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5 07:31
(來源:中原證券研究所)
投資要點:
2025年8月份中信基礎化工行業指數上漲10.21%,在30箇中信一級行業中排名第9位。子行業中,氟化工、碳纖維和改性塑料行業表現居前。主要產品中,8月份化工品價格下跌態勢有所放緩。2025年9月份的投資策略,建議兩個維度佈局,關注農藥、有機硅、滌綸長絲、煤化工和輕烴化工行業。
市場回顧:根據Wind數據,2025年8月中信基礎化工行業指數上漲10.21%,跑贏上證綜指2.21個百分點,跑輸滬深 300 指數0.12個百分點,行業整體表現在30箇中信一級行業中排名第9位。最近一年來,中信基礎化工指數上漲49.67%,跑贏上證綜指13.94個百分點,跑贏滬深 300 指14.29個百分點,表現在30箇中信一級行業中排名第14位。
子行業及個股行情回顧: 根據Wind數據,2025年8月,33箇中信三級子行業中,32個子行業上漲,1個子行業下跌。其中氟化工、碳纖維和改性塑料行業表現居前,分別上漲29.44%、20.28%和19.83%,民爆用品、印染化學品、氨綸表現居后,分別下跌3.44%、上漲0.46%和3.78%。2025年8月,基礎化工板塊524只個股中,共有383支股票上漲,137支下跌。其中新瀚新材、宏和科技、震安科技、華光新材和博苑股份位居漲幅榜前五,漲幅分別為82.88%、79.65%、66.23%、65.01%和63.54%;天富龍、保利聯合、至正股份、高爭民爆和雅本化學跌幅居前,分別下跌21.13%、18.11%、15.80%、15.52%和12.60%。
產品價格跟蹤: 根據卓創資訊數據,2025年8月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其中WTI原油下跌7.58%,報收於64.01美元/桶,布倫特原油下跌6.08%,報收於68.12美元/桶。在卓創資訊跟蹤的319個產品中,120個品種上漲,上漲品種較上月有所提升,漲幅居前的分別為氫氧化鋰、碳酸鋰、生物柴油、錳酸鋰和酚油,漲幅分別為16.22%、15.45%、14.29%、13.10%和13.10%。156個品種下跌,下跌品種環比下降。跌幅居前的分別是丁酮、合成氨、莠去津、TDI和有機硅中間體,分別下跌了18.14%、14.92%、14.73%、13.82%和12.65%。總體上看,基礎化工產品價格下跌態勢有所放緩。
行業投資建議: 維持行業「同步大市」的投資評級。隨着化工行業反內卷整治的進一步深入,部分子行業產能重複建設、無序過度競爭的局面有望緩解,迎來景氣的階段性好轉。2025年9月份的投資策略,建議兩個維度佈局,關注農藥、有機硅、滌綸長絲、煤化工和輕烴化工行業。
風險提示:原材料價格大幅下跌、行業競爭加劇、下游需求下滑。
1. 市場回顧
1.1. 板塊行情回顧
根據Wind數據,2025年8月中信基礎化工行業指數上漲10.21%,跑贏上證綜指2.21個百分點,跑輸滬深 300 指數0.12個百分點,行業整體表現在30箇中信一級行業中排名第9位。最近一年來,中信基礎化工指數上漲49.67%,跑贏上證綜指13.94個百分點,跑贏滬深 300 指14.29個百分點,表現在30箇中信一級行業中排名第14位。
1.2. 子行業及個股行情回顧
根據Wind數據,2025年8月,33箇中信三級子行業中,32個子行業上漲,1個子行業下跌。其中氟化工、碳纖維和改性塑料行業表現居前,分別上漲29.44%、20.28%和19.83%,民爆用品、印染化學品、氨綸表現居后,分別下跌3.44%、上漲0.46%和3.78%。
2025年8月,基礎化工板塊524只個股中,共有383支股票上漲,137支下跌。其中新瀚新材、宏和科技、震安科技、華光新材和博苑股份位居漲幅榜前五,漲幅分別為82.88%、79.65%、66.23%、65.01%和63.54%;天富龍、保利聯合、至正股份、高爭民爆和雅本化學跌幅居前,分別下跌21.13%、18.11%、15.80%、15.52%和12.60%。
2. 行業與公司要聞回顧
前7月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2133.9億元。8月27日, 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0203.5億元,同比下降1.7%。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利潤總額2087億元,同比下降12.6%;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利潤總額2133.9億元,同比下降8.0%。
