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代運營商半年報掃描:過半淨利下滑,紅海存量廝殺丨電商財報觀察

2025-09-04 22:58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陶力 實習生蔣雨彤 上海報道

電商代運營行業作為數字商業生態中的重要環節,2025年上半年呈現出 「冰火兩重天」 的發展態勢。

 日前,寶尊電商(NASDAQ:BZUN)、麗人麗粧(605136.SH)、若羽臣(003010.SZ)、壹網壹創(300792.SZ)、青木股份(301110.SZ)與凱淳股份(301001.SZ)相繼發佈2025年半年報。

這六家電商代運營商上市公司的「成績單」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從數據來看,從圖表數據來看,2025年上半年,行業呈現出更加明顯的業績分化態勢。若羽臣以營收67.55%的同比增長率一騎絕塵,而曾經獲得阿里巴巴投資的麗人麗粧,則深陷營收下滑和鉅額虧損的雙重困境,淨虧損約0.33億元,同比驟降1315.98%。

另一家阿里巴巴曾投資的寶尊電商,雖然保持營收增長,但淨利潤卻出現虧損;壹網壹創、青木科技和凱淳股份也各自面臨不同的經營挑戰。

總體而言,當下電商用户規模增速放緩,平臺內流量競爭白熱化,導致獲客成本(CAC)持續攀升,代運營商為品牌方買流量的利潤空間被嚴重擠壓。另外,流量格局碎片化也是重要原因,當抖音、小紅書、快手等內容電商和興趣電商崛起,流量不再集中於單一平臺。

代運營商若未能及時佈局全域運營,其依賴傳統「貨架電商」的服務模式,必然也會失效。在轉型風潮下,舊船票能否找到新客船?

阿里清倉后,麗人麗粧、寶尊電商深陷虧損

8月27日,麗人麗粧交上了一份不太理想的「成績單」。財報顯示,麗人麗粧在上半年營業收入為8.3億元,同比下降13.98%;歸母淨利潤虧損3275.97萬元,同比下降1315.98%。

在此之前,麗人麗粧營收已連續4年出現下滑 ,2024年,公司營收17.28億,同比大跌37.44%,僅為2020年巔峰時的37%;淨利潤直接從盈轉虧,虧損2440萬,同比下滑182.64%。

這一經營現狀,令業界唏噓。4月30日,麗人麗粧公告,持股5%以上股東杭州灝月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於4月29日以協議轉讓方式,擬將其持有的7038萬股(佔總股本17.57%)全部轉讓給北京琳琅煥彩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轉讓價格為6.90元/股,總交易額約4.86億元。

這意味着,阿里巴巴清倉了其持有的全部麗人麗粧股權。對於虧損,麗人麗粧表示,主要因上半年美粧消費需求疲軟,且雪花秀、后、雅漾等韓系品牌終止合作,導致傳統電商承壓,公司整體收入呈下降趨勢。而再次由盈轉虧則主要是因為整體毛利減少,以及在戰略轉型期間公司加大了對自有品牌的研發投入和營銷投入。

另一家阿里巴巴曾經投資過的代運營商寶尊電商,也同樣處於虧損狀態。8月28日,寶尊電商發佈了2025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約為46億元,同比增加5.63%,但仍然虧損9704萬元,虧損額較去年同期(虧損8728.10萬元)擴大6.23%。

對於阿里巴巴來説,當電商紅利褪去,從這些邊緣化業務中抽身,聚焦自己的主業是一個積極的舉措。只是,如何尋找到下一個藍海,卻是麗人麗粧、寶尊電商的莫大難題。

利潤下降明顯:僅兩家增長,四家下降

過去多年,在數字經濟發展的前期,電商代運營商連接着平臺、品牌和消費者三方。從店鋪商品上架、到營銷策劃、客户服務、數據分析以及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環節,都會涉及代運營商,成為不折不扣的利益紐帶。綜合來看,自有品牌在各家表現非常亮眼,但最后對淨利潤的影響卻大相徑庭。

在上半年,六家上市公司財報里,歸母淨利潤出現了「兩升四降」的狀態。

2025年上半年,若羽臣營業收入13.19億元,同比增長67.55%;歸母淨利潤0.72億元,同比增長85.60%其中,自有品牌業務增長動能強勁,實現營業收入6.03億元,較去年同期同比大幅增長242.42%,佔公司整體營收的45.75%,成為股價持續大漲的重要引擎。

