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5 18:14
■理想純電策略承壓
■保價還是保量?
■接下來,理想是攻還是守?
作者|小戎
剛剛過去的8月,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反轉逆襲」大戲不斷。
除了比亞迪仍然以37萬銷量高居全行業榜首之外,零跑以57066輛、同比增長88%的全系交付量創下歷史新高,同時繼續穩居新勢力榜首。
在這一浪潮中,理想,遺憾地成爲了「背景板」。28529輛的交付成績,橫向來看,打不過鴻蒙智行、小鵬、蔚來、小米,縱向來看,是連續三個月交付量環比下滑。
此前公佈的半年報,理想的情況也並不稱得上是完全「理想」。在交付量增加7.8%的背景下,營收同比下滑2.0%,為561.72億元,淨利潤17.43億元,同比微漲2.8%。
從上半年的情況來看,理想在總營收和總交付量方面仍然高於諸多新勢力玩家。但當產品競爭和價格競爭日趨白熱化的時候,理想遭遇的挑戰,既有些「高處不勝寒」,基數越大增速越慢的意味,又充滿了被后來者們擠下擂臺的危險。
理想的挑戰究竟來自何方?這將對理想構成怎樣的衝擊?理想還有新故事可講嗎?本文試圖解答這些問題。
01
被擠壓的理想i8
「現在遇到的問題是,我們出一次牌,同行們會出兩次牌。」中期業績發佈會上李想的這一發聲,直指當下理想遭遇的困擾。
而在剛剛過去的8月,理想在i8上吃了不少虧。
抱着打出「家庭移動空間」的目標,理想i8被定義為家庭六座SUV,車內配備了零重力座椅、冷暖冰箱及智能化技術,盡全力滿足家庭用户在駕乘體驗、車內空間的需求。
同時,這是理想汽車第二款純電車型(第一款純電車型是MEGA),也是理想汽車首款純電SUV。
發佈伊始的理想i8提供了三個版本:Pro版本32.18萬元,Max版本售價34.98萬元,頂配Ultra版本36.98萬元。
但短短一周之后,理想便重新調整了價格,三個版本統一合併,以Max作為標準的版本,售價33.98萬元,同時額外贈送價值1萬元的鉑金音響,意味着Ultra版本只需花費34.98萬元便可以實現全部配置。
發佈后的效果不及預期,是理想i8迅速調價的主要原因,而在一周內,與理想i8貼身「肉搏」的,則是蔚來旗下的樂道L90。
整體來看,理想i8和樂道L90的差距主要在於續航和智能駕駛技術方面,i8在續航里程、芯片算力方面均高出樂道L90不少。也算是做到了一分錢一分貨。
乘聯會報告顯示,理想i8與樂道L90定位有一定趨同性,面向的家庭購車羣體也高度重合,兩款車都是對雙方戰略意義深重的車型,目前兩款車的話題熱度幾乎不相上下。在覈心競爭力方面,樂道聚焦空間、能耗、安全與智能,理想的賣點則在於行業標杆級補能效率。
但理想i8定價策略走了「彎路」的同時,樂道L90左手靠着低價,右手靠着交付效率,已經從理想i8手里搶走了不少關注度。
按照理想的計劃,9月要完成交付8000至1萬台i8,而樂道已經完成了這一目標。
8月上市的問界M8純電版則更是給了理想一場重擊。問界M8純電版售價35.98萬元起,共發售6個版本。從性能來看,問界M8純電版搭配寧德時代100kWh三元鋰電池,長續航版CLTC續航里程705km;四驅版CLTC續航里程655km。
相比之下,更便宜一些的理想i8,兩種電池版本分別對應720km和670km續航,在性能上並不吃虧。
但現實是,問界M8純電版發佈后2個小時大定訂單就突破了7000台,余承東則更是喊出了「純電之王」四個字。而理想官方始終未公佈i8的大定數據。
這樣的情景,與此前L系列增程和MEGA時期的理想都不相同。L系列靠着增程打開了一片天空。至於MEGA,即使在剛上市時曾被網友指責外形像棺材板,但最起碼MEGA依靠產品力站住了一些用户的心智。在50萬以上家庭版車型中,MEGA也仍擁有其特定的用户羣體。
i8並不是沒有創意和獨特之處,但i8試圖展現出優勢的電池和電樁,都屬於「用過才能知道」的優點。而「撞卡車」帶來的輿論風波,和走了彎路的定價策略,已經令不少用户在駕駛座前,停下了腳步。
02理想的關鍵時刻
從半年報的情況來看,理想自身基本盤是穩的,561億的營收和20.3%的毛利率,在新勢力各玩家中都排在前列。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上半年,理想汽車的淨利潤曾經同比重挫了近50%,而當時的毛利率20.0%僅比現在的20.3%低了0.3個百分點。因為當時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同比增加。
2025年上半年,理想削減了一部分研發費用和銷售費用,前者從61億元降至53億元,減少12.4%;后者從58億元降至52億元,減少9.4%。進而在收入略微下滑的情況下,守住毛利率,淨利潤也仍有增長。
