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華為三摺疊起售價大降2000元,靜待蘋果入局「水漲船高」?

2025-09-05 20:41

圖片來源:時代周報記者攝華為三摺疊都發了兩代了,蘋果摺疊屏卻還要再等一年。

9月4日下午,華為在深圳發佈了新一代三摺疊屏旗艦手機——華為Mate XTs 非凡大師(以下簡稱「Mate XTs」)。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在發佈會上透露,Mate XTs搭載全新麒麟9020芯片,軟硬芯雲協同,整機性能提升36%。麒麟芯片時隔四年再現華為發佈會,引發現場一片歡呼。

整體來看,Mate XTs 改動升級並不明顯。如IDC中國研究經理郭天翔就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指出,華為新一代的三摺疊手機屬於一個「小改款」,產品本身變化不大,主要是芯片、影像進行升級,支持手寫筆。

最令人驚喜的變化是價格。發佈會召開之前,市場曾有傳言稱,華為新款三摺疊擬計劃大降5000元,以此打開市場讓更多消費者接觸這一創新形態。從結果來看,這一傳言並未成為現實。據余承東在發佈會現場透露,Mate XTs將於9月12日10:08開售,售價17999元起。相比上一代三摺疊手機19999元的起售價,Mate XTs直降2000元。

多位行業分析師一致認為,價格下探並非源自華為市場策略的變化。Mate XTs將繼續維持其原有的市場定位,降價更多是因為供應鏈的成熟,以及出貨量的提升。

目前,華為在國內摺疊屏市場上仍佔據絕對主導地位。國際數據公司IDC顯示,2025上半年,中國摺疊屏手機出貨量達到498萬台,同比增長12.6%。其中,華為以374萬台的出貨量佔據市場75%的份額,成為首個摺疊屏手機累計出貨量突破1000萬台的中國品牌。

但隨着蘋果的入局,這一地位或將遭受挑戰。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近期發文表示,蘋果計劃於2026年推出其首款可摺疊iPhone。上市首年,摺疊iPhone的出貨量將達800-1000萬台,2027年有望增長至2500萬台。

IDC數據顯示,2025年全球摺疊屏手機出貨量預計將達到1983萬台,同比增長6.0%。在此情況下,突然出現一家年出貨量在1000萬上下的競爭對手,勢必對原有市場格局造成影響。一場圍繞摺疊屏手機的大戰真的在所難免嗎?

供應鏈成熟帶動價格下探

Mate XTs價格的下探,被普遍認為得益於供應鏈的逐漸成熟。

正如余承東所言,做三摺疊,難的不僅是設計,而是量產。雖然三摺疊僅比普通摺疊屏多一次摺疊,但其背后所需的技術積累卻存在較大差距。

以關鍵零部件鉸鏈為例,相比於單摺疊,三摺疊需要多一套鉸鏈,這也意味着結構的複雜性大幅增加。確保兩處摺疊點平滑聯動,避免卡頓或不對齊,這對鉸鏈的強度、精度和耐用性提出了極高要求。同時,三摺疊手機屏幕尺寸加大與可折處增多,對柔性OLED屏幕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

這些複雜的難題成為其他廠商發佈三摺疊手機的障礙,三星、傳音等廠商都曾傳聞要入局三摺疊手機市場,但至今均未落地。目前,華為仍是業界唯一推進商用三摺疊手機的廠商。

不過,在歷經一年的磨合之后,多位分析師一致認為,華為三摺疊供應鏈的良品率得到了提升,為降價提供了基礎。

如Counterpoint高級分析師Ivan Lam就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指出,隨着整體關鍵零部件,特別是屏幕,鉸鏈等的方案和供應的成熟,成本得到進一步的優化。同時,隨着不同關鍵部件的技術突破,特別是國產化的落地能力,華為整個供應體系的良率,效率和穩定度進一步提升,也給整體的成本優化提供了空間。

Canalys研究分析師鍾曉磊同樣認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華為前代三摺疊手機Mate XT累計出貨50萬台以上,高於最初的行業預期。「上一代機型的成功增強了華為在供應鏈的議價能力,同時供應鏈成熟以及規模效應也拉低成本,因此在價格上有一定的降低。」

這一變化,在上一代三摺疊產品上已有所體現。今年7月,華為曾開啟暑期促銷活動,通過派發優惠券的形式,對初代三摺疊手機Mate XT進行2000元左右的降價,優惠后的價格 17999 元起,與Mate XTs起售價維持一致。

具體供應鏈方面,據財聯社報道,藍思科技(300433.SZ;06613.HK)參與了華為三摺疊手機的精密結構件供貨。大富科技(300134.SZ)子公司大富方圓深耕金屬材料的研發和工藝,是華為摺疊屏手機轉軸核心部件的主要供應商。此外,華為屏幕供應商則包括京東方(000725.SZ)等。

