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國證監會前主席易會滿落馬的背后

2025-09-06 18:05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專題:重磅打虎!易會滿落馬:掌舵5年內1700家IPO,3000點20次失守

  風聲島 

戛然而止

96日,中央紀委發佈消息,十四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易會滿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調查。

  這位曾顯赫一時的中國證監會前主席,早有落馬傳聞,如今靴子終於落地。

  在金融圈里,易會滿是個傳奇人物。

  因工作原因,早年間,豹哥曾經和易會滿有過兩次接觸,其能力和思路確實非一般人能及。

易會滿的落馬,要從2020年的秋天説起。

202011月份,中國資本市場上演了一場高度戲劇性的突發事件。

當時,金融科技巨頭螞蟻集團正準備在上海科創板和香港聯交所同步上市,其估值高達2.1萬億元人民幣,被各界寄望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IPO

  然而就在上市前夕,風雲突變。

相關監管部門緊急出臺網絡小額貸款新規,對螞蟻集團的主營業務產生重大影響,上市審批被按下了暫停鍵

11月的這個夜晚,螞蟻集團IPO戛然而止,高達數萬億元的財富盛宴戛然收場,一時間市場譁然。

  全球投資者目睹這一幕,無不震驚於中國監管層出人意料的果斷出手。

在這場舉世矚目的IPO鬧劇背后,當時執掌中國證監會的易會滿,正處於風暴的中心。

  作為資本市場的最高監管者,易會滿面對的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抉擇:既要維護市場穩定與投資者信心,又要響應防範金融風險的要求。

這場IPO臨門急剎車,映射出易會滿任內資本市場生態的複雜多變。

  易會滿的考驗剛剛開始。

蒼南起步

196412月,易會滿出生於浙江省温州市蒼南縣的一個普通家庭。

  蒼南地處浙南沿海,自古商業氛圍濃厚,是改革開放后民營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在這種環境中成長,市場經商的靈氣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年少的易會滿,為他日后踏上金融之路埋下了伏筆。

  據熟悉他的人回憶,少年時代的易會滿勤奮好學,善於數學和分析,這也為他選擇財經相關專業奠定了基礎。

1984年,20歲的易會滿從杭州電子工業學院(今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統計學專業畢業。

  此時,中國正處於金融體制改革的初期階段。

20世紀80年代中期,國家開始將專業銀行從人民銀行體系中分離出來,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大型國有銀行紛紛獨立運作。

  年輕的易會滿正好踩在了這一波銀行業快速發展的時代節點上。

  畢業后的易會滿順利進入中國人民銀行杭州市分行計劃處擔任計劃員,參與信貸計劃編制工作。

  但僅僅半年后,胸懷對銀行業務實踐的向往,易會滿選擇離開央行體系,投身到剛剛完成體制重組不久的中國工商銀行。

19851月,21歲的易會滿正式入職工行杭州分行,成為一名基層銀行員工。

從此,他與這家后來被稱為宇宙行的國有銀行結下不解之緣,開啟了一段長達34年的銀行生涯。

從浙江到江蘇

  進入工行后,易會滿從最基礎的業務做起,兢兢業業積累經驗。

  在工行浙江省分行,他先后在信貸、資金計劃、營業網點管理等多個崗位歷練,十三年間對銀行業務的方方面面都摸得極其熟稔。

憑藉出色的業務能力和執行力,易會滿步步高升,到1998年已經擔任工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長兼營業部總經理。

  在金融業競爭激烈的長三角地區,浙江工行的業務規模和創新能力長期名列前茅。這

  段深扎浙江的工作經歷,不僅讓易會滿積累了豐富的地方金融實戰經驗,也使他在江浙金融圈建立起早期的人脈。

2000年,易會滿迎來了職業生涯的重要轉折點:這一年他被調任工行江蘇省分行,擔任副行長並主持分行全面工作,不久即於當年10月扶正為江蘇省分行行長、黨委書記。

此時的江蘇分行正深受不良貸款高企之困擾,上世紀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的余波使不少銀行揹負沉重壞賬。

