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6 16:30
作者|吳華秀
編輯|袁斯來
硬氪獲悉,國華智能,近期完成新一輪數千萬融資,投資方包括小米產業投資及A股上市公司金楊股份,資金將主要用於人形機器人核心關節模組的技術迭代與擴產。據創始人王廣介紹,公司正加快生產和研發體系的升級,「我們要迎接一個真正的爆發點」。
成立於2014年的國華智能,最初在北京從事諧波減速器的研發製造,經歷多年技術儲備后,於2021年落地青島,完成首條產線搭建,實現產業化。過去四年,公司先后獲得青島里程碑創投、前海母基金、山東省財金、金楊股份、小米產投等資本投資。
公司通過持續迭代,突破減速器、電機與驅動控制器等核心技術,在諧波減速器、行星滾柱絲槓、旋轉關節和直線關節等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上實現全棧自研。「從設計、建模、加工到測試,我們能正向開發整套關節模組,這在國內屈指可數。」王廣説。
據介紹,國華智能佈局兩個方向技術:一是聚焦諧波減速器與行星滾柱絲槓等核心傳動部件;二是將這些部件與電機、驅動、傳感等環節深度集成,形成一體化關節模組。
國華智能諧波關節模組(圖源/企業)
以諧波減速器為例,公司已開發四大系列、百余種標準型號,應用於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人形機器人、航天等領域;行星滾柱絲槓則覆蓋上肢與下肢直線關節場景,精度達到C3等級,優於國內普遍的C5、C7精度,並通過預載技術在正反轉傳遞效率、空程、推力、壽命等性能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此外,國華智能作為主要單位參與制定了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相關國家標準4項、團體標準8項。
國華智能諧波減速器(圖源/企業)
王廣強調,這些產品並非關門研發,而是緊跟市場需求演化,「每一代產品的開發,都是因為客户提出了明確的性能和成本目標,我們再倒推技術方案」。
小米人形機器人項目作為重點合作項目,國華智能全程參與其中,為其上半身關節模組、旋轉與直線關節等核心部件提供了從方案設計、工藝優化到總裝生產的全流程支持。在王廣看來,這種深度協作模式,加速了公司從定製化研發向標準化量產的轉型。
國華智能直線型關節模組(圖源/企業)
國華智能直線型關節模組(圖源/企業)
在國內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國華智能的優勢在於全棧自研能力與快速響應速度。公司在諧波減速器、行星滾柱絲槓等核心環節擁有從材料熱處理、齒形設計、精密加工到整機測試的全鏈條能力,並能夠在客户提出改型需求時快速迭代。
「別人交付周期長,我們能最快響應需求,這是初創公司的靈活性。」不過,他也坦言,接下來產能、交付和組織規模都要同步升級,「要從一個初創型研發公司,迅速切換到規模化交付的狀態」。
在市場佈局上,國華智能的產品覆蓋人形機器人、商業航天、低空經濟及工業製造裝備等多個領域。在人形機器人方面,公司為國內頭部廠商提供上半身關節模組、旋轉和直線關節等核心部件,參與了從方案設計到工藝優化的全過程。在航天領域,國華智能為低軌衞星提供SADA系統,用於太陽帆板展開與天線指向控制。在工業製造裝備領域,其諧波減速器和高精度行星滾柱絲槓已進入多家機器人及自動化設備廠商的批量項目,並在精度、可靠性和交付周期上建立了差異化優勢。
這些跨領域應用推動了公司製造與測試能力的持續升級。國華智能在青島建設了國內首條關節模組自動化產線,並配備三座標、精密齒輪檢測儀、5噸級振動台等設備,同時對國產機牀進行二次改造,以實現國際水準的加工精度。
據介紹,關節模組是人形機器人最核心的價值構成之一,佔BOM成本的60%左右,既決定整機的運動性能,也直接影響可靠性和壽命。近年來,國內的技術突破主要集中在諧波減速器和高集成關節模組,但能同時掌握減速器、電機與驅動器自研能力的企業並不多。憑藉全鏈條能力,國華已率先實現高性能關節模組的量產。
談及未來,王廣表示,一方面會繼續深耕人形機器人領域,力爭在產業爆發前夜穩固市場份額。在他看來,人形機器人關節的競爭邏輯將越來越接近汽車產業,穩定的質量、可預期的交付和成本控制,將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
隨着本輪融資的落地,國華智能正處於由研發驅動向產業化驅動的關鍵節點。從十年前在北京的小團隊,到如今擁有90余人、年產5萬台套精密傳動部件能力的製造基地,公司已在技術、產線和客户結構上完成了三級跳。面對來自國內外巨頭的競爭壓力,王廣的態度仍是務實而直接:「我們不追風口,也不畫餅,只有把關節做好,才能讓人形機器人的‘身體’跟上‘大腦’的迭代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