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美團、飛豬、京東、抖音等圍獵攜程,梁建章範敏等高管持續套現

2025-09-05 16:13

(來源:快消前瞻)

在線旅遊巨頭攜程集團在交出一份亮麗財報、迎來業績豐收的當下,公司的創始團隊卻在資本市場上頻頻拋售股票套現:先有董事局主席梁建章擬出售100萬股ADS(美國存托股份),價值約7375萬美元(摺合人民幣5.27億元);后有聯合創始人、總裁範敏計劃減持7萬股ADS,價值約454萬美元(約3242萬元)。

這一「業績向好、高管套現」的反差現象立刻引發市場熱議。不僅如此,攜程近期還宣佈了一項高達5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與高管減持動作幾乎同步發生。

這背后究竟釋放出怎樣的信號?在線旅遊行業的未來走勢是否隱藏着不為人知的隱憂?

高管密集減持套現,市場眾説紛紜

根據攜程公告,攜程聯合創始人梁建章和範敏近期接連披露減持計劃,引發投資者關注。

攜程9月初向美國SEC提交的文件,梁建章計劃出售100萬股ADS,價值7375萬美元,按當前股價計算約可套現5.27億元人民幣。

梁建章減持攜程股權

攜程聯合創始人、總裁範敏也遞交文件,計劃出售7萬股ADS,價值454.44萬美元(約3242萬元人民幣)。

範敏減持攜程股權

事實上,這並非範敏首次減持,範敏在2025年5月27日已經減持了7萬股,套現427.42萬美元(約3057萬元)。這意味着,範敏2025年以來,累計要套現6200萬元。

更大的套現還來自早期戰略股東。根據公告,從2023年下半年起,攜程第一大股東百度多次大手筆減持股份:2023年6月中旬,百度連續兩日減持攜程股票,套現金額分別約2.998億美元和1.732億美元;2023年9月和12月,百度又分別減持約1.586億美元和0.8086億美元。

與此同時,全球知名投資公司Prosus(南非報業旗下)也於2024年夏天清倉了所持攜程全部股票——通過多筆交易賣出至少3000萬股,套現約16億美元。

Prosus官網此前公佈的持股信息

如此密集的減持行為自然在資本市場上激起波瀾。此舉也難免引發投資者對公司前景的多重解讀和擔憂:業績增長是否已見頂?旅遊行業的「報復性反彈」高潮過后會否趨於放緩?種種猜測在市場上甚囂塵上。

有意思的是,攜程一邊減持一邊回購。根據公告,8月27日,攜程董事會批准了一項新的股份回購計劃,授權公司在未來回購總額不超過50億美元的股票或ADS。這一金額佔公司當前市值的逾10%,堪稱大手筆。在此之前,根據公司公告,攜程已根據2025年2月批准的上一輪迴購計劃累計購回約700萬股ADS,耗資約4億美元。

換言之,高管和股東在場內減持套現的同時,上市公司則動用真金白銀在場外回購股份。減持與回購並行上演,這種矛盾的操作耐人尋味:一方面,公司回購往往被解讀為管理層對內在價值有信心,認為當前股價被低估;另一方面,高管減持則通常被視為對未來股價缺乏更高預期或出於其他考慮。

對此,有分析稱攜程回購股份或意在抵消大股東減持帶來的拋壓,穩定市場預期,同時優化資本結構、提升每股收益不過,無論動機如何,這種「左手回購、右手減持」的現象都折射出攜程股權結構正發生微妙變化。

根據攜程2024年年報公告的主要股東及高管持股比例,可以看到,公司核心管理層合計持股約5955.9萬股,佔總股本8.5%;其中梁建章個人持股3647.1萬股,持股比例5.3%,較此前5%略有提升;CEO孫潔持股1,420.1萬股,持股2.1%;範敏因多次減持,持股比例已不足1%。

截至2025年2月28日,攜程主要股東及高管持股比例(來源:攜程20-F年報)

截至2025年2月28日,攜程主要股東及高管持股比例(來源:攜程20-F年報)

與之相比,機構股東方面的變化更加顯著:原第一大股東百度持股降至4595.3萬股,持股比例從9.4%大幅下滑至7.0%,但目前仍保持最大單一股東地位。根據財聯社和雷達財經,百度持股比例的下降,一部分原因正是持續拋售所致,也有部分原因在於攜程近年發行新股使其持股被動稀釋。緊隨其后,Capital World Investors持股4045.5萬股,佔比6.2%,略有降低。值得關注的是,全球資產管理巨頭貝萊德(BlackRock)新晉躋身主要股東之列,持股3481萬股,持股比例5.3%,與梁建章並列。

據攜程2024年年報披露的信息,2022年至2025年初,梁建章曾多次增持公司股票,使其持股從5.0%增至5.3%。然而,在上市20年后,攜程已不再由任何單一大股東掌控;公司治理進入「后百度時代」,股權更加多元化。這種股東結構的演變,或將對攜程未來的戰略決策產生影響。