履新伊始,易會滿把剝離壞賬、壓降不良作為核心任務。

  他一方面推動將不良資產打包出售給資產管理公司,減輕銀行包袱;另一方面則收緊信貸審批,建立嚴格的風險管控制度,防止新的不良產生。

  據工行內部人士回憶,在江蘇任上那幾年,易會滿幾乎每周都帶隊走訪企業、調研基層網點,甚至親自參與不良貸款的清收談判,與地方政府和企業反覆磋商。

  經過數年鏖戰,到易會滿離開江蘇時,工行江蘇分行的不良貸款率已大幅降至行業平均水平以下,分行利潤規模躍居全國工行系統前五。

易會滿也因此在工行內部贏得了能啃硬骨頭的評價,意指敢於迎難而上,善於攻克銀行經營中的硬仗。

  這段紮根基層、輾轉江浙的歲月,使易會滿從一名金融新人淬鍊成久經沙場的銀行老將。

掌舵宇宙行

  隨着業績和口碑的積累,易會滿的才能引起了總行高層的注意。

20053月,41歲的易會滿被調往北京,出任工行北京市分行行長。

  這是易會滿首次進入中國金融的核心圈。

北京金融業素有首都金融圈之稱,在這里工作的銀行家不僅要面對大型央企、中央部委等重量級客户,業務的複雜程度和政治敏感度都遠高於地方分行。

  對於易會滿而言,這是一次全新的考驗。

  然而僅僅幾個月后,易會滿就再次獲得提拔,被任命為工行黨委委員,並繼續兼任北京分行行長,正式進入工行總行管理層序列。

20085月,44歲的易會滿升任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成為這家全球最大銀行之一的高級管理者。

真正令業內矚目的,是易會滿在2013年的破格晉升。

20135月,工行時任行長楊凱生退休,新行長的人選在工行內部引發熱議。

  當時易會滿雖然已是副行長,但在總行高管中資歷並不算最突出,而且他本科並非科班金融出身,僅為大專學歷。

  出人意料的是,經過總行內部民主測評和上級部門的綜合考察,易會滿最終脫穎而出,被破格提拔為工行行長。

這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任命當時在工行內部引起不小震動。

據報道,工行內部對這次任命的評價集中在以能力取勝

不少同事認為,易會滿從基層摸爬滾打起來,對信貸、資管、零售等全業務鏈條都極為熟悉,尤其在風險管控和解決基層痛點方面的理解遠超其他高管,是最接地氣的總行領導

  這種來自一線的歷練和務實的風格,為易會滿贏得了員工們的擁護。

20165月,執掌工行16年的老董事長姜建清退休,52歲的易會滿被組織任命為工行黨委書記,並於當年9月正式接任工商銀行董事長一職。

至此,這位在工行體系浸潤30多年的自己人登上了宇宙行的最高領導崗位,掌舵這艘資產規模超過20萬億元的金融巨輪。

在同事眼中,易會滿聰明能干、威望頗高,對基層業務之熟悉甚至超過了一些網點負責人。

  據稱他在調研時能當場指出櫃員操作中的流程漏洞,在內部會議上隨口報出某支行的存貸款數據。

  易會滿擔任工行行長和董事長的五年多時間,正值中國銀行業面臨轉型陣痛的時期。

利率市場化改革提速、互聯網金融興起對傳統銀行業務形成衝擊,金融監管日趨嚴格,銀行業從過去躺着賺錢的黃金時代步入競爭加劇、利潤攤薄的新常態。

在工行的財務報表上,這一轉型期的壓力清晰可見:淨利潤增速從2013年的兩位數逐年下滑,2015年幾乎降至零,雖在2016年后有所回升但已遠不及往日風光。

  面對業績壓力,易會滿大膽推動變革以求新出路。

他在任內強調工行三大特質:堅持審慎穩健的經營風格、戰略上不遊離偏航、打造有凝聚力的團隊。

  可以説,易會滿帶領下的工行努力在傳統銀行光環漸退之際,逐步實現業務模式的調整與升級。

然而,正當易會滿謀劃着工行未來的發展藍圖時,命運卻將在2019年初將他推向另一場更大的挑戰。

刀刃向內

20191月中旬,一則重磅人事消息打破了資本市場的平靜。

時任工商銀行董事長的易會滿空降證監會,接替因個人原因提前退休的劉士余,出任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