對此,時代周報記者向上述公司進行求證。其中,藍思科技方面表示,具體合作細節不便迴應;大富科技方面則表示,公司確有參與華為三摺疊手機轉軸部件的供應,但具體合作情況基於保密條款不便披露,敬請諒解。

「把PC裝進口袋」

過往由於設備交互方式不同,電腦依賴鍵盤鼠標,手機則更側重觸控,導致單一設備無法融合這兩種體驗。但作為全場景操作系統的鴻蒙,卻有機會突破這一桎梏。

據余承東介紹,華為不僅首次將PC版WPS、Wind以及萬興腦圖等生產力工具、PC級多窗口交互的體驗帶入手機,並配備了星閃鍵盤、手寫筆等外接設備,以此在手機上實現PC級的體驗。

「這一次,我們真正把PC裝進口袋。」余承東説。

時代周報記者親身體驗后發現,目前,在Mate XTs上的華為應用市場中,部分軟件已經出現兩個下載版本,一個是手機版,一個是PC版。不過,PC版應用無法在手機摺疊狀態下使用,已經完成適配的PC級應用也還停留在少數。

不過,據門店店員介紹,在鴻蒙5.0操作系統和萬物互聯的大前提下,多個屏幕端設備可以實現軟件的協同操作,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因此,在鴻蒙電腦上開發的軟件,未來預計很快遷移到三摺疊手機上。

自2019年,第一批量產的商用摺疊屏手機出現以來,摺疊屏手機一直未能擺脫小眾地位。IDC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1.4億台。其中摺疊屏手機出貨量達到498萬台,佔比不到4%。

有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制約摺疊屏真正走向大眾市場的,其一是價格,其二就是體驗。「更貴的價格、更大的屏幕卻沒有換來使用體驗的顯著提升,消費者自然沒有購買的動力。摺疊屏要真正走向大眾,必須完成從新奇玩物到高效生產力工具的範式轉變。」

為此,一眾手機廠商都在做出積極嘗試,OPPO、vivo等手機廠商年內發佈的摺疊屏新機都在主打生產力的提升,華為此舉亦是處於同一邏輯。而若這一方法能夠獲得消費者認可,華為還能將這一能力進一步下放至旗下其他的摺疊屏產品,帶動銷量,進一步打開市場份額。

與蘋果競爭?

很快,摺疊屏市場就將迎來新的「鮎魚」。

今年以來,關於蘋果即將入局摺疊屏的消息不時傳出,具體發佈時間集體指向2026年。

如郭明錤就透露,作為蘋果摺疊屏主要組裝廠商的鴻海,將於2025年第四季度為該項目正式「開案」,並於2026年第四季度進入大規模量產。

摩根大通最新分析師報告同樣指出,蘋果計劃於2026年推出的首款摺疊屏iPhone將搭載屏下前置攝像頭技術,配合側邊Touch ID方案。這將徹底告別沿用多年的劉海屏與靈動島形態,首次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無開孔全面屏設計。據悉這款全面屏iPhone被命名為iPhone Fold,定價1999美元,將和iPhone 18系列同步推出。

乍看之下,相較於早在2019年就已經入局摺疊屏手機的三星、華為而言,蘋果的入局顯得有些姍姍來迟。對此,Ivan Lam認為,蘋果要面對全球的消費者,需要考慮產品整體質量的穩定以及量產的可能性,尤其需要待關鍵部件符合蘋果各方面指標才能推出。因此,蘋果略顯「保守」。

但市場依舊對其抱有極高期待。過往案例來看,蘋果素來並非產業創新的前段推手,而是傾向「后發制人」,即待到新興市場趨於穩定后,再推出高度成熟的產品,以此迅速搶下市場。

在這背后,以華為為代表的國產手機廠商必然有所憂慮。今年以來,華為與蘋果在國內高端手機上猛烈廝殺,雙方咬得越來越緊。Canalys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中國600美元以上高端手機市場上,華為以38%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同比增長69%。與之相比,蘋果同期市場份額為43%,同比下降9%。蘋果摺疊屏的變量必定對這場戰局造成影響。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市場不必擔憂。從更長期角度來看,蘋果的入局有望通過定義行業標杆來做大市場,形成「水漲船高」的共贏局面。如TrendForce集邦科技研究副總經理範博毓就像時代周報記者指出,蘋果的涉足往往具有風向標意義,能吸引業界和消費者的高度關注,對市場規模、關注度和供應鏈投入產生顯著推動作用。

「如果蘋果未來一兩年內推出相關產品,到2029年,摺疊屏手機銷量有望增長至約7000萬台,市場滲透率有望達到約5%。」範博毓説。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