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美國非農報告道出打工人的焦慮 華爾街的賺錢機器卻照舊轟鳴

2025-09-07 01:51

  對於在人工智能時代已對就業保障感到焦慮的美國民眾來説,周五的經濟數據猶如一記重拳:招聘停滯的現實昭然若揭。

  但是對於資本所有者而言,數據所凸顯的是一個迥異的現實。即便就業市場下行,但投資者預計美聯儲會出手,為他們抵擋經濟的寒風 —— 他們也賭下成百上千億資金,押注資產價格將會走高。

  這並不意味着股票市場就會屹立不倒。由於招聘態勢的減弱凸顯了未來企業盈利所面臨的風險,周五股票市場有所下滑,但幅度温和。債券有所反彈,給多元分配的投資組合提供了一定緩衝,而股票仍在歷史高點附近,正在經歷着四年來最為強勁的跨資產行情。

  儘管周五的報告揭露了實體經濟承受的壓力,但市場依然展現出這番韌性。非農就業人數增幅微乎其微,失業率攀升至202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修正值也坐實了本輪增幅為疫情以來最糟的現實。但透過金融市場的表象,幾乎看不見經濟乏力的跡象:羅素2000小盤股指數已連續五周上漲,信用利差徘徊在十年來的低點。

  「對於持有金融資產、房地產的人來説,他們的財富可謂永不退潮,」College of William & Mary兼職教授Peter Atwater表示。「但對於底層的人來説,他們的收入受到影響,由於缺乏資產所有權,因此處境相當掙扎。」

  降息的目的是要緩解負債家庭的負擔、支持求職者。但實際上,獲得更大提振的是金融市場。資產價值的攀升為投資組合提供緩衝,即便薪資表現落后,也使消費得以維繫。

  「這種對財富的提振支撐了消費,這也是推動經濟的最大動力,」貝萊德投資組合經理Jeffrey Rosenberg表示。「這緩解了人們對於就業市場放緩的擔憂。」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一項新的分析顯示,收入分化的態勢只會進一步擴大。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將導致收入最低的10%的家庭每年損失大約1,200美元,使得已經捉襟見肘的收入被進一步削減3.1%。而最富裕的10%則可平均獲得13,600美元的提振,幅度達到2.7%。該法將財富重新向上分配,使得勞動力市場動力不足所導致的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

  財政上出現這種傾斜的同時,貨幣環境也利好資產持有者。對於許多人來説,勞動力市場的放緩與其説是威脅,不如説是好消息:借貸成本走低有望提振投資組合,為有能力買房的人降低按揭成本,而企業税減免和收益税抵扣更是錦上添花。交易員現在預計,到明年年底將有大約六次降息 —— 在通脹如此頑固、股票市場如此活躍的情況下,這樣的政策轉向幾乎沒有先例。

  押注的規模顯而易見。在周五的非農報告公佈前,華爾街各資產類別已經有望創出2021年中以來的最佳季度表現。由於交易員加大降息押注,債券ETF 8月吸引了創紀錄的490億美元,美元下跌、美聯儲獨立性面臨新的質疑之際,黃金創出歷史新高。

  直至最近,在通脹高於3%、股票市場漲勢如虹的情況下放松政策還是罕見現象。標普500指數過去三個月攀升了9%,這種在降息前夕的上漲行情,在去年之前的二十年里從未出現過。

  對一些人來説,有理由感到擔憂。一年前美聯儲開始降息時,10年期美債收益率在短短四個月里攀升了一整個百分點。現在,交易員押注曲線趨陡 —— 短端收益率將因美聯儲降息而被拉低,長期收益率則因通脹憂慮而攀升。

  「如果當美聯儲降息時,曲線長端走高,那麼股票市場很可能會遭到拋售,因為通脹擔憂重現,」Jeff Muhlenkamp表示。「我會押注,金價也會躍升」,他已經增加了所管理基金的黃金敞口。

  但是,在特朗普時代,投資者因持懷疑態度而屢屢受罰。華爾街越來越堅信,如果情況惡化,特朗普和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會出手阻止。特朗普政府在4月股票市場遭遇拋售后,放棄了最嚴厲的關税威脅,許多人將此視為先例。

  「這是一種逢低買入的心態,歸根結底是相信政策會兜底,」StoneX Financial全球宏觀策略師Vincent Deluard表示。「每一次,每一個周期,這種心態都會自我強化。於是,這種‘政策保護傘’就會在更高層面進行重置。」

  過去的貨幣寬松周期清楚地表明瞭這種不平衡:就業的疲軟使工人的前景黯淡,而利率的走低為有資本可以配置的人提供了緩衝。在這一過程中,貧富差距擴大 —— 這一趨勢因為疫情之后的股票市場牛市而進一步加快。這種差距在持股情況上最為明顯。美聯儲的數據表明,儘管持有股票的美國家庭佔比創出紀錄,但后50%僅控制5000億美元,與前1%的持有者所持的23萬億美元相比,可謂杯水車薪。

  「投資者獲得的回報讓他們無視地緣政治風險,無視所有的經濟風險,」Atwater表示。「身處金字塔頂的人對底層日益加劇的絕望毫無感知。」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