攜程Q2營收同比增長16%

跨境與入境預訂同比翻倍以上

8月27日,攜程集團發佈截至2025年上半年及第二季度的財報。財報顯示,攜程2025年上半年營收為287億元(約40億美元),經營利潤為76.65億元(約10.7億美元),淨利為91.94億元(約12.83億美元)。

其中,攜程2025年第二季度營收為148.64億元(約20.75億美元),淨利為48.8億元(約6.81億美元)。

截圖自攜程最新財報公告

截圖自攜程最新財報公告

根據2025年第二季度數據,分業務來看,攜程住宿預訂收入62億元,同比增長21%,在各板塊中增速最快,得益於國內外酒店需求兩旺;交通票務收入54億元,同比增長11%,機票和火車票預訂量穩定增長;旅遊度假業務收入11億元,同比增長5%,隨着跟團遊、定製遊的逐步恢復保持平穩提升;商旅管理業務收入6.92億元,同比增長9%,企業差旅市場也出現改善。

截圖自攜程最新財報公告

截圖自攜程最新財報公告

海外旅行方面,第二季度,攜程國際OTA平臺機票預訂量同比激增超過60%,入境遊預訂量同比暴增逾100%(翻倍以上),中國出境方向的酒店和機票預訂量已全面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的120%。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入境遊客人次同比增長30%,其中免籤地區遊客佔比超七成。攜程平臺上,上半年入境遊預訂量同比增長超過100%,主要由韓國和東南亞等最大客源地的強勁需求驅動。

業績會上,梁建章將旅遊業復甦形容為「促進經濟和文化交流的關鍵引擎」,並強調攜程將繼續優先投入創新研發、合作伙伴關係拓展及入境旅遊擴張等戰略領域,以鞏固其「一站式全球旅行服務提供商」的領先地位。攜程CEO孫潔指出,入境遊、海外業務和新興客羣(如年輕人和銀發族)正成為公司新的增長極,未來將與行業夥伴協同,用數字化和創新為全球旅遊市場復甦賦能。

然而,在亮眼業績背后也有值得警惕的信號。攜程2025年第二季度16%的營收增速較上一季度近30%的高增長已有所放緩。隨着國內旅遊需求逐步迴歸常態,公司未來要維持高速增長將更加依賴新的動能。

財報也顯示,境外遊業務增長顯著高於國內,本地遊市場趨於平穩。這意味着,在中國國內市場基本恢復飽和的情況下,攜程亟需在國際化上取得更大突破,將增長引擎由國內擴展到全球市場。同時,盈利質量方面值得關注:雖然淨利潤同比大幅提升,但這很大程度上受益於去年基數較低和一次性收益等因素,扣除匯兌和投資公允價值變動后,攜程第二季度經調整淨利潤約50億元,同比幾乎持平。未來隨着公司加大投入,利潤率走勢仍需持續觀察。

行業格局與品牌隱憂:競爭加劇下的攜程

攜程高管減持套現所引發的市場猜測,背后映射的是對在線旅遊行業未來走勢的擔憂。在行業全面復甦的當下,新的競爭態勢和消費者口碑問題正在浮出水面,這些都可能成為攜程長期發展道路上的隱憂。

首先,行業競爭日趨激烈,新興玩家不斷涌現。

在線旅遊領域曾長期是「攜程系」的天下:攜程通過投資併購整合了去哪兒、藝龍等公司,形成了以攜程、同程旅行(同程藝龍)為主的雙寡頭格局。

但近幾年,市場格局正在發生變化。騰訊系的同程旅行在下沉市場發力,取得不俗增長:根據財報,2025年上半年同程旅行營收90.5億元,同比增長11.5%,經調整淨利潤15.6億元,增幅達28.6%。

截圖自同程旅行2025年上半年業績公告

截圖自同程旅行2025年上半年業績公告

同程旅行超過87%的用户來自非一線城市,得益於下沉市場大眾旅遊需求的爆發,其住宿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8.8%,交通票務收入增長11.6%,線上度假等其他收入增長24.1%。作為攜程在國內的主要競品,同程旅行走「大眾旅遊+低線市場」路線,與攜程「全品類+高星酒店+海外佈局」的戰略形成差異化競爭。

事實上,如今國內OTA 已從「攜程VS同程」走向生態羣戰:美團、飛豬、京東、抖音各憑流量與場景切入,正側翼蠶食攜程在酒店與度假兩大基本盤的份額與話語權。

依託「吃住行遊購娛」的本地生活閉環,過去一年,美團「住宿+餐飲」界間夜需求+87%,「住宿+玩樂」+99%,「住宿+機票」+36%。美團旅行調研數據顯示,96%的鉑金及以上會員有酒店需求,「95后黑鑽」中該需求佔比98%+,成為高星酒店的增量客羣——這直接衝擊攜程在高星、高客單上的傳統優勢。

