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5 16:15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
13年前,接班人方洪波説自己「只是美的發展史上的過客」,如今卸任在即,他説「不需要被任何人記住」,現在看,至少美的創始人何享健會記住他。
家電巨頭美的集團,正走在交班路上。
8月30日,據美的集團發佈公告,稱基於公司戰略規劃所需,董事會聘任王建國為公司執行總裁,其不再擔任公司副總裁。
▲美的集團公告重大人事調整。
這是自方洪波掌舵以來,美的首次設立執行總裁之位,這家千億家電巨頭有了「二號位」。
今年以來,方洪波開始變得高調,頻頻提及退休,二號位的出現,意味着其正式向外界宣告交班進入倒計時,而時間可能就在兩年后,他60歲之時。
美的創始人何享健曾用十年時間考察方洪波,而王建國於2017年升任副總裁,如果兩年后接班,其恰好也被方洪波考察了十年。
此外,與方洪波接班時相似的是,如今的美的集團,也有一羣45歲左右的少壯派各掌大局。
作為中國最成功的職業經理人,在業績上,方洪波沒有辜負何享健的信任,在交接班上,他也遵循何享健多年前劃定的框架。
可以説,在美的交班這件事上,沒有意外。
接班人就位
今年以來,58歲的方洪波,一改過往的低調,開始頻頻在公開場合釋放退休信號。
在5月8日的美的集團分析師會議上,對於接班人問題,方洪波輕松應答,「人年紀大了認知會退化,慢慢就會讓人討厭,可那個時候自己已經不知道被討厭,甚至還以為大家很喜歡,我一定不會讓自己拖到那一天」。
他還透露,「我們已經有六七個可以隨時接班的人了,但現在不能告訴你」。
由此可見,方洪波應該早就做好卸任的準備了。
5月19日,晚點LatePost發佈專訪文章,談及美的集團的經營、轉型、公司治理、傳承等,是方洪波執掌美的以來的一次全面梳理和思考。
這篇訪談的標題,用的是方洪波對自己在美的集團的定位,「我只是一個過客,不需要被任何人記住」,而13年前的交接班儀式上,他就説過,「我只是美的發展史上的一個過客」。
▲2011年美的舉辦運動會,跑在最前的是方洪波(左),滿面笑容的是創始人何享健(右)。圖片來自晚點LatePost。
某種程度上,這算得上是方洪波的一次「告別演講」。
這番表態引發外界關注后,接下來,就是美的集團執行總裁的任命。也因此,坐上二號位的王建國,被視為方洪波接班人的頭號人選。
現年48歲的王建國,1999年就加入美的,從供應鏈管理部的管培生干起,在家用空調事業部、行政與人力資源部、冰箱事業部、國際業務線、智能家居事業羣等部門都有歷練。
這些部門幾乎覆蓋了公司的核心業務領域,而王建國都作出了成績,比如在空調供應鏈部門時,將庫存從90天縮短到15天;任美的國際總裁后,讓海外營收實現近乎翻倍增長。
26年的歷練,王建國是真正從美的內部成長起來的中堅力量,既有豐富的管理經驗,還有全球視野,正如方洪波所言,「今天美的找接班人一定是內部培養的,一定要經過摸爬滾打」。
更何況,美的還有方洪波所説的「六七個苗子」,這些人也是美的平穩交接班的基石。
除了王建國外,還有46歲的樓宇科技總裁管金偉,39歲的家用空調總裁趙磊,以及幾位少壯派副總裁,包括副總裁兼CFO鍾錚(43歲)、副總裁李國林(48歲)、副總裁兼CPO趙文心(42歲)。可以説,整個高管團隊呈現出明顯的年輕化趨勢。
交班團隊已經就位,這可能也是方洪波高調「預熱」卸任的重要原因。
早就寫好的「劇本」
美的集團的交接班,現在看來,頗有點波瀾不驚的味道。
作為年營收超過4000億、A股市值接近6000億的民營企業巨頭,如此順利的交班,與創始人早年的謀劃不無關係。
57年前,作為廣東佛山順德區北滘鎮街道干部的何享健,為解決羣眾就業難題,和23位居民創辦起一家公司,從生產藥用玻璃瓶到汽車配件,再到電風扇配件,直至1980年產出第一臺電風扇,「美的」品牌也因此誕生。
到了2010年,美的集團已在A股上市,營收突破千億大關。但2012年,70歲的何享健卻跳過兒子、女兒,將這家千億公司的權柄,交到了45歲的員工方洪波手中。
何享健也並非一開始就想啟用職業經理人。
何劍鋒1990年大學畢業后,由父親安排進入美的,在生產部經理、貿易公司經理、房產公司經理等位置上輾轉。據財通社此前報道,有分析人士曾表示,何劍鋒一開始或許曾想過與父親並肩打拼。
但在美的待了4年后,何劍鋒就另起爐灶,最初是為美的做貼牌產品,2004年將旗下兩家公司賣給美的套現上億元,兩年后成立盈峰控股,進行股權投資。
