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025年中創新航研究報告:動儲發力出貨高增,盈利改善拐點明確

2025-09-05 16:42

1. 深耕國內動力及儲能,業績實現高速增長

1.1. 深耕動力電池多年,國內市場份額領先

國內動力電池頭部,市場份額持續提升。2015 年,金沙投資、中航鋰電、華科投資 設立中航鋰電(江蘇)有限公司;2018 年,公司開啟戰略重組和實施戰略轉型,聚焦乘 用車市場;2020 年,公司成為全球唯二同時具備三元、鐵鋰全球交付能力的企業,並支 持客户全系車型首發;2021 年,德國公司、深圳研究院、江蘇公司、武漢公司、合肥公 司相繼成立;2022 年,公司在港交所上市,佈局歐洲產業基地,動力與儲能市場雙驅動; 2024 年,公司佈局東盟產業基地;2025 年,公司高性能鋰電池項目在廈門開工,收購 蘇奧傳感,技術和市佔率國內全面領先。

股權結構分散,地方國資協同央企資源。公司股權結構呈「地方國資+央企戰略入股 +產業資本協同」格局,治理穩定、資源協同優勢突出。截至 24 年末,金壇控股、金沙投 資等一組地方國資平臺合計持股 26.02%,構成一致行動關係;廈門金圓集團直接或間接 持股 14.32%,進一步強化地方資本支持。央企航空工業集團直接及間接持股合計達 9.93%,引入高等級產業資源與技術背書,體現國家戰略性產業佈局導向。儘管股權分 散,但治理結構穩健,有利於中長期穩健發展。

控股蘇奧傳感,強化產業協同與戰略佈局。25 年 5 月 6 日,公司通過增持股份至 11%,正式成為蘇奧傳感的實際控制人及控股股東。同期,原控股股東李宏慶無條件且 不可撤銷地放棄公司 19.55%的股份,使其持股比例降至 6%。此次控股系公司產業鏈上 下游協同及戰略整合的重要進展,豐富了公司產品矩陣,提升供應鏈整合能力,增加公 司在新能源產業鏈中長期競爭力。

管理層戰略前瞻,核心團隊經驗豐富。董事長劉靜瑜具備豐富的國際化管理與央企 改革經驗,上任后精準把握行業趨勢,推動公司在關鍵節點實現戰略轉型,明確聚焦乘 用車賽道,加速三元電池導入,實現 2019 年快速放量;強調「極致性能、極致成本」,有 效搶佔市場份額;注重長期可持續發展,強調技術創新與體系效率雙輪驅動。公司核心 團隊多來自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旗下天馬微電子,具備紮實的專業基礎和豐富的製造管理 經驗,在嚴苛質量體系、精益生產、技術攻堅等方面積累深厚,為公司在動力電池行業 的快速擴張與高質量交付奠定組織與文化基礎。

1.2. 營收保持同比增長,產品競爭能力強

20 年以來公司營收維持同增,業績高速成長。20-24 年公司營收復合增速約 77%, 歸母淨利潤複合增速約 227%,主要系儲能業務出貨量及營收佔比提升。24 年公司營收 227.52 億元,同比+3%,歸母淨利潤 5.91 億元,同比+101%;25Q1 營收 68.96 億元,同 比+42%,歸母淨利潤 2.3 億元,同比+36%。20 年以來,公司儲能出貨量及營收佔比持續增長。20-24 年,儲能業務營收 CAGR 為 124%,22 年以來,儲能營收佔比提升,主 要系公司持續開拓儲能業務領域。20-24 年,公司動力電池業務收入 CAGR 為 67%,24 年收入同降主要系電池價格下降。

盈 利 水 平 穩 步 提 升 , 位 居 電 池 廠 領 先 位 置 。 20-24 年公 司 毛 利率分 別 為 13.61%/5.54%/10.32%/13%/15.89%,淨利率為-0.64%/1.63%/3.40%/1.61%/3.04%,穩步提 升。2025Q1 延續增長趨勢,毛利率和淨利率分別為 17.31%、5.18%。公司利潤率增長較 快主要系儲能產品收入佔比及控本能力提升。隨着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大幅下降,公司 原材料成本下降,毛利率仍有增長空間。對比同業,25Q1 公司毛利率僅次於寧德時代 (24%)、國軒高科(18%);淨利率僅次於寧德時代(18%)、億緯鋰能(維權)(9%),位居第 三。除寧德時代外,公司盈利能力已居於頭部電池廠商的領先位置。

控費能力提升,19 年以來費用率有所降低。19 年以來,公司銷售費用率及管理費 用率降低,主要系規模效應釋放及內部精細化管理提升效率。22 年以來研發費用率提 升,主要系公司加大核心技術方向戰略投入,夯實產品競爭力。21 年以來,財務費用率 提升,主要系公司加大債務融資力度以支持擴產與轉型。整體看,公司期間費用率自 19 年以來緩慢降低,體現公司控費能力提升。對比同業,25Q1 公司期間費用率為 10%, 僅高於寧德時代(7.1%),體現公司在降本增效背景下,控費能力顯著優化,位於行業 前列。

