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華爾街為何愈發青睞企業分拆?

2025-09-05 19:59

  2025 年正成為企業分拆的 「大年」。

  無論是剝離業務部門、通過首次公開募股(IPO)分拆子公司,還是拆分《財富》500 強企業,這類操作都意味着投行能獲得更多服務費,投資者也有望獲得更高回報。

  根據迪羅基(Dealogic)的最新數據,截至 7 月底,美國企業今年已宣佈總額達 7250 億美元的企業分拆交易。這一規模較去年同期的資產剝離活動增長了 48%。

  普華永道(PwC)交易團隊負責人凱文・德賽(Kevin Desai)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如今很多企業都在審視自身業務組合,思考‘我是否是這些資產的最佳持有者?’」

  德賽指出,今年多起重大分拆案例的根源在於:過去的併購交易已不再奏效。這些企業需要做出改變,無論是爲了償還債務、削減成本,還是提振低迷的股價。

  他補充道:「如今,僅憑‘大型多元化集團’的身份,已無法為企業贏得市場認可(或股價支撐)。」

重大分拆案例

  本周早些時候,卡夫亨氏(KHC)確認計劃終止十年前完成的 「超級併購案」—— 該交易由其最大股東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協助策劃。

  與此同時,綠山咖啡凱氏(Keurig Dr Pepper,KDP)公佈計劃以 227 億美元收購另一家咖啡生產商 JDE 咖啡(JDE Peets),並將其與自身咖啡業務合併,隨后通過 IPO 分拆這一合併實體。

  化工企業杜邦公司(DuPont,DD)已同意以 18 億美元將其凱夫拉(Kevlar)和諾梅克斯(Nomex)業務出售給競爭對手阿克林(Arclin),這是其十年來 「業務優化」 計劃的最新舉措。

華納兄弟探索(Warner Bros. Discovery,WBD)則於今年 6 月宣佈,將終止三年前合併而成的 「債務纏身」 實體。

  根據普華永道的數據,2025 年上半年,美國企業完成的資產剝離交易平均規模已增至 5.12 億美元,是過去兩年同期平均水平的兩倍多。

  食品飲料行業成為重大分拆的 「重災區」—— 該領域的高管及其董事會不得不進行 「自我反思」。在食品價格多年居高不下、消費者對加工食品的反感加劇的背景下,他們正努力調整業務以適應消費者口味的變化。

  卡夫亨氏首席執行官卡洛斯・艾布拉姆斯 - 里維拉(Carlos Abrams-Rivera)對雅虎財經的布萊恩・索齊(Brian Sozzi)表示:「我們意識到,業務的複雜性實際上阻礙了我們實現預期業績。」 此次分拆將把公司增長較慢的美國食品業務(如熱狗)與國際調味品及醬料業務(如番茄醬)拆分開來。

  他補充道:「我們確實進行了全面評估,核心是我們認為公司內部存在未釋放的價值,而外部市場並未對其做出合理評估。」

債務壓力下的分拆?

  2022 年 6 月 22 日,法國戛納國際創意節期間,華納兄弟探索的標識。(路透社 / 埃里克・蓋拉德 攝 / 資料圖)

  綠山咖啡凱氏正計劃推進一項 「兩步走」 交易:該公司上周表示,第一步將以 227 億美元收購歐洲咖啡生產商 JDE 咖啡,並將其與自身咖啡業務合併;第二步則通過 IPO 分拆這一合併實體。

  吉夫花生醬(Jif)的生產商 J.M. 斯馬克公司(J.M. Smucker,SJM)今年早些時候,已正式以 4000 萬美元將旗下兩個烘焙食品品牌 —— 克洛弗希爾(Cloverhill)和大得克薩斯(Big Texas)出售給 JTM 食品公司。這兩個品牌是該公司七年前以 56 億美元收購 「奶油蛋糕之王」 好時(Hostess)時一同納入旗下的。

索尼(Sony)計劃於 9 月底通過 IPO 分拆其金融服務部門。

  大型銀行花旗集團(Citigroup,C)首席執行官簡・弗雷澤(Jane Fraser)7 月向分析師表示,計劃在年底前為旗下墨西哥消費銀行 Banamex 的分拆做好準備,但市場環境及監管審批可能將這一進程推迟至 2026 年。

分拆背后的核心動因

  與同行相比,企業股價長期表現不佳是推動分拆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這往往會迫使企業採取行動 —— 尤其是在維權投資者介入的情況下。

  普華永道數據顯示,2025 年上半年,維權投資者發起的行動數量較五年平均水平增長 16%;與過去十年相比,這一數字的增幅更高達 44%。

  本周,華爾街最成功的維權投資機構之一 —— 埃利奧特投資管理公司(Elliott Investment Management),已購入飲料巨頭百事公司(PepsiCo,PEP)的股份。

  目前該公司尚未呼籲百事進行資產剝離,但過去曾多次推動類似行動。例如,美國集團企業霍尼韋爾(Honeywell,HON)今年早些時候宣佈將拆分為三家獨立公司,而數月前,埃利奧特曾倡導其分拆,並披露持有該公司 50 億美元股份。

  普華永道的德賽表示,企業分拆活動 「將繼續升溫」。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