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美國關税仍令日本小型汽車製造商深陷困境

2025-09-05 17:23

  唐納德・特朗普總統通過下調針對日本汽車的高額美國關税,為日本汽車製造商帶來一定喘息,但降低后的關税對日本小型車企而言,仍是巨大壓力,它們在這一關鍵市場的困境仍將持續。

  經過數月外交協商,特朗普於周四簽署行政令,將美國對進口日本汽車的關税從 27.5% 降至 15%。對以美國為首要市場的日本汽車行業(該行業對日本至關重要)而言,這是難得的利好消息。

  相較於豐田、本田等大型競爭對手,三菱汽車、馬自達、斯巴魯等小型車企更難承受關税衝擊。

  分析師表示,作為美國市場的主要出口商,三菱、馬自達和斯巴魯可能需要繼續提價 —— 這將進一步加劇美國消費者面臨的通脹壓力。最終,這些企業或許需要尋求與競爭對手深化合作、停止在美國市場推出部分車型,甚至退出美國市場。

  特朗普政府對日本汽車徵收 15% 的關税,仍是今年 4 月其對汽車徵收關税前 2.5% 税率的 6 倍。

  上周,三菱已將利潤預期下調近三分之一;自特朗普實施汽車關税以來,馬自達從墨西哥出口的汽車量已暴跌超 50%。

  據日本首席關税談判代表透露,下調后的關税將在一兩周內生效,但該税率不適用於從墨西哥、加拿大這兩個關鍵生產基地運往美國的汽車。這意味着,日本車企從這些國家出口至美國的汽車仍可能面臨更高關税,不過,符合《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注:原文未明確協定名稱,此處為通用表述)要求的汽車,僅需對其非美國產零部件部分繳税。

  去年,斯巴魯在美國市場的銷量為 66.8 萬輛,馬自達為 42.4 萬輛,三菱為 11 萬輛 —— 三者銷量總和僅略超豐田(230 萬輛)的一半。

對美國市場高度依賴

  三菱面臨的挑戰最為嚴峻:該公司未在北美設廠生產,且其主打低價車型受提價影響更大。

  汽車預測解決方案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副總裁山姆・菲奧拉尼(Sam Fiorani)表示:「若其汽車成本上升,將失去現有的市場優勢,甚至可能退出美國市場。」

  上個月,三菱汽車首席執行官加藤 Takao(加藤 Takao,注:原文為日語人名羅馬音,暫無通用中文譯名)表示,鑑於近期環保法規調整,公司正考慮與日產在北美工廠合作的最佳方案。

  在線汽車交易平臺 CarGurus 7 月的一項調查顯示,自關税實施以來,在所有美國市場的汽車品牌中,總部位於東京的三菱提價幅度最大,平均每輛車提價 2403 美元;斯巴魯提價幅度排名第三,每輛車提價 824 美元,而許多車企在此期間選擇了降價。

  墨西哥政府數據顯示,今年 4 月至 7 月(共四個月),馬自達從墨西哥出口至美國的汽車量較去年同期暴跌 54%—— 在所有從墨西哥向美國出口汽車的 12 家車企中,這一降幅遠超其他企業。

  為提振美國市場業績,馬自達正加大阿拉巴馬州工廠(與豐田合資運營)的 CX-50 跨界 SUV 產量。馬自達首席執行官諸角昌宏(Masahiro Moro)上個月表示,公司已減少從墨西哥發往美國的汽車運輸量以維持利潤率,並降低了這些車型的促銷力度。

  佩勒姆・史密瑟斯聯合公司(Pelham Smithers Associates)分析師朱莉・布特(Julie Boote)指出,這家總部位於廣島的車企(指馬自達)或許曾期望消費者接受更高定價。

  她預計,未來兩年內,馬自達將與豐田開展更深度合作 —— 例如聯合在美國生產汽車、聯合採購與分銷,同時豐田可能會將其持有的馬自達約 5% 股份進一步提高。

  得益於加大美國本土生產,馬自達在今年 4 月至 7 月期間,成功實現了美國市場銷量的小幅增長。

持續提價

  面對新車價格上漲,若新車超出預算,美國消費者可能會選擇二手車。

  SBI 證券(SBI Securities)股票研究主管遠藤浩二(Koji Endo,注:原文為日語人名羅馬音,暫無通用中文譯名)表示:「車企將開始按車型逐步提價,且新車型定價將高於老款車型。」 他指出,車企此舉是爲了將利潤受影響程度降至最低。

  馬自達上個月表示,2026 款馬自達 3 轎車基礎版售價將定為 24550 美元,較今年僅上漲 400 美元,但較 2022 年已高出近 20%。

  今年 5 月,斯巴魯已針對 「市場環境」 對多款車型提價;此后,該公司決定明年不再推出傲虎(Outback)車型的基礎版。

  三菱同樣面臨艱難抉擇:要麼自行承擔關税成本,要麼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 但后者可能導致市場份額進一步流失。

  菲奧拉尼警告稱,美國消費者可能會更多地轉向二手車市場。

  他表示:「當消費者想買一輛售價 3 萬美元的 CX-30(馬自達車型)或三菱歐藍德時,在這個價格區間內,可選擇的車型本就不多。」

  「這將迫使他們轉而購買一輛已使用三年的二手跨界 SUV。」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