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823.4億元,同比下降7.5%;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9742.5億元,下降2.8%;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216.7億元,增長1.8%;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1183.7億元,增長1.8%。
1—7月份,採礦業實現利潤總額4930.9億元,同比下降31.6%;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30235.8億元,增長4.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5036.8億元,增長3.9%。
1—7月份,主要行業利潤情況如下:農副食品加工業利潤同比增長14.5%,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11.7%,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6.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6.7%,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6.4%,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6.3%,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3.2%,汽車製造業增長0.9%,非金屬礦物製品業下降5.6%,紡織業下降6.5%,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下降8.0%,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下降12.6%,煤炭開採和洗選業下降55.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同比減虧。
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8.07萬億元,同比增長2.3%;發生營業成本66.80萬億元,增長2.5%;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15%,同比下降0.21個百分點。
7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83.67萬億元,同比增長4.9%;負債合計106.26萬億元,增長5.1%;所有者權益合計77.41萬億元,增長4.6%;資產負債率為57.9%,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
7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26.84萬億元,同比增長6.8%;產成品存貨6.67萬億元,增長2.4%。
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5.57元,同比增加0.24元;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為8.38元,同比減少0.08元。
7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資產實現的營業收入為74.0元,同比減少1.9元;人均營業收入為182.6萬元,同比增加5.4萬元;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20.5天,同比增加0.2天;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69.8天,同比增加3.7天。
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5%。
上半年石化行業經濟運行基本平穩。2025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形勢分析會召開,上半年石化行業經濟運行基本平穩。
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石化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7.77萬億元,同比下降2.6%;原油產量、進口量、加工量、消費量同步增長,主要化學品產量、消費量「雙增長」,但板塊分化加劇。
