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5 13:08
「開胃,消脹,助消化。家中常備‘江中牌健胃消食片’!」
許多年過去,郭冬臨的這段廣告詞,依然能在一瞬間勾起無數人的回憶。
20世紀90年代后,依託電視廣告的「轟炸」,「江中牌健胃消食片」在腸胃助消化這個細分領域牢牢佔據消費者心智。
然而近年來,這一「國民級神藥」卻遭遇增長瓶頸。據華泰證券統計,其在2015—2023年期間的複合增速是0。
近日,江中藥業股份發佈了2025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營業總收入21.41億元,同比下滑5.79%。
而以健胃消食片為代表的非處方藥類業務正是導致公司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財報顯示,報告期內,這一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5.50億元,同比下降超過10%。
江中健胃消食片,到底怎麼了?
市場競爭導致增長乏力
20世紀八九十年代,隨着國民生活水平提升,「下館子」頻率增加,胃腸道藥品迎來了一段小爆發期。健胃消食片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
那個年代還鮮有企業大量投入廣告,江中反其道而行之,不斷投放電視廣告,促使銷售迅速提升,1997年銷量就達到了1億元,到2009年,健胃消食片的銷售收入已經突破了10億元。
彼時市場不乏分析人士認為,隨着我國經濟和餐飲行業的進一步騰飛,江中健胃消食片銷售額再翻個幾番亦不難。不過后來的發展,顯然遠未達到各方的預期。
2015年開始,健胃消食片的銷量就有了下滑態勢,當年銷量為2.14億盒,到了2022年只有1.44億盒。
隨后兩年,公司在產品規格和營銷端進行了一些變革,進一步挖掘旅遊、聚餐等場景刺激需求后,健胃消食片銷量才於2024年回升到了1.69億盒。
然而進入今年,這一大單品又重回下滑通道。據江中藥業2025年中報,健胃消食片所在的非處方藥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5.50億元,同比下降10.14%,高於公司收入整體降幅。
雖然江中藥業一直沒有披露過健胃消食片每年產生的精確收入,但基於公開信息,市場推算其收入約佔公司非處方藥業務30%—40%。算下來,健胃消食片的全年銷售額依然處於10億元左右。
另據華泰證券統計,江中健胃消食片在2015—2023年期間的複合增速是0。
綜上,不難推測出一個事實:自2009年算起,快20年過去了,健胃消食片的銷售幾乎還在原地踏步。
中國新聞周刊就健胃消食片具體銷售情況以及銷量變動原因採訪江中藥業,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覆。
健胃消食片進入增長瓶頸,深究起來,最主要還是因為市場競爭變激烈了。
與片仔癀、速效救心丸等具有獨家優勢的中成藥不同,健胃消食片不屬於獨家品種。中國新聞周刊檢索國家藥監局官網發現,健胃消食片的批文竟有56個之多,除了江中藥業,佛慈制藥、葵花葯業、修正藥業、哈藥集團等老牌藥企均有涉足。
湖南省藥品流通行業協會原祕書長黃修祥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除了其他品牌的健胃消食片,市場上還存在多個功能相似的同類中成藥、西藥助消化藥等,比如嗎丁啉、保和丸、大山楂丸等。這些藥品通過藥效、價格、適用人羣(如成人/兒童)等各類細分維度形成差異化佈局,進一步分流了江中藥業的市場。
面對激烈的競爭,江中在渠道和營銷上持續發力,早在2019年就與美團達成戰略合作,提前佈局即時零售等線上渠道。
不過這也導致公司銷售費用持續攀升,2023—2024年合計超過了30億元,而這兩年營收合計約90億元,相當於三分之一的收入都拿來做了營銷。這一比例,在江中藥業2024年年報列出的「同行業可比公司」中,僅次於康恩貝,高於亞寶藥業、葵花葯業、華潤三九、同仁堂以及雲南白藥。
