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5 14:31
(來源:上觀新聞)
8月29日,第二十八屆成都車展正式啟幕。作為國內四大A級車展之一,成都車展匯聚近120個汽車品牌、逾1600款車型,涵蓋整車、改裝車等產業熱點,展會規模達22萬平方米,展出車輛逾1600輛。
然而在諸多首發品牌與產品亮相成都車展的背后,開幕之初,保時捷、賓利、勞斯萊斯等超豪華品牌的集體缺席就引發關注。
展會當天,過去向來被豪華品牌包圍的16號場館成為東風日產和紅旗的主戰場,且展館面積比過去大一倍不止。一路向前走,比亞迪、長安、鴻蒙智行、小米等自主車企參展面積擴容甚至「包館」,新能源品牌的展區面積同比擴大40%,創歷史新高。
外資豪車低調,自主品牌「挑大樑」,合資品牌加速上新突圍。這種變化,釋放出中國汽車市場結構性轉型的強烈信號。在車市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可以預見未來中國自主品牌將進一步掌握主導權,佔據更關鍵的地位。
謀求新能源市場突圍
除了比亞迪,今年成都車展「包館」的自主品牌又多了長安、奇瑞。長城汽車雖未包館,但也佔據了大半個展館,旗下哈弗、魏牌、歐拉等品牌全面鋪開。
新勢力品牌參展的聲勢愈發浩大,首次參展的小米汽車拿下近1000平方米的展位,並攜全陣容車型亮相。3號館內,華為鴻蒙智行旗下問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五界」車型首次齊聚,現場銷售人員介紹稱,「8月25日剛公佈預售價的尚界H5,新車開售1小時‘小訂’量便突破2.5萬輛」。
此外,多款自主品牌重磅車型也在2025成都車展亮相。例如,極氪首款超級電混旗艦SUV極氪9X正式開啟預售、吉利中國星全新改款車型——星越L全新東方曜在成都車展首秀、全球首批搭載華為乾崑智駕ADS 4和鴻蒙座艙5的嵐圖知音亮相。
這一現象的背后,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的進一步走高。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的數據,今年7月全國汽車產量達259.1萬輛,同比增長13.3%;新能源車銷量突破126.2萬輛,市場滲透率飆升至48.7%的歷史峰值——這意味着近半數新車銷量被新能源車佔據。
自主車企掀起「包館潮」的另一邊,不少合資品牌卻紛紛選擇在成都車展亮相重磅產品,謀求在新能源市場突圍。
上汽通用旗下別克對外發布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並攜「至境」SUV、「至境」轎車和「至境」MPV三款先導車,開啟國內車展首秀。由上汽集團和華為聯手打造的尚界,旗下首款產品H5首次亮相成都車展。福特全球首款智電趣野全地形SUV烈馬新能源迎來全球首秀。
爲了加速智能化產品落地,不少合資品牌正通過聯手國內頭部智能化企業,加速補齊自身在智駕、智艙等領域的短板。
以上汽通用為例,其與國內頭部智能駕駛公司Momenta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輔助駕駛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合力打造更懂中國路、更懂中國人的輔助駕駛技術」。別克在本屆成都車展發佈首款智能豪華轎車至境L7,將全球首發搭載基於端到端的「強化學習」大模型——Momenta R6飛輪大模型,提供包含「無斷點」城市NOA、業內首批「不停車一鍵泊入」在內的全場景輔助駕駛功能。
自主品牌的優勢早已從單一產品延伸至生態構建:鴻蒙智行的跨設備互聯、理想汽車的家庭場景定義、蔚來的換電體系,形成了合資品牌短期內難以複製的用户黏性。正如別克至境L7雖在技術參數上追平新勢力,卻仍需面對「品牌認知重建」的挑戰——當「豪華」的定義從「百年logo」轉向「OTA升級速度」,從「機械性能」轉向「場景化服務」,合資品牌的突圍之路,不僅是技術的追趕,更是思維的革新。
增程插混成下半場焦點
與自主和合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超豪華品牌的門庭冷落。
這背后是其在中國市場面臨的銷量壓力與戰略調整。今年前5個月,國內進口汽車銷量為18萬輛,同比下滑33%。以保時捷為例,其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已由2021年的9.57萬輛下滑至去年的5.69萬輛。包括賓利、勞斯萊斯、法拉利等一眾超豪華品牌在中國市場銷量均呈現下滑局面。
究其原因,超豪華品牌還處於電動化轉型的回調期。今年2月,法拉利宣佈將在10月9日的資本市場日推出品牌首款純電動車型,但隨后,法拉利又宣佈推迟到明年春季全球首發。
然而與此同時,自主品牌及造車新勢力正大幅擴充展臺規模,並帶來眾多新車型及前沿技術。梳理本屆成都車展的新車發現,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智能座艙等配置成為新車「標配」,並且呈現出技術下沉趨勢,越來越多車型將智駕功能下探至10萬—20萬元的主流價格帶。
2025年下半年,車企開始高密度的發佈新一代超長續航增程/插混技術,比如嵐圖汽車發佈了嵐海智混、智己汽車發佈了恆星超級增程、極氪發佈了超級電混技術、沃爾沃發佈了SMA超級電混架構、別克至境發佈真龍增程,緊隨其后的還有尚未正式發佈的小米汽車崑崙增程、小鵬汽車鯤鵬超級增程等等。
越來越多的增程/插混新車紛紛押注60kWh以上大電池、純電續航突破300km甚至400km,試圖以「電為主、油為輔」的產品邏輯重塑用户習慣。
今年成都車展發佈的2026款嵐圖夢想家,推出大電池版本車型,包括63/62.5/43.2kWh三種電池組,對應的CLTC純電續航里程分別為350km、350km以及235km。智己LS6增程版將於9月10日正式上市,首搭上汽最新自主研發的「恆星」增程系統,其將搭載來自寧德時代的「超級驍遙MAX」電池CLTC純電續航里程超過450km;極氪9X基於電混專屬架構——浩瀚-S(SEA-S)打造,搭載900V高壓混動架構,將為極氪9X帶來混動領域首個「兆瓦電驅」。
儘管超長續航混動技術在市場上高歌猛進,但其背后的邏輯矛盾與路線爭議並未消解:比如未來到底是增程還是插混?比如越來越長的續航里程意味着越來越大的電池包和越發重的車身,是否真的能帶來更好的駕乘體驗?這些都是未知數。
成都車展的喧囂散去,留下的是一個更趨理性的市場:消費者不再為「品牌光環」買單,也不會盲目追逐「參數競賽」,而是更看重「技術落地性」與「使用場景適配度」。無論是自主品牌繼續擴大「包館」版圖,還是合資品牌通過合作加速轉型,最終受益的都是中國汽車產業的整體升級。
從48.7%的滲透率到未來更高的市場佔比,中國車市的變革不會止步於「新能源替代燃油」,更將指向「智能重塑出行」的全新未來。而這場變革的每一步,都將由消費者的選擇、技術的突破與企業的戰略共同書寫。
原標題:《自主包場合資突圍 豪華品牌集體缺席 成都車展上演「冰火兩重天」》
欄目主編:李吉 文字編輯:闞靜雅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丁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