▲何劍鋒在美的之外打出一片江山。圖片來自網絡。
隨着何劍鋒漸成氣候,何享健也開始明確職業經理人路徑。2002年,他在接受採訪時稱,美的基本上不用「空降兵」,都是自己培養職業經理人。2006年,美的開展「打造職業經理人隊伍」項目。
在正式退休前,何享健推出「三權分立」機制,確定美的職業經理人制,何劍鋒只代表大股東參與美的集團董事會決策。何享健還出讓股權給兩家戰略機構,形成多元化持股結構,監督職業經理人經營行為。
2008年,何享健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你們都不必擔心我退休后誰來接班的問題。根本不用擔心,通過制度來保證美的的發展,不是靠個人,是靠團隊,靠制度管理」。
如今,臨近「退休」的方洪波,也在接受晚點LatePost採訪時稱,「今天美的發展一定要靠體制機制,我覺得美的基本體系可以説是形成了……美的任何一個經營單位一把手可以隨意輪換,業務都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方洪波還説,「我不需要記住」。而何享健也曾表示退休后絕不插手公司,即使方洪波改革導致股價下滑被「告狀」時,他也未曾出手干預。
可以説,在公司治理機制和傳承上,方洪波盡得何享健精髓,兢兢業業地幫何享健守好美的,按照既定的路徑選好接班人,一路走到退休。
通過制度將企業經營與家族財富發展隔離后,何享健家族也獲得了豐厚回報。如今,其家族手上已經手握9家上市公司,即將迎來第10個IPO。在胡潤2025年富豪榜上,其財富達到2550億元,蟬聯佛山首富。
方洪波比董明珠更從容
同爲家電巨頭,美的交接班,也被外界拿來與老對手格力電器對比。
相較於美的平穩無波地進入交接時間,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對退休的態度,一次次引發爭議,淪為互聯網上的談資。
董明珠今年已經71歲,對比打算60歲退下的方洪波,算是「超期服役」。因此,其交班的問題,在近年來時常被提起。
但董明珠對退休一事,多年來未曾松口。
直到去年12月,她還強勢表態稱:「我所有的股民都不會讓我退,想讓我退的人不是股民,更不是我的員工。」今年2月,在訪談節目中,董明珠堅定表示,「如果我現在退休,格力這個品牌可能就沒了。 」
但年齡擺在眼前,格力電器不可能不為接班問題着急。
今年4月,格力電器臨時股東大會通過新一屆董事會選舉,董明珠留任董事長,48歲的張偉接任總裁。張偉在格力電器工作26年,此前已在副總裁位置上歷練7年。
董明珠的董事任期將於2028年4月結束,這一次人事調整,也被外界視為格力已經將交接班提上日程。
但董明珠從心理上似乎並未認可交接班,在4月份的格力電器股東大會上,她回答投資者提問時稱,格力電器不以年齡或資歷衡量人才行不行,「你哪怕今年90歲,你要是能干我也可以用你。今年20歲,你優秀我也可以用你」。
與方洪波不想被記住不同,董明珠還在格力強化其個人IP,比如在線下推出「董明珠健康家」品牌,讓格力專賣店更名。
美的與格力電器掌舵人在退休一事上的態度的差異,決定了兩家企業在治理模式和戰略上的不同,也影響了企業的走向。
美的集團在空調主業外,堅持多元化與全球化佈局,推動營收不斷增長。2025年上半年,其營收超過2500億,其第二增長引擎,也就是包括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智能建築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等To B業務,收入佔比已經升至25.6%。
反觀格力電器,高度依賴董明珠個人影響力之下,在多元化上成績寥寥,如今仍在空調主業上打轉。其2024年空調業務收入,在總收入中佔比為約78%。
而在董明珠強勢進行渠道改革、帶頭發力線上渠道時,早早出海的美的,已經在海外攻城略地。今年上半年,其國內市場營收1439億元,海外市場已經能分庭抗禮,收入達到了1072億元。
▲美的海外業務營收持續增長。圖片來自「桑荻」。
13年前,方洪波與董明珠同時接過帥旗,當時,美的從營收、利潤、市值上,都落后于格力。但2024年,格力電器營收不足美的一半,淨利潤、市值還被落下更多。
從這個角度來説,方洪波能從容地急流勇退,但董明珠也許還有諸多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