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5 22:23
周菊
近日,國內上市車企陸續披露上半年財務報告。經濟觀察報對17家乘用車企的財報進行梳理后發現,儘管車市競爭白熱化、價格戰持續不斷,但行業整體仍展現出一定的韌性,有12家車企實現營收增長,在一季度上市車企營收普遍下滑的背景下,多家車企在第二季度情況得到改善。利潤方面,上半年有10家實現盈利,盈利佔比近6成。
在所有車企中,僅有比亞迪和零跑實現營收與利潤雙增長,更多車企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且以傳統車企為主,如上汽集團、吉利汽車、長城汽車、東風汽車等。同時,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部分車企營收利潤雙下滑,虧損車企達7家。此外,賽力斯和理想汽車在價格戰中成功守住了毛利率,呈現「增利不增收」的局面。
傳統車企多「增收不增利」
在所有車企中,比亞迪營收、利潤持續領跑。其上半年營收3712.8億元,同比增長23.3%;淨利潤155.1億元,同比增長13.79%,成為唯一一家利潤超百億元的企業。銷量方面,比亞迪上半年銷售 214.6萬輛,同比增長33.03%。
憑藉規模效應,比亞迪上半年收入首超特斯拉。但與以往相比,比亞迪銷量增長有所放緩,上半年其毛利率為18%,同比微跌。財報顯示,比亞迪上半年營業成本增幅超過營業收入增幅,或是盈利下滑的主要原因。
上汽集團、吉利汽車、長城汽車分別位列上半年車企營收第2至第4名,但均出現「增收不增利」的現象。
其中,上汽集團上半年營業收入2995.9億元,同比增長5.2%;歸母淨利潤60.18億元,同比下降9.21%。不過,其淨利潤下降主要受非經常性損益減少所致,2024年上半年,上汽集團通過出售資產、投資獲利、政府補助等途徑獲得了較多一次性收益。其扣非淨利潤呈現432%的高增長,反映主營業務盈利能力提升。
銷量上,上汽集團上半年扭轉下跌態勢,銷售205.3萬輛,同比增長12.4%。其中,自主品牌銷量超130萬輛,同比增長21.1%;合資品牌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通過「一口價」等舉措恢復銷量增長。然而,其毛利率為8.31%,同比下降0.21個百分點。
吉利同樣因非經常損益導致淨利潤下滑。其上半年營業收入1503億元,同比增長27%,創歷史新高;但淨利潤92.9億元,同比減少14%。吉利方面表示,上半年淨利潤同比下滑主要原因在於:2024年同期有一項涉及雷諾汽車的交易,因出售相關資產獲得收益。就核心的汽車業務而言,今年同期盈利能力有提升,扣非淨利潤66.57億元,同比增長102%。銷量方面,吉利汽車上半年銷售140.9萬輛,同比增長47%,在此背景下,吉利汽車將今年汽車銷量目標由此前定下的271萬輛提升至300萬輛。但吉利汽車毛利率走低,毛利率同比微降0.3個百分點至16.4%。
長城汽車上半年營收923.35億元,同比增長0.99%,歸母淨利潤63.37億元,同比下降10.21%;扣非淨利潤下滑36%。上半年,長城汽車累計銷量56.89萬輛,同比增長2.52%。其中新能源車型銷量 16萬輛,同比增長23.64%。
對於2025年上半年業績報告的變動,長城汽車在財報中解釋稱,這主要是報告期內公司加速構建直連用户的新渠道模式,以及加大新車型、新技術的上市宣傳及品牌提升,投入增加導致淨利潤波動。數據顯示,上半年長城汽車的銷售費用達50.36億元,同比增長63.31%。上半年毛利率為18.38%,同比下降2.36個百分點。
東風集團同樣「增收不增利」,利潤下滑幅度大。上半年東風集團營收545.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511.5億元實現微增;但淨利潤僅5500萬元,同比下滑92%。東風集團表示,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首先,合資非豪華品牌市場持續下探,導致合資乘用車業務銷量和利潤大幅下降;第二,為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公司在自主事業領域的研發、品牌建設、渠道建設和市場營銷方面投入加大。銷量層面,東風集團股份上半年銷售汽車約82.39萬輛,同比下滑14.7%。據日前消息,嵐圖汽車將以介紹方式登陸港股,東風集團股份將同步完成私有化退市。
長安汽車上半年營收和利潤雙降。其上半年營收726.91億元,同比下滑5.25%,歸母淨利潤22.9億元,同比下降19.09%。長安汽車上半年累計銷量達135.5萬輛,同比增長1.6%,創下近8年來同期銷量新高。對銷量上漲但出現營收和利潤雙降,長安汽車在業績説明會上表示原因有二:一,一季度加大市場資源投入力度,使綜合單車資源同比增加;二,新能源銷量提升導致銷售服務費增加,以及新品上市推廣、品牌宣傳等致使廣告費用增加,公司銷售費用有所增長。
