臨的轉型「陣痛期」。在電動化、智能化大潮下,上市車企旗下的電動產品未能及時形成規模化效應,而燃油車產品銷量又不斷下滑,導致虧損持續加劇,「掉隊」風險如影隨形。
拐點將至
同樣的趨勢在新勢力造車企業陣營中,也正在集中體現出來。部分新勢力品牌銷量持續走高,已經走過或臨近盈利平衡點,進入下一階段,頭部效應逐漸顯現。
理想汽車上半年營業收入約562億,同比下降2%,儘管已經連續11個季度盈利,但二季度營收和淨利潤雙降,並預計三季度新車交付量為9萬—9.5萬輛,同比下降40%;憑藉問界的熱銷,賽力斯上半年營業收入約624.02億元,同比下降4.0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29.41億元,同比增長81.03%。
后來居上的零跑汽車,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達到242.5億元,同比增長174%,上半年零跑汽車權益持有人應占淨利潤為0.3億元,對比上年同期淨虧損22.1億元可謂強勢翻盤,成為又一家實現扭虧為盈的造車新勢力企業。
小米集團第二季度總收入達到1160億元,同比增長30.5%。其中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收入213億元,同比增長234%。小米集團合夥人兼集團總裁盧偉冰在當晚的業績電話會上稱,下半年汽車業務有望實現單季盈利。
在2024年三季度財報會議上,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給出的盈利時間是2026年,而在今年的一場內部會議上,李斌表示,會力爭2025年第四季度實現單季度盈利。
隨着財報發佈,上半年超過117億元的虧損,以及「賣一輛虧10萬元」的數據,蔚來四季度的壓力可想而知。數據顯示,蔚來8月共交付新車31305台,同比增長55.2%,創歷史新高。近期樂道L90和全新ES8需求旺盛,被寄予厚望能夠在四季度再創新高。
同樣還在虧損,但小鵬汽車的壓力顯然要小得多。上半年小鵬汽車實現營收340.9億元,同比增長132.5%,淨虧損11.4億元,相比上年同期虧損26.5億元,虧幅大幅收窄。二季度小鵬汽車整體毛利率提升到17.3%,同比提升3.3個百分點;汽車毛利率達到14.3%,較去掉同期提升了7.9個百分點,連續8個季度正增長,給了小鵬汽車在今年四季度扭虧為盈的底氣。
從公開信息來看,多家新勢力造車品牌都將改善盈利模式設定為2025年戰略目標之一,除了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之外,同時也在力控成本、擴大規模、優化銷售。不少新勢力企業憑藉差異化定位、成本管控能力,已實現或者接近盈虧平衡點。此消彼長之下,部分傳統車企卻仍在轉型「陣痛期」中掙扎。
汽車市場或許將在今年的盈利分界點和洗牌之后,迎來新的格局。
作者: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