飛豬則與淘寶深度打通,電商流量直灌酒旅。不久前,阿里把飛豬併入中國電商事業羣,8月6日,淘寶在App頂部新增「飛豬」入口,與「閃購」「國補」等核心業務並列,嘗試藉助淘寶的龐大流量為酒旅業務引流。電商流量無縫分發到酒旅;組織與入口雙重調整,顯著壓縮攜程在自由行、機票等場景的引流優勢。

2024年6月,京東發佈《致全體酒店經營者的一封公開信》,宣佈「最高三年免佣金」政策,直接瞄準攜程的核心利潤來源。其聲稱擁有8億+高消費力用户與30000+大企業、800萬+中小企業客户,客羣與四星以上酒店高度重疊,並被曝以3倍薪資從飛豬/攜程/同程挖才——對攜程的商旅與高端酒店兩端形成差異化壓力。攜程迴應「錯位競爭、重心全球化」,但短期議價與供給側穩定性面臨考驗。

抖音以「內容種草 + 直連預訂」重塑用户決策:2023年酒旅動銷商家數近7 倍、支付GMV300 倍+;《2024抖音生活服務這一年》顯示,2024年生活服務交易額+81%、覆蓋610萬+門店;並聯手頭部酒店集團推出「6 折起」訂房與鉅額補貼,借直播、矩陣號、達人探店迅速做大低成本獲客與即時轉化。

可以預見,在線旅遊行業正從「雙雄爭霸」走向「羣雄逐鹿」:攜程雖仍牢握OTA龍頭寶座,但面臨的競品遠比以往更多元化。正如有業內人士所言,「價格戰只會讓行業陷入內卷」——攜程總裁範敏曾公開表示不會輕啟價格戰,以免重演當年OTA補貼大戰的惡性循環。但在流量為王的互聯網時代,新平臺的崛起往往意味着用户預訂習慣變化,攜程須防範自身流量被分流和用户黏性下降的風險。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圖片來源於網絡

業績高歌猛進的另一面,是攜程正在經歷一場信任風波。部分商家和消費者對平臺一些隱祕操作的質疑聲日益高漲,集中指向默認捆綁、自動調價、數據隱私等問題。

今年7月,一則關於攜程「調價助手」的新聞登上輿論熱搜:,鄭州多家酒店商户集體向市監部門舉報,稱攜程平臺未經授權擅自修改其上線客房價格,罪魁禍首直指后臺的「調價助手」功能。商户反映,攜程強制接入這一工具,未經酒店同意就自動多次下調房價,且即便手動關閉后系統仍會頻繁「自啟」,嚴重干擾了酒店正常定價和利潤規劃。

對此,鄭州市監局對此高度重視,當日即立案調查並赴現場取證。攜程方面解釋該功能旨在幫助酒店動態響應市場行情,並聲稱商户可申請關閉,但許多酒店主抱怨關閉流程繁瑣且難以徹底生效,只能被動接受平臺價格策略。「酒店跌倒,OTA吃飽」成為商家無奈的寫照,有酒店經營者直言這無異於一種隱形勒索:「想關關不了,還得靠平臺引流」。一些酒店甚至被迫把損失轉嫁消費者——在攜程上標價低於實際,到店另收差價,引發遊客不滿。

法律界人士指出,若攜程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通過「最低價」策略擠壓商户利潤、排擠競爭對手,已涉嫌違反《反壟斷法》。監管部門也強調,「調價助手」導致用户預訂價與實際入住價不符,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詳情可見快消前瞻此前報道(攜程遭貴州省約談,「調價助手」爭議疊加投訴高發,OTA格局暗流湧動)。

消費端亦被指存在默認勾選增值服務/機票券包等「隱性收費」。2025 年上半年,根據消費保平臺數據統計的攜程跟團遊相關投訴有1892件解決率僅僅只有約41.5%,主要集中在退款糾紛、行程不符、強制購物等。此外,「攜程金融」因個人信息合規問題此前被網安部門通報,黑貓投訴 【下載黑貓投訴客户端】超1.6萬條涉及高利率、強勢催收等,業內認為上述爭議正在侵蝕平臺口碑與信任基礎

攜程如今正處於一個微妙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放眼宏觀環境,2025年的旅遊行業正處在全面回暖與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官方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國內居民出遊人次達32.85億,同比增長20.6%,已超過疫情前同期水平;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3.15萬億元,同比增長15.2%。

截圖自中國政府網

截圖自中國政府網

旅遊消費正從「數量回補」走向「品質升級」。下沉市場的旅遊潛力正在加速釋放:2025年上半年農村居民出遊人次同比大增30.6%,高於城鎮居民的17.5%。大眾旅遊時代來臨,用户對個性化、高質量出行體驗的追求日益增強。

這意味着OTA平臺不僅要提供價格,更要提供品質和服務。與此同時,攜程業績高增長的背后也並非高枕無憂,攜程平臺與商家、與消費者之間隱現的裂痕提醒我們,在追逐業績的跑道上,企業聲譽和用户信任彌足珍貴,不容忽視。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