1.3. 主營業務:動力與儲能雙輪驅動成長,多元新能源業務全面開花

動力電池業務高質量發展,產品迭代加速落地。公司 800V 5C 中鎳高壓電池實現 12 分鍾快充、已量產交付;高能量密度「頂流」圓柱電池和半固態/全固態電池有望 25 至 27 年陸續量產;R46 大圓柱等產品持續推進商業化。24 年公司動力電池裝車量同增 16.6%, 全球排名第 4,國內位列第 3,市佔率提升。儘管電池均價下行,動力電池收入同降 12.1% 至 195.51 億元,但在銷量持續增長的支撐下,核心業務展現出良好韌性與競爭力。

公司動力電池主要配套乘用車和商用車。乘用車方面,截至 25 年中,公司累計配 套超 200 萬輛新能源車,交付超 100GWh,核心客户涵蓋小鵬、零跑、吉利、蔚來、長 安、東風等,配套熱銷車型有小鵬 G6、小鵬 G9、零跑 C10、零跑 C11 等,目前已經進 入小米、華為體系。24 年公司混動裝機量同增近 200%,國際市場獲現代、豐田、本田、 大眾、奧迪等定點,海外裝機量翻倍增長。

商用車方面, 24 年公司新車公告數同增 150%,國內裝機量同增 85.2%,配套巴黎 奧運會園區車輛,深度綁定奇瑞、福田、地上鐵、京東等;海外佈局歐洲、印度,英國 市佔率超 50%,獲戴姆勒定點。公司產品持續升級,輕型商用車產品覆蓋 30-200 度電, 均實現 2C 快充並已批量交付;重型商用車「至遠」系列為業內首款量產單包 100 度電系 統,能量覆蓋 400-800 度電,循環壽命超 4500 次,滿足 8 年質保,已批量出貨。

公司儲能核心競爭產品含電芯和儲能系統,具有高安全性、長壽命、高效率、高集 成度特點。儲能電芯涵蓋電力儲能(314Ah 電芯率先大規模交付)、工商儲(覆蓋百 kWh 至數十 MWh 全場景,拓展歐美日韓等市場)及户儲(出貨量突破百 MWh);儲能系統 含磷酸鐵鋰電池模組、電池盒及電池箱,可在發電側、電網側及用户側為客户形成功能 性儲能系統。24 年,公司儲能收入 82 億元,同增 72.4%,主要系儲能業務快速拓展及 市場需求釋放。24 年公司儲能電芯出貨量全球第 5,單月出貨量突破 5GWh,拿下全球 最大儲能項目(7.8GWh)訂單並完成交付,實現首個自投電站及海外交流側項目落地。

商用車出貨佔比持續提升,助力動力電池業務結構優化。公司動力及儲能出貨量穩 步提升,25H1 動儲出貨 45GWh,佔比大致相當,動力略多。動力出貨量中,商用車佔 比不斷增加,主要系單車帶電量更高,且持續拓展海外市場。未來,隨着重卡、輕卡、 電動巴士等高能耗細分場景快速電動化,及公司「至遠」系列等高性能產品全球市場加 速滲透,我們預計商用車出貨量及佔比將持續提升。

業務多元發展,打造全場景應用。除乘用車、商用車、儲能領域外,公司在船舶市 場進展順利。24 年,公司贏得全球最大石油公司的首個電動船項目及兆瓦級船用電池國 際訂單,海洋工程船市場實現「零突破」;在海外,公司批量交付新加坡港口電動船,並 順利切入美國高端遊艇市場。此外,公司持續開拓軌道交通、礦山礦用、低空經濟等新 興市場,提供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和高性能的產品解決方案,引領商用行業新能源發展。

公司客户結構不斷優化,市場拓展能力增強。22–24 年期間,公司前五大客户佔比 依次為至 75%、71%、55%,最大客户佔比為 40%、29%、13%,客户集中度顯著改善。 這反映出公司客户基礎日益多元,風險分散能力增強,為構建穩健、可持續的業務基本 盤提供有力支撐。

2. 加速海外拓展全球份額穩步提升,把握儲能大趨勢快速放量

2.1. 動力電池:客户結構優化,海內外放量驅動增長

(報告來源:東吳證券。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報告來源:東吳證券。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我們組建了研究報告知識星球社羣,加入后您可以享受以下服務:

1、星球中分享最新、專業、深度有價值的行業研究報告、投行報告、白皮書、藍皮書、公司研報等。報告持續更新;

2、會員可以用提問方式單獨獲取需要的報告,滿足個性化需求;

3、星球中海量研究報告PDF高清版,無限制下載;

4、4000+會員使用的研究報告寶庫值得您信賴;

業務諮詢、商務合作:136 3162 3664(同微信)

温馨提示

應廣大粉絲要求,「報告研究所」成立了報告交流羣,歡迎各位公司、企業、投行、投資機構、政府機構、基金、創業者朋友加入!

這里能且不限於:「每日分享多篇研究報告、行業交流、報告交流、信息交流、尋求合作等......」

入羣方式:添加助理微信【touzireport666】,發送「個人紙質名片」或電子名片」審覈后即可入羣。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