上半年石化行業經濟運行呈現六大特點。一是原油產量、進口量、加工量和消費量均同比增長。這是在去年原油進口量、加工量和表觀消費量同步下降的基礎上,實現的「轉降為增」。
二是主要化學品產量和消費量均實現「雙增長」。這説明市場對石化產品和化學材料的需求是穩定的。
三是板塊分化加劇。化工板塊好於油氣開採和煉油板塊,實現營業收入、進出口額同比增長,利潤同比下降的「兩增一降」。油氣開採和煉油板塊則出現營收、利潤、進出口額的「三下降」。
四是進出口延續「量增價減」態勢。數據顯示,進出口總額、進口額和貿易逆差均出現同比下降,僅出口額微增0.4%。這主要是世界市場石化產品價格持續低位所致。
五是成品油產量和消費量「雙下降」。2025年成品油總量及汽煤柴的產量、消費量首次同步下降,説明受新能源汽車對汽油市場的影響和液化天然氣重卡對柴油替代的影響,在「十三五」末柴油消費達峰的情況下,汽油消費的峰值已於「十四五」中期提前到來。此外,上半年在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長1.6%的情況下,成品油的產量同比下降5.4%,成品油產出率55.3%,低於去年上半年的59.7%,證明近年來石化行業加快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減油增化」效果正在顯現。
六是原油和主要石化產品的價格持續下降。主要是受俄烏衝突持續升級、巴以衝突加劇、伊以衝突突發以及經濟增長乏力、不確定因素增加的影響。
70余家化企上榜民營企業500強。8月28日,全國工商聯在遼寧沈陽發佈「202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結果顯示,京東集團、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恆力集團有限公司位居前三,營業收入均超過8700億元。
202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石油和化工企業數量佔比超過10%,有70余家企業上榜,18家化企進入百強。其中,2024年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的石化企業有18家,比上年度增加6家;500億~1000億元的企業有21家。
民營化工企業前10強依次是:恆力集團有限公司(位列第3名)、浙江榮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第7名)、盛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第9名)、浙江恆逸集團有限公司(第12名)、桐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第34名)、利華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48名)、山東東明石化集團有限公司(第52名)、弘潤石化(濰坊)有限責任公司(第54名)、萬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第55名)、傳化集團有限公司(第60名)。
按省份來看,山東有26家化工企業上榜,以絕對數量優勢領跑全國;浙江上榜數量為15家,其中6家企業進入百強。此外,民營經濟大省江蘇和福建分別有10家、6家上榜。
同期發佈的《202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發佈報告》顯示,此次民營企業500強入圍門檻增至270.23億元;營業收入總額達到43.05萬億元;淨利潤合計1.80萬億元,其中超過50億元的企業有70家,超過100億元的企業有34家,超過200億元的企業有19家;納税總額達1.27萬億元,納税額超過10億元的企業有240家,佔500強比例為48%;資產總額共計51.15萬億元,超過千億元的企業共97家,較上年增加8家,其中超過5000億元的有16家,較上年增加1家。
報告顯示,我國民營企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佈局積極。實際填報的309家企業已投資627個項目,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要細分領域。
商務部:對美國、歐盟、韓國、日本和泰國產苯酚繼續徵收反傾銷税。商務部8月28日發佈對原產於美國、歐盟、韓國、日本和泰國的進口苯酚所適用反傾銷措施的期終複審裁定。
商務部裁定,如果終止反傾銷措施,原產於美國、歐盟、韓國、日本和泰國的進口苯酚對中國的傾銷可能繼續或再度發生,對中國苯酚產業造成的損害可能繼續或再度發生。國務院關税税則委員會根據商務部的建議作出決定,自2025年8月29日起,對原產於美國、歐盟、韓國、日本和泰國的進口苯酚繼續徵收反傾銷税,實施期限為5年。
