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險資入市全拆解:連續五個季度大幅增配股票,二季度整體增配紅利,整體仍增配科技

2025-09-06 15:25

年初以來,國有保險公司績效評價辦法持續優化,保險資金權益投資政策環境逐步改善,險資入市駛入快車道。但相比2024年初,符合險資審美的紅利資產已經歷明顯上漲,與此同時,市場走出增量資金不足的困局,各類資產均迎來估值修復的積極機會。面對這樣市場環境,險資在增配權益資產的過程中,也呈現出了與以往不同的特點,我們將從五個數據維度分析險資今年的投資特徵。

一、 保險運用資金余額:險資流入提速,委外轉向直投

險資入市駛入快車道,二季度保險進一步增持配置股票2000億元。保險運用資金余額持有股票比例環比Q1提升0.4pct至8.8%,按照A+H紅利資產收益率估算,險資二季度淨流入2000億元左右,連續五個季度大幅增配股票。

按照新增保費收入30%估算,險資下半年預計仍將增配A+H股票3000至4000億元。年初,六部委聯合印發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方案,其中提出,「大型國有保險公司要發揮‘頭雁’作用,力爭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股市」。可以看到在此基礎上,今年以來估算險資淨流入股票規模與新增保費收入關聯性明顯上升,按照下半年新增保費同比增速5%,預計25H2險資仍將增配A+H股票3000至4000億元。

保險資金參與權益資產的方式也逐步由委外轉向直投。2024Q3以前,保險持有股票與基金規模呈趨同增長態勢,但從2024Q4以來,保險持有股票規模穩步提升,而持有基金規模卻呈下降趨勢,反映在資產配置上,險資參與權益配置方式逐步由藉助外部管理人轉向直投。

二、 險資重倉流通股東:紅利底色思維,資產類別擴圈

險資二季度整體增配紅利,減持能源品,在科技成長與高端製造中內部調整,但整體仍增配科技。從行業與個股角度看,增配銀行(杭州銀行中信銀行蘇州銀行)、通信(中國電信中興通訊中國移動)、傳媒(中南傳媒鳳凰傳媒山東出版),減持煤炭(淮河能源冀中能源平煤股份)、電子(東山精密長電科技)、國防軍工(航天電子航發控制)。

險資直投重倉的配置思路仍以高股息為底色,同時面對銀行、公用事業等傳統紅利資產的持續上漲,配置上逐步擴圈至通信、食飲、汽車、傳媒、有色、建築裝飾等廣義紅利資產。今年二季度,險資增持前二十大公司中,僅有三家銀行,相比往期明顯下降,但增持個股同樣具有高股息屬性,增持前20個股平均股息率達3.80%,增配前50個股平均股息率3.15%,並根據險資從增配到減持逐步遞減。值得注意的是,減持前20個股中有較多石油石化、煤炭等周期資源品行業,考慮其分紅的可持續性,若將其剔除后,減持前20個股股息率顯著較低。

三、險資舉牌&港股上市公司大股東:偏好港股資產,並是港股紅利資產上漲核心驅動

今年年初以來,險資舉牌上市公司較去年進一步提速,並且舉牌港股佔比大幅提升。截至8月31日,險資今年舉牌上市公司28次,已超過去年全年舉牌數,其中港股舉牌數23次,佔比相較往年明顯提升。在債券收益率中樞下降以及傳統紅利資產明顯上漲的環境下,險資南下配置股息率與性價比更高的港股紅利資產,險資是今年南向資金持續大幅流入的重要構成。

除4月份受對等關税衝擊流入有所暫緩,險資增配港股貫穿今年前8個月,並構成港股紅利資產上漲的核心驅動。根據港交所披露的大股東持倉數據來看,險資在一季度加速配置港股銀行,4月受對等關税衝擊流入港股放緩,但隨着國家隊穩市提振市場信心,險資5月后再度進入增配港股紅利資產的通道,並且在8月上旬,平安舉牌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此外,結合險資持有港股上市公司股份比例與公司股價表現看,險資南下是港股紅利資產上漲的核心驅動。

四、 ETF持有人:25H1險資通過ETF配置寬基指數放緩,更多借助指數投資工具參與成長領域投資

24H1,險資持有ETF佔比見頂,結合保險資金運用余額持有股票與基金上的分化,進一步確認24H2以來,險資從藉助外部管理人、指數投資工具轉向直投的大方向。25H1險資作為前十大持有人持有ETF規模2149億元,環比24H2增長33億元,對於ETF配置總量增長放緩。

儘管險資在ETF總量配置上放緩,但內部調整結構顯著,增配中證A500與TMT、製造、券商等行業ETF,同時減配滬深300與紅利主題ETF。今年上半年,險資在中證A500ETF上的配置比例有明顯增長,但具體需要結合兩方面看:一是考慮到去年11月份以后發行大量A500ETF並沒有24年年報數據,因此險資在中證A500ETF上的配置可能只是小幅增持,但對於年初以來規模持續回落的中證A500,其中險資持有比例相對應有一定程度上升。二是25H1險資在滬深300上配置大幅減持,不排除險資在寬基指數ETF配置中將滬深300置換成中證A500,對比中證A500指數成分股與滬深300指數成分股,中證A500在國防軍工、醫藥生物、電力設備、計算機、電子上的比例更高,相對應在非銀金融、銀行、食品飲料上的比例顯著降低,或反映險資在整體資產配置時開始尋找成長屬性資產,同時在投資成長屬性行業時,偏向通過被動投資或藉助外部管理人的方式參與。

與此同時,險資25H1顯著增配TMT、製造、金融地產等行業主題ETF,佔到今年上半年行業主題ETF淨流入的三分之一左右,險資或以行業主題ETF為工具,進行波段交易操作。今年上半年行業主題ETF共計淨流入609億元,按照險資重倉ETF統計,上半年險資增持行業ETF共235億元,是上半年行業ETF增量重要貢獻。從行業主題ETF類別上看,TMT、製造、金融地產、周期ETF淨流入較多,分別增長129億元、112億元、57億元、36億元,環比分別為+139%、+148%、+68%、+155%。以科創芯片ETF為例,24H2險資作為前十持有人持有規模10.4億元,而25H1前十持有人中有7個為險資,持有規模快速增長至48.3億元。

五、 上市險企:頭部險企增配股票更迅速,FVOCI股票佔比提升顯著

上市險企配置股票資產提速。今年上半年,A股5家上市險企(國壽、平安、人保、太保、新華)持有股票市值較去年末增長4119億元,環比+28.7%,增速進一步提升。

上市頭部險企增配股票更迅速,呈現加速配置特徵。25H1,A股5家上市險企配置股票資產比例9.4%,環比提升1.6pct,相較於行業整體提升斜率更快,同時險企在權益資產上配置比例分化仍較大,配置較低的險企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上市險企FVOCI股票佔比提升顯著,預計后續仍將以可入OCI賬户的紅利資產配置為主。25H1,A股5家上市險企持有FVOCI股票環比增長2843億元(+62.2%),持有FVTPL股票環比增長1276億元(+13.1%),考慮到負債端配置需求、長期利率中樞下行、以及監管政策鼓勵長線資金入市等多重因素共振驅動下,險資入市仍是長期大趨勢,而OCI賬户在減少股價波動對險企利潤影響以及資本佔用上均有明顯優勢,在此基礎上,預計后續仍將以可入OCI賬户的紅利資產配置為主。

風險提示

模型測算誤差,政策低於預期,權益市場波動,利率中樞快速上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