此外,廣汽、江淮、海馬、眾泰等車企在上半年出現虧損。其中,廣汽及江淮均與華為展開合作,廣汽與華為合作華望品牌,已進入渠道招商階段;江淮與華為合作尊界品牌,首款車S800已上市,銷量在爬坡中。未來隨着企業改革推進以及新產品、新品牌落地,困局或許有望改善。
新勢力車企盈利能力向好
與傳統車企毛利率普遍下滑不同,新勢力車企上半年盈利能力呈現向好趨勢,且新增一家盈利企業——零跑。
零跑汽車上半年實現營收、利潤雙增長,營收達242.5億元,同比增長174%;淨利潤為0.3億元人民幣,首次實現半年度盈利;毛利率提升至14.1%,較2024年同期的1.1%顯著提升。良好的業績主要得益於銷量增長,上半年零跑累計交付新車22萬輛,同比增長156%,位居新造車企業榜首。
理想、賽力斯則在營收下降的情況下,實現了利潤提升。理想汽車上半年收入562億元,同比減少2.0%,但淨利潤為17.44億元,同比增長3%。毛利率為20.3%,同比上升0.3個百分點,維持在行業較高水平,主要得益於銷售成本降低和交付量增加。上半年理想交付20萬輛,同比增長7.9%,市佔率在20萬元以上新能源車中達13.6%。目前,理想處於純電產品推廣期,考慮到多重因素影響,其調低了第三季度的銷量和營收預期。
賽力斯在營收微降的情況下,淨利潤實現近翻倍增長。上半年營業收入624.02億元,同比下降4.06%,淨利潤達29.41億元,同比增長高達81%。賽力斯在財報中表示,隨着2025年二季度新產品上市,公司二季度銷量相比一季度有較大幅度增長,上半年相比同期毛利率增加,盈利能力增強。上半年賽力斯汽車總銷量19.86萬輛,其中問界汽車累計交付超14.7萬輛,佔比超74%,單車成交均價超過40萬元。值得注意的是,賽力斯的綜合毛利率達到28.93%,同比提升約4.9個百分點,在汽車行業領先,堪稱目前最能賺錢的中國汽車品牌。
蔚來和小鵬雖然還在虧損中,但均呈現向好的趨勢。其中,小鵬上半年營收340.9億元,同比增長132.5%,淨虧損11.4億元,相較上年同期虧損26.5億元有所收窄。小鵬毛利率為16.5%,比上年同期的13.5%有3個百分點的提升。當前,小鵬汽車銷量快速增長中,其上半年交付19.7萬輛,同比增長279%。基於市場的良好表現,小鵬汽車預期第三季度將繼續增長。
蔚來上半年營收為310.43億元,同比增長13.49%;淨虧損為120.32億元,同比收窄15.87%。其中,二季度營收190.1億元,同比增長9.0%;淨虧損約49.95億元,環比同比均收窄。蔚來二季度公司綜合毛利率10.0%,較去年同期增加0.3個百分點。2025年上半年,蔚來累計交付新車11.4萬輛,同比增長31%,其中蔚來品牌交付7.4萬輛,樂道品牌交付3.2萬輛,螢火蟲品牌交付0.8萬輛。隨着新車上市,蔚來銷量有望持續提升。蔚來創始人李斌表示,今年四季度,公司的交付目標是月銷5萬輛,整車毛利率目標是16%—17%之間,以達成盈虧平衡的目標。
部分企業賬期縮短
經濟觀察報統計上市車企應付賬款周轉天數發現,在公佈該數據的11家企業中,僅5家周轉天數同比縮短,6家有所延長。
眾泰、海馬、北汽藍谷賬期縮短天數最多,眾泰縮短144天到310天,海馬縮短107天到150天,但這兩家車企的賬期依然是業內最長的。另外,北汽藍谷縮短117天到112天;比亞迪縮短9天到141天,上汽集團縮短17天到107天。其余車企均賬期延長,其中,賽力斯延長35天到127天,江淮汽車延長21天到112天,長安汽車、長城汽車、廣汽集團延長了1—3天。
從周轉天數看,上半年賬期最短的是廣汽集團,為79天,其次為長城汽車,為97天,其余均在100天以上。
6月10日,17家國內車企集體承諾將供應商賬期壓縮至不超過60天,這被視為改善汽車供應鏈付款周期、緩解零部件企業現金流壓力的重要信號。8月11日,工信部公佈階段性成果,廣汽集團、一汽集團、賽力斯集團已率先兑現承諾,其他車企也在推進中。
從時間上看,賬期縮短可能尚未在上半年財報中完全體現。不過,不少企業在半年報中提及賬期問題。長安汽車在半年報中提到,2025年6月末,長安汽車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余額合計較年初降低約31%;2025年1—6月應付賬款及應付票據周轉天數較2024年減少50天(周轉天數按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余額計算)。比亞迪在財報中提及,上半年進一步優化賬期管理及渠道管理,應付賬款及應付票據周轉天數處於汽車行業較低水平,且相比去年同期進一步下降,但並未提及具體數值。
縮短賬期考驗車企償債能力。在統計的17家上市車企中,北汽藍谷、蔚來汽車、眾泰汽車資產負債率超過80%,分別為80%、93%、97%。廣汽集團、海馬汽車、東風集團、理想汽車、長安汽車資產負債率則均低於60%,分別為45%、51%、52%、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