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甘當隱身人的王新民

2025-09-05 13:07

(來源:中國航空報)

李麗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貴航離休干部王新民收到了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章」。這位百歲老人從上海隱祕戰線走來,最終在貴州深山為中國戰鷹鑄就「中國心」,一生輾轉,信念從未褪色。

暗夜潛行:滬上迷霧中的「隱形」鬥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上海,風雨如磐。在這座敵人統治的核心城市里,二十出頭的王新民懷揣着對光明的無限向往,投身黨的地下工作,成為一名隱藏在迷霧中的戰士。他的戰場沒有硝煙,卻時刻面臨生與死的考驗。在敵人的眼皮底下,他機智周旋,祕密傳遞情報、發展組織、掩護同志,像一把插入敵人心臟的「無形尖刀」,為上海的解放和新中國的誕生,默默貢獻着至關重要的力量。這段經歷,為他的一生烙下了最深刻的印記:對黨絕對忠誠、行事極端嚴謹、一生淡泊名利。

揚帆起航:永不卸甲的建設先鋒

  上海解放,晨曦初露。但王新民沒有停下腳步,他像一顆「革命的螺絲釘」,黨和國家需要他去哪里,他就牢牢釘在哪里。他先是南下安徽鳳陽,參與農場建設;而后又到蚌埠,任江淮輪船公司、海員工會蚌埠市委員會黨支部書記、工會主席。從地下工作到公開領導工運、恢復生產,他迅速轉換角色,將做羣眾工作的精細和耐心投入到新中國航運事業的開拓中,成爲了連接黨與工人階級的堅實橋樑。

  1954年,國家的一聲召喚,再次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新中國要製造自己的航空發動機!這是一項比潛伏更為艱鉅、意義更為深遠的任務。他毅然北上,奔赴沈陽,參與研製生產我國第一臺航空發動機。從零開始,他將隱蔽戰線培養出的極致嚴謹,用在了精密複雜的航空製造上,為這顆「中國心」的首次跳動,貢獻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開山闢土:三線建設的黎陽豐碑

  如果説之前的都是鋪墊,那麼1966年的這次抉擇,則讓他的人生與一項偉大的事業徹底融為一體——支援三線建設。

  他再一次義無反顧,投身於貴州的深山峻嶺,成為黎陽機械廠(中國航發黎陽前身)的總籌建廠長。他是黎陽的「開荒牛」和奠基人。從規劃第一張廠房圖紙,到帶領第一批建設者開山劈石;從住「乾打壘」的艱苦歲月,到攻克第一個技術難關,王新民的身影始終挺立在最前沿。

  他的身份,早已超越了最初的「籌建者」,他既是領導者,更是技術攻關的組織者和品質的堅定守護者。1979年8月,在他的領導下,僅用一年多時間就完成首批三臺某型渦噴發動機總裝和台架調試,保障了殲擊機成功首飛。因貢獻突出,1988年王新民被航空工業部授予該型殲擊機設計定型二等功;1990年,一型渦噴發動機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他是主要獲獎人之一!這枚沉甸甸的獎章,是對他和他所帶領的那一代三線建設者最高的褒獎,標誌着中國航空發動機自主研製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

百年足跡,一顆初心

  從祕密戰士,到航運領導,再到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的奠基元勛,王新民的百年人生,經歷了多次驚天動地的「轉型」。但貫穿其中的主線從未改變:那就是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以及對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畢生追求。

  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卻深藏功與名。在兒女和后輩同事眼中,他是一位謙和、低調、從不居功自傲的長者。那段驚心動魄的往事,他很少提及,彷彿那只是他應盡的本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