英鑑中藥創始人王鵬鑑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健胃消食類中成藥市場,江中已經佔據了消費者心智,屬於絕對的行業龍頭,這樣體量的企業競爭主要採取防禦戰,追求短期爆發式增長很難。
黃修祥預測,未來如果企業品牌延伸、新場景開發和渠道優化等工作做得好,江中健胃消食片市場仍有一定增長空間,不過增長幅度將較為温和,預計年均銷量增長3%—5%。
尋找第二曲線
眼看昔日的大單品增長不動了,江中一直在努力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2018年,華潤系入主江中。混改完成后公司產品被分為三大類:非處方藥、處方藥、健康消費品及其他。
非處方藥產品線是江中的絕對大頭,歷年佔營收比都高達80%以上。除了健胃消食片外,還包括乳酸菌素片、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腸溶膠囊(貝飛達)、複方草珊瑚含片、複方鮮竹瀝液、多維元素片等。其中乳酸菌素片和貝飛達是依託健胃消食片品牌力,繼續拓展腸胃非處方藥市場的產物,近年來放量速度較快,2024年收入均超6億元。
但腸道「補菌」賽道激烈,不僅有OTC企業做,很多保健品、食品企業也在做。以「乳酸菌素片」「雙歧桿菌」為關鍵字在國家藥監局官網進行檢索,前者有51個批文,后者有9條批文。藥品之外,包括養樂多在內的乳酸菌飲料巨頭也在這個領域佔據了一定份額。
處方藥方面,主要分為中藥和化藥兩類,前者包括腎寶膠囊、排石顆粒、黃芪生脈飲、痔康片、舒胸顆粒等,后者包括蚓激酶腸溶膠囊、雷貝拉唑鈉腸溶片、鹽酸氯普魯卡因等,主要是併購而來——混改過程中,江中藥業籌劃了一系列對華潤醫藥集團下屬江西相關公司的收購,包括華潤江西醫藥、南昌桑海製藥、南昌濟生製藥三家公司的控股權。2021年,江中又收購了晉城海斯製藥有限公司51%股權。
這一塊業務佔比不高,增長也不明顯。由於海斯製藥3款注射劑產品2023年集採未中標等緣故,當年,江中處方藥業務營收為6.6億元,同比減少16.31%,是唯一出現下降的業務;2024年,營收再下降3.5%,今年上半年才稍微有所回升,同比增長7.44%至3.60億元。
黃修祥指出,考慮到江中的處方藥以仿製藥為主,創新比例較低,在未來集採常態化的大背景下,這塊業務預計將面臨挑戰。
大健康板塊則主要包括康復營養、滋補、胃腸健康及肝健康等類別產品。滋補類以「參靈草」系列為代表;康復營養類以「初元」系列為代表,主要包含肽類、蛋白粉類產品;胃腸健康類主要為益生菌系列產品;肝健康主要為肝純片;其他包含酒類及膳食營養業務等。
其實,江中藥業很早就開始向大健康領域轉型。早在2008年就推出了「初元」系列保健品;2011年推出「枸杞白酒」朴卡酒系列;2010年又推出了「參靈草」,發力高端滋補類產品,一度成為全集團寄予厚望的增長點。
不過,這一塊業務多年來都沒能得到明顯提振。歷年財報數據顯示,江中藥業的保健品業務自2013年開始一路下滑,營收從4.18億元降到2019年的1.46億元,呈現緩慢下降走勢。
近兩年,江中的「健康消費品及其他」業務業績波動劇烈,2024年營收驟降近50%,僅3.45億元。彼時江中給出的解釋是「受行業競爭加劇及公司重新梳理業務發展定位、優化組織架構等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隨着公司加強電商團隊建設,該業務有所回升,同比增長了17.35%到2.28億元。
舊業務止步不前,如何開發新業務,這不僅僅是江中,也是擺在大部分中藥企業面前的課題。
需要指出的是,多年來江中藥業研發費用佔營收比重長期在3%左右徘徊。2023年,江中藥業研發費用同比增長超30%,但總額依然僅有1.3億元,不到銷售費用的十分之一。到了2024年,研發費用又下降7.7%;今年上半年,又同比下降了1.79%。
王鵬鑑指出,江中等中藥企業的困境主要來源於大單品依賴和創新研發不足。考慮到現在國家大力支持中成藥研發,可以藉助江中特有的消費者心智,佈局同品類中藥新葯研發。例如尋找另一個與健胃消食片關聯強且經濟價值更高的場景,如將研發方向調整為胃潰瘍癒合領域、修復萎縮性胃炎方向、抗幽門螺桿菌領域等,構建屬於江中的胃腸全生命周期管理產品體系,進一步夯實其市場地位。
記者:石若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