2019年9月3日,商務部發布2019年第37號公告,決定自2019年9月6日起,對原產於美國、歐盟、韓國、日本和泰國的進口苯酚徵收反傾銷税,反傾銷税率分別為美國公司244.3%—287.2%,歐盟公司30.4%,韓國公司12.5%—23.7%,日本公司19.3%—27.0%,泰國公司10.6%—28.6%,實施期限為5年。2023年4月26日,商務部發布2023年第15號公告,決定由泰國國家石油全球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繼承PTT苯酚有限公司在苯酚反傾銷措施中所適用的税率及其他權利義務。
我國再添一個千萬噸級煉化一體化項目。8月22日,中國海油對外宣佈,公司旗下所屬中海石油大榭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以下簡稱大榭石化)在浙江寧波全面建成。
該項目總投資額為210億元,其核心生產裝置採用我國自主研發的重質油直接裂解制化學品成套工藝技術,主要生產聚丙烯等高端化工用品,整體工藝國產化率達100%。
多年來,大榭石化聚焦提升資源利用效率與產業鏈價值,構建起上下游一體化的完整產業鏈,實現從傳統燃料生產向高端化工新材料的跨越式發展。
此次投產的核心裝置——320萬噸/年催化裂解裝置年產聚合級乙烯和丙烯達120萬噸,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單套重質油直接轉化制聚合級烯烴裝置。裝置投產后,大榭石化烯烴產能達到180萬噸/年,成為全國規模最大重質油直接轉化制烯烴生產基地。
在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因核心設備反應器、再生器的封頭直徑為國內最長,且呈碗狀結構,給吊裝作業帶來極大困難。針對此難題,項目團隊首創「仰臉襯里施工技術」,將直徑21米(約7層樓高)、重1145噸(相當於200頭成年非洲象重量)的巨型鋼鐵碗先翻身吊裝至25米高空,再由施工人員鑽進兩器內部進行「仰臉」襯里施工。
在此基礎上,項目團隊採用自主研發的新型襯里材料及分塊澆注工藝,有效解決了傳統作業先施工、后吊裝易造成兩器封頭變形、襯里開裂等頑疾問題,使工期直接縮短90天,刷新了國內兩器吊裝工期最短紀錄,為國產大型石化裝備建設樹立了業界新標杆。
大榭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的建成,進一步提升了我國核心化工工藝與裝備自主建造能力,大幅提高了重質油資源的利用效率,為煉油企業低碳轉型提供了新的發展路徑。
鈦白粉行業開啟下半年首次上漲模式。8月15日,攀枝花市鈦海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發佈調價函稱,結合目前國內外鈦白粉市場行情,原料持續上漲,經公司研究決定,即日起該公司生產的金紅石型、鋭鈦型鈦白粉,對國內客户雙雙上調800元人民幣/噸,國外客户上調80美元/噸。率先打響了鈦白粉行業下半年首次上漲第一槍。
此后,龍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惠雲鈦業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道恩鈦業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安納達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眾多鈦白粉生產企業紛紛發佈漲價函,漲價幅度國內客户在500-600元/噸之間,國外客户在70-80美元/噸之間。截至20日上午9點整,發函宣漲企業已經超過了20家,還有企業表示會陸續跟進。這表明鈦白粉行業正式開啟了下半年首次集體宣漲模式。
顏鈦鈦行業分析師楊遜認為,此次漲價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鈦礦和硫酸等原輔材料價格高企,使鈦白粉生產商成本壓力巨大,已有部分企業虧本運行;二是由於市場價格持續走低和原料成本支撐的雙重施壓,限產、停產現象增多,鈦白粉生產商綜合開工率持續走低,部分產品供應吃緊,市場供需接近平衡;三是否極泰來,鈦白粉價格跌到這種程度,各生產商都是艱難運行,盼漲情緒較強;四是臨近傳統旺季,漲價也有一定基礎,此時不漲更待何時。
國家化工生產力促進中心鈦白分中心副祕書長孫哲宇表示,8月中旬鈦白粉出現「龍頭集體發函—報價上揚—成交仍淡」的分化局面,尚難斷言已開啟趨勢性上漲通道,而更像一次「成本驅動下的試探性反彈」。
調價前,鈦白粉價格水平幾乎接近近八年的價格最低點,行業處於虧損狀態。談到本輪「漲價」的真實成色,孫哲宇分析認為,硫酸法金紅石型主流報價較7月底低端抬升約300–500元/噸,下游塗料、塑料仍以剛需小單為主,貿易商普遍觀望,實單「一單一議」居多,漲價尚未大面積落地。成本方面,鈦精礦價格小幅回落但仍在高位,硫酸價格自8月以來再度拉漲(局部已突破 600 元/噸),行業平均成本線抬升至12000元/噸,廠家虧損面並未明顯收窄。