  作為中國證監會第九任主席,易會滿的到來引發市場極大關注,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監管史上首次由大型銀行掌門人直接執掌證監會。

  過去證監會高層多具有券商、監管系統背景,而易會滿從國有銀行體系跨界而來,被視作一次體制內破格的用人嘗試。

面對角色轉換,易會滿坦言自己是資本市場的新兵,從市場參與者轉為監管者如履薄冰,不敢有絲毫懈怠。

  易會滿在證監會的五年,被公認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個時期。

易會滿最重要的政績,莫過於全力推動了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這一被視為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變革的舉措。

20197月,在易會滿履新半年內,上海科創板正式開板,試點註冊制,從根本上打破了此前A股發行長期實行的審覈制慣例。

科創板以信息披露為核心重塑IPO流程,為擁有硬核科技的創新企業打開融資之門。

  這一改革之舉不僅響應了國家鼓勵科技創新的戰略需求,也為沉悶已久的股市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註冊制改革的步伐隨后不斷加快。

2020年,深圳創業板也啟動存量市場的註冊制改革試點,將這一市場化發行機制由科創板推廣至更廣範圍。

2021年,北京證券交易所的設立則為服務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新平臺。

  經過幾年的試點探索,時機逐漸成熟。

20232月,證監會宣佈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的制度規則,標誌着註冊制在全部A股市場落地生根。

  這是中國資本市場二十多年來最具里程碑意義的改革之一。

  易會滿多次在公開場合闡釋這場改革的深遠意義:註冊制改革是一場觸及監管底層邏輯、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

在易會滿的主導下,放管結合的註冊制理念深入人心。

  除了註冊制,易會滿任內還推動了一系列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和改革創新。

例如,新《證券法》在2020年正式實施,大幅提高了財務造假等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強化了投資者保護,為註冊制保駕護航。

又如,易會滿倡導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堅決將空殼殭屍企業清退出市場,讓優勝劣汰成為常態。

在易會滿任內,滬深交易所接連推出深化改革措施,A股市場迎來了上市公司數量和融資規模的迅速增長。

證監會數據顯示,僅2019年至2023年期間,A股市場發行新股數量超過1800家,IPO總融資金額超過2萬億元,為大批企業提供了直接融資血液。

  科創板和創業板在短短數年內累計上市企業超千家,融資額逾萬億元。

可以説,易會滿為中國資本市場留下了濃墨重彩的改革印記,註冊制改革的推動者成為他身上最鮮明的標籤之一。

爭議與風波

  大刀闊斧的改革背后,易會滿治下的資本市場也歷經了劇烈的牛熊轉換和諸多風波考驗。

  從指數表現來看,上證綜指在易會滿上任初期曾一度走高。

2019年至2021年初,A股出現了一輪結構性牛市行情,上證指數從2600點附近一路升至3731點的高位。

然而好景不長,自2021年下半年起,國內外複雜形勢疊加市場自身消化壓力,A股轉入持續震盪下行通道。

20242月易會滿卸任時,上證綜指收報2879點,較五年前僅累計上漲不到9%

這個成績雖勉強跑贏通脹,但遠未達到投資者對慢牛長牛的預期,更談不上資本市場的繁榮景象。

  股市長期低迷,使易會滿面臨相當的輿論壓力。

  外界開始質疑,大量新股發行是否在分流市場存量資金、拖累股指表現;註冊制加速推進的同時,市場生態是否還未能匹配相應的成熟度,導致一系列亂象。

一些輿論將股市疲軟歸咎於監管層重融資、輕回報,認為監管部門一味擴容上市公司而忽視了二級市場投資者利益,由此對易會滿的改革路線提出批評。

  這些聲音為這場改革增添了爭議的色彩。

  除了市場漲跌,本屆監管層還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

  面對互聯網巨頭和各路資本,易會滿一方面支持符合國家戰略方向的科技企業融資發展,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防範資本野蠻生長可能引發的系統性風險。

