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資券商領跑港股IPO,年內募資是上年同期5.7倍, A+H佔七成,遞表A股還有51家

2025-09-06 16:04

財聯社9月6日訊(記者 陳俊蘭)今年以來,港股IPO活躍度正顯著復甦、打新賺錢效應增強,市場正在不斷提升。

今年前八個月,共有58家企業登陸港股市場,同比增長34.88%,合計募資總額為1341.25億港元,為去年同期的5.7倍,已超去年全年水平。

在本輪港股IPO熱潮中,賺錢效應在2025年年內的新股中有所體現。據LiveReport大數據統計,年內上市的新股中超2/3新股首日收漲,其中醫藥保健板塊表現最佳。

此外,計劃赴港上市的隊伍持續仍在擴容。截至8月29日,還有250家企業(包括主板及GEM)正在排隊上市中,目前已正式遞表港交所的A股公司已達51家。

更值得關注的是,中資投行在國際業務的版圖上不斷深耕拓進。今年前八個月,在參與港股IPO保薦的31家券商中,中資券商的身影占據了超64%的份額,儼然成為市場的中流砥柱。尤其亮眼的是中金國際,單家保薦的項目數量,幾乎抵得上所有外資券商的總和。

中資投行主導港股IPO

隨着中資券商在港股IPO保薦市場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以及國際業務收入的顯著增長,行業競爭格局正逐步發生變化。頭部中資券商憑藉豐富的經驗、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廣泛的國際網絡,在項目承攬、承銷等方面佔據優勢,與外資券商的競爭中逐漸掌握主動權。

Wind數據顯示,上半年共有31家券商參與香港IPO市場的新股發行。其中,中金公司上半年參與的保薦項目達21單,位列榜首。中信證券(香港)和華泰金融控股(香港)分別以14家和11家位居行業第二、第三。

image

摩根士丹利亞洲和招銀國際融資均保薦8家,高盛(亞洲)保薦6家,建銀國際金融、瑞銀證券香港均保薦4家,中信建投(國際)融資、海通國際資本均保薦3家,富瑞金融集團香港、花旗環球金融亞洲、美林(亞太)均保薦2家。

此外,還有星展亞洲融資、東方融資(香港)、匯豐銀行(香港)、越秀融資等多家機構,各自保薦1家。

中信證券指出,國際業務正在構築證券行業第二發展曲線。今年上半年,上市券商國際子公司(已披露)合計收入達301.77億元,部分頭部機構國際業務收入利潤佔比逐步達到20%左右。

業務層面,中資券商憑藉對中國優質資產的深刻理解和本土資源優勢,在國際市場上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2024年以來港股IPO市場中資券商擔任保薦人的數量持續領先,長線來看,圍繞居民資產全球配置與中資機構出海服務,國際業務仍有望保持高速發展。

募資總額超1300億港元,基石投資者參與比例提升

回顧年內港股IPO發行情況,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31日,港股市場今年已經迎來58家企業上市(按上市日期統計),合計募資1341.25億港元。

其中,6月、7月、8月的IPO募資規模分別為300.35億港元、198.59億港元、53.86億港元。從數據可以看出,儘管近期港股發行節奏有所放緩,但上半年的強勁表現仍推動整體規模大幅增長。

今年以來,已有 11 家 A 股公司成功實現 A+H 兩地上市,合計募資超900億港元,佔港股整體IPO募資額的近七成。其中僅有寧德時代、恆瑞醫藥、三花智控、海天味業這4家在來自A+H的企業年內實現了超過百億港元的實際募資總額。

認購倍數方面,據LiveReport數據,今年前八個月公開認購超千倍的新股有11只,百倍以上認購的總共有33只,年內國配認購十倍以上的有17只。其中,基石投資者參與的新股達49只,佔87.5%。參與認購的基石總數達252家(未去重),平均每隻新股有4.5家基石。

從資金來源結構來看,當前港股基石投資者中的外資主要來自英國、美國和新加坡的國際資產管理機構,也包括中東主權基金和東南亞家族辦公室等。

打新效應顯現,醫療保健業掛牌首日表現佳

Livereport數據顯示,從上市表現看,年內上市的新股整體表現強勁,超2/3新股首日收漲。

若以首日開盤價賣出,年內港股打新中籤一手的累計賬面收益(不計手續費)可達8.2萬港元,平均每隻新股獲利1458港元。

另根據恆生指數網誌披露的口徑,截至2025年8月22日的數據顯示,2025年掛牌首日表現最佳的5家IPO皆來自醫療保健業,升幅介乎78.7%至206.5%。相比之下,整體IPO市場的首日掛牌平均表現爲上升18.4%,而醫療保健相關IPO的首日掛牌平均升幅跑贏整體IPO市場,升幅達49.3%。其中,藥品及生物科技的升幅更高,平均上揚58.3%。

250家企業等待上市中

據港交所公告,截至8月29日,共有250家企業正在排隊上市中,其中已獲批待上市企業還有9家,處理中的有241家。

據LiveReport數據,目前赴港上市A股名單超百家,已正式遞表港交所的A股公司已達51家,包括立訊精密、牧原股份、勝宏科技、賽力斯等知名企業或行業巨頭。此外,公告赴港和傳聞赴港的企業超50家。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