最后一家發佈財報的壹網壹創業績尚可。8月29日,壹網壹創發佈2025年半年度報告。壹網壹創受線上分銷服務和品牌線上營銷業務減少的影響,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約5.3億元,同比下降14.3%。 收入承壓的同時其利潤穩步增長,淨利潤約為0.71億元,同比提升5.83%。

除了上述兩家,處於行業尾部的青木科技和凱淳股份,淨利潤表現都差強人意。青木科技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6.68億元,同比上漲22.75%,增長主要來自品牌孵化與管理業務、電商代運營服務、經銷代理業務。不過,因為品牌孵化業務推廣投入增加導致營銷費用激增,並且理財收益減少,其歸母淨利潤5165.70萬人民幣,同比減少22.96%。

相較而言,凱淳股份的業績更令市場擔憂。其財報顯示,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1.62億元,同比下降21.67%;歸母淨利潤300.89萬元,同比下降16.17%。值得注意的是,凱淳股份董事長兼總經理王莉2024年薪酬為115.2萬元,較上年下降24.66%。

對於上述分化現狀,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崔麗麗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記者採訪時透露,一般來講代運營的盈利主要是靠代運營服務費,但是也有一些代運營企業,通過代運營業務摸索出DTC品牌運作的方法論,然后開始建立消費品品牌的創立與運作。 

此外,業績分化的原因可能在於,每家公司依託電商代運營的主營業務能夠延伸,或者迭代出哪些新業務?代運營商如果沒有延展出其他創新業務,那麼就會隨着貨架電商紅海化以及內容電商的崛起,隨傳統的代運營業務一同被壓縮市場空間和盈利空間。

存量時代,如何轉型成為破局關鍵

圖片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 圖片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

當傳統電商流量紅利見頂,電商行業步入精耕細作的「存量時代」。2025年上半年業績的劇烈分化表明,轉型的力度與速度,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生存狀況與發展空間。破局的關鍵,已清晰寫在了領先者的成績單上。

仔細觀察若羽臣的財報,其上半年自有品牌業務實現營業收入6.0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42.42%。其中,綻家與斐萃兩大品牌,分別實現營收4.44億元和1.6億元。在2025年618大促期間,綻家全渠道GMV同比增長超160%, 

除此之外,若羽臣不再將產業的定位侷限於美粧,而是精細化全渠道佈局,打造新的增長曲線。財報顯示,若羽臣已構建家清、美粧個護、保健、母嬰主要四個品類,分別佔據線上銷售情況的34%、30%、21%、13%。

與之相反的則是麗人麗粧。從2020年上市的一時繁榮,到5年后的跌入谷底,麗人麗粧超65%營收仍困在平臺體系內。財報披露,麗人麗粧2025年上半年的電商零售業務營收達7.57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91.12%;品牌營銷運營服務營收為0.35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4.21%。

雖然其自有品牌整體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超80%,但微乎其微的佔比,對於整體利潤的提升來説只是杯水車薪。

企業的自我轉型升級,正與國家層面的政策導向同頻共振。2025年以來,商務部深入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電子商務健康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注入新動能。

2025年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74295億元,同比增長8.5%。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61191億元,增長6.0%,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9%。可見,電子商務在我國消費市場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對於電商代運營商來説,仍然「有利可圖」。

只不過,單純的「流量投放」模式日漸式微,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以數字化手段提升全域運營效率、以品牌管理能力深度綁定客户以及以自有品牌建設,開闢第二增長曲線。

崔麗麗認為,在目前情況下,做自有品牌是最具可行性的,要發現新的細分領域以外,還要與自己過去傳統的強勢領域結合。有些佈局比較早的企業,已經獲得了市場認可和一定的成功,如果再晚兩年,可能機會就少一點,難度也更高。「一方面,整個大消費增長在放緩,要在下降趨勢下做新品牌,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成本和時間。」 

不過在她看來,消費賽道依然有機會。她表示,不管如何,做消費品還是很有機會。至於如何把握機會?關鍵在於代運營企業,能否運用過去幾年積累的優勢品類數據來發現新的細分市場,以及採取得當的運營方式,一炮而紅。

政策東風已至,市場淘汰賽加速,那些能快速轉型升級的企業,方能在即將到來的新一輪行業洗牌中搶佔制高點。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