  這種平衡之難,從螞蟻上市風波中可見一斑。

易會滿也因此被市場冠以改革者維穩者的雙重形象。

  然而,對於股民而言,更直觀的感受或許是賬户盈虧的冷暖。

  因此,無論改革初衷多麼深遠,要讓投資者買賬並不容易。

  值得一提的是,易會滿在任期間曾多次強調監管機構內部的廉政建設和行業廉潔從業的重要性。

他要求證監會系統始終保持對腐敗行為零容忍的高壓態勢,嚴厲打擊利用審批監管權謀取私利的行為,對圍獵資本市場的內幕交易、利益輸送等違法違紀現象堅決查處。

  但令人唏噓的是,就在易會滿主政后期乃至卸任之后,證券監管系統曝出多起腐敗案件。

  證監會多位官員先后被查,包括時任副主席王建軍、紀檢組長王會民、發行部副主任李筱強等人。

  而他的前任劉士余在卸任數月后亦因違紀違法問題主動投案。

  更大的反諷還在后頭,當時恐怕沒有多少人會料到,這位改革先鋒本人也將難逃被調查的命運。

落幕與余波

20242月,在證監會主席任上滿五年的易會滿突然卸任,由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出身的金融官員吳清接替其職務。

此時A股剛經歷了一輪長達三年的持續下跌行情,上證指數勉強在2800點上下企穩,市場人氣低迷。

易會滿的去職原因引人遐想,要知道,此時的易會滿尚未到達正部級干部65歲的法定退休年齡。

  這種略顯突然的人事變動引發了市場諸多揣測。

一方面,有觀點認為股市長期跌跌不休使監管層承受了巨大壓力,高層希望通過換帥來提振信心。

  另一方面,更敏鋭的觀察者注意到,按照慣例正部級金融官員卸任往往會有后續安排,而易會滿卸任后既未調任他職,也未進入國務院金融委等協調機構,而是罕見地淡出公眾視野。

這種非常規的留白引發了關於其仕途前景的種種猜測和不安。

直到四個月后的20246月,官方纔宣佈易會滿出任第十四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的駐會副主任。

  這一安排並未打消外界的疑慮,接下來的一年多里,有關易會滿被調查的傳聞在金融圈不脛而走,從私下議論到坊間傳聞時有浮現。

  然而由於一直未有官方定論,這些傳言始終停留在猜測階段。

20259月,終於塵埃落定。

96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發佈公告,證實易會滿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消息一出,市場一片譁然。

  懸在資本市場上空許久的靴子終於落地,卻是以如此令人錯愕的方式。

曾幾何時,易會滿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掌舵者意氣風發地推進改革,而如今他以落馬官員的身份重新回到公眾視線,讓不少人唏噓不已。

  據悉,本次調查重點可能涉及他在工行任職期間的腐敗問題,以及在證監會任內其親屬是否獲取不當利益等方面。

  短短一年多時間,中國證券監管最高層先后兩任主席相繼被查,這在證監會歷史上前所未有,也將中國金融反腐推向了新的高潮。

  易會滿的沉浮人生,映射出改革時代中國金融體制的波瀾壯闊。

  易會滿推動的註冊制等制度變革深刻影響了中國資本市場的走向,但與此同時,易會滿本人最終捲入反腐風暴,又為這段職業生涯平添了幾分悲劇色彩。

  隨着調查的深入,易會滿案的更多細節或將浮出水面。

  但這場關於權力、市場與改革的長篇敍事,遠未到畫下句點的時候。

  文章來源於紅豹事務所,作者豹哥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