理想用「節流」守住了今天的利潤,守住了連續11個季度盈利的成績,但必須用「開源」贏得明天的市場。
但下半年開始,理想可能要進入「銷量下滑」的階段。
理想汽車在半年報中公佈的三季度銷量預計只有9萬-9.5萬輛,環比下滑14%—19%,同比減少37.8%—41.1%。考慮到7月已交付3.07萬輛,8月2.85萬輛,若要達標,9月銷量要達到在3.1-3.6萬輛。對於9月上市的i6來説,壓力已經給到。
由於李想在中期業績會上已經表示要縮減SKU,專注於爆品,在i8已經走過彎路的情況之下,如果i6再有閃失,這將意味着理想汽車一整年的純電戰略會以「踩雷」告終。
所幸,理想家底較厚,賬面上還有1069億元現金,不然真扛不住「2025年上半年經營性現金流-47.4億元,投資現金流-111.9億元」的資金流出速度。
理想CFO李鐵的解釋是,二季度現金流淨流出擴大,核心原因是去年底對部分供應商的付款周期為3-4個月,導致本季度集中支付了去年11-12月及今年1-2月的應付款;目前已將供應商付款周期調整至60天。
按照李想在中期業績會上的透露,截至目前,理想已擁有超過3100個充電站,配備超過17000個充電樁。理想有信心在今年年底前實現4000座充電站的目標。
龐大的充電網絡必然需要高頻的使用來回血,這同樣有賴於理想汽車自身的銷量回暖來實現。
李想和理想管理層對此也有預期,在中期業績會上,李想公佈了主動求變的組織變革舉措,嘗試扭轉目前的局面。
李想在中期業績會上介紹稱,理想汽車在8月對銷售團隊進行了較大規模的組織變革,目前總部直接管理30個區域,同時新設銷售與服務運營部、市場部,並對門店選址團隊進行重組,強化培訓學院與車輛交付團隊。這次銷售體系的轉型並非被動應對,而是主動的戰略升級,更好地匹配一線訴求並強化直營優勢。短期可能需要適應,但長期將持續提升用户體驗與團隊效能。
03理想是攻還是守?
相比於競爭對手們的虎視眈眈,理想最需要考慮的問題是,究竟是攻,還是守。
或者再具體一點,攻,是否攻得上去;守,是否守得下來。
翻遍整個新勢力,目前能盈利的車企不多,理想是其中之一。而上半年一直努力在守住的毛利率和利潤,則是資本市場上,最能説服投資者的一環。
理想最早做到盈利,主要歸因於三點。
一是依託於增程技術帶來的續航焦慮緩解。二是最早通過「冰箱彩電大沙發」等家庭場景,吸引家庭用户的聚焦,進而也為理想積累了一定的粉絲數量。三是「套娃」的生產方式壓縮了理想汽車的開發成本,取得了一定的成本優勢。
從8月的情況來看,伴隨着進軍純電遭遇的市場圍剿,理想的產品定義優勢已在不斷衰落。疊加理想i8和卡車對撞帶來的輿論風波,除了讓理想失去了部分潛在用户之外,對理想原有車主也是一場波及。
全網指責理想汽車的同時,也有部分人將矛頭對準了正常出行的理想車主,拍攝其在駕車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瑕疵,來作為攻擊理想汽車的素材。理想像小米那樣寵粉,依靠粉絲守住自己的陣地,恐怕難如登天。
從上半年財報來看,理想選擇穩價維持毛利率,營收的下滑通過對費用的嚴管控進行對衝,最終實現了利潤的增長。但從i8開始,理想已經走上降價補量的道路。
這對於理想來説,也是一個需要權衡的問題。維持品牌溢價,就要承擔營收的收縮。以價換量,則可能進一步壓縮盈利能力,影響老車主的認可,降低在資本市場上的前景。
李想在業績會上表示,產品與SKU策略將回歸「單一強SKU」邏輯,核心配置拉滿,以最佳產品價值回饋用户。當前我們需解決「迭代節奏滯后」問題,計劃加快「產品+技術」雙迭代,目標2026年在整車產品與AI層面重回2022年L9時期的領先位勢。
向上進攻,則需要理想拿出新的產品力。當「冰箱彩電大沙發」已經被各家抄走,純電又作為新玩家難以樹立優勢之時,理想仍然有故事可講。
AI是其中一部分。
理想CTO謝炎在中期業績會上表示,自研芯片進展超預期:今年年初已成功流片回片,當前正進行車規級測試,各項指標達標,計劃明年在旗艦車型量產部署。節奏領先同類項目。
這讓外界對理想的大模型性能有了一些新的期待,李想表示,未來2年內將VLA行車安全性提升至人類駕駛的10倍,最迟2027年實現L4級自動駕駛。
出海也是選項之一。
根據理想管理層的介紹,已在德國、美國建立研發中心,系統搭建海外銷售/售后組織與IT系統;重點目標市場為中東、中亞、歐洲,同時,2026年發佈的產品均按全球法規開發。
但理想管理層也承認,目前面臨品牌認知、渠道建設等挑戰。
要想攻得上去,銷量和營收的支撐必不可少。銷量一旦受阻,其他部分的壓力就將放大。
這樣看來,主動求變的理想,恐怕還要忍受一段「節奏轉換」帶來的陣痛。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