庫存、需求、供給是衡量市場的三把「尺子」。孫哲宇分析説,庫存方面,8月上旬行業整體庫存28–30 天,雖較7月高點略降,但仍高於往年同期;若9月不能快速去化,價格向上彈性有限。需求方面,地產鏈資金仍緊,出口雖有回暖跡象(7月出口量環比增長11%),但海運費用高企、歐盟反傾銷初裁落地,邊際拉動並不強勁。供給方面,8月行業開工率為68–70%,氯化法新增產能計劃9月試車;若如期投放,硫酸法產品將再次承壓。
孫哲宇建議,採購端主要維持「小批量、分批鎖價」策略,9月上旬前不必追高;若庫存高於20天,可等待回調窗口。銷售端龍頭挺價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加快去庫的最佳窗口,建議優先兑現中小訂單,鎖定現金流。投資端要關注具備氯化法成本優勢、出口渠道順暢的標的,若9月價格二次探底,可逢低佈局。
塗多多產業大數據部鈦分析師齊宇分析指出,目前鈦白粉市場維穩,金紅石型鈦白粉含税出廠價格在12200-13200元/噸,鋭鈦型鈦白粉含税出廠價格在11300-11600元/噸。近期原料硫酸價格高位上漲,鈦礦價格居高不下;受鈦白粉市場持續減產影響,產量有所減少;8月個別工廠整體庫存及部分鈦白粉牌號現貨不多,隨着部分企業先后封單,市場新單整體有所增加,終端及經銷商等企業陸續開始備貨;加之臨近金九銀十旺季,市場迎來漲價潮,部分鈦白企業新單接單較好,鈦白市場將逐漸回暖。
江蘇泛華化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倪曉光表示,鈦白粉企業紛紛發函漲價,是企業和整個行業的自救行為。2025年鈦白粉市場需求疲軟、國際主要市場反傾銷,鈦白粉市場價格不斷下跌。但生產原料鈦礦、硫酸等價格居高不下,鈦白粉企業普遍虧損。同時開始有一些企業因過度降本導致產品品質下降,波及下游企業。這與國家高質量發展導向相背離。目前的主要矛盾是產能超過短期需求。希望下游企業在採購中掌握好議價尺度,能夠注重品質、按質論價,共同維護產業鏈的健康發展。
萬華化學福建工業園36萬噸/年TDI裝置投產。萬華化學8月19日公告,其福建工業園新建TDI二期裝置(36萬噸/年)已於近期建成投產,併產出合格產品。
同時,萬華化學還披露,子公司匈牙利寶思德化學公司MDI(40萬噸/年)、TDI(25萬噸/年)等一體化裝置及相關配套裝置於7月23日開始陸續停產檢修。截至目前,上述TDI裝置的停產檢修已經結束,恢復正常生產;MDI裝置待復產后另行公告。
公告稱,按照年度檢修計劃,公司煙臺產業園30萬噸/年TDI裝置及相關配套裝置將於8月19日開始陸續停產檢修,預計檢修40天左右。
萬華化學全球最大的MDI和TDI供應商,截至2024年末,擁有TDI產能111萬噸/年。隨着福建工業園新建TDI二期裝置的投產,其TDI總產能進一步提升。
美國深水油氣產量或創歷史新高。美國市場人士表示,2025年美國墨西哥灣(GoA)油氣項目表現亮眼,預計年底前3座新建浮式生產裝置(FPU)投產后,美國深水油氣產量在2026年將達到近220萬桶油當量/日的歷史峰值。
市場人士介紹,1月,殼牌的Whale FPU率先投產,據稱已實現10萬桶/日的峰值產油量。7月,私營運營商Beacon Offshore Energy的Shenandoah項目啟動。2025年最后一艘浮式裝置將是Salamanca FPU,由私營企業LLOG、西班牙雷普索爾和O.G. Oil & Gas聯合開發,預計近期開始生產。2025年新增的浮式裝置總處理能力接近35萬桶油當量/日,這是自2015年以來的最高增量。
除浮式裝置外,2025年還有4個海底油氣回接項目投產,為2026年油氣產量增長奠定基礎。雪佛龍的Ballymore項目是規模最大的回接項目。殼牌的Dover油田將為Appomattox FPU提供約2萬桶油當量/日的補充產量。英國石油於8月宣佈Argos西南擴展項目提前投產,預計峰值產量達2萬桶/日。
最終,2025年啟動的墨西哥灣油氣項目預計在2026至2027年貢獻35萬桶油當量/日產量,其中70%來自新建浮式裝置。這些項目將佔美國深水總產量的15%至18%。
美國化工行業獲多項監管松綁。近期,美國政府出臺一系列舉措,為美國化工行業帶來多項監管松綁。
美國化學品分銷聯盟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拜爾指出,聯邦政府現在聚焦於清理重複或不必要的法規,多個負責化工監管的核心機構均在推進這項工作,包括交通部(DoT)、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SHA)、國土安全部(DHS)和環境保護局(EPA)。
美國環境保護局已啟動對直接影響化工行業法規的全面審查。比如,依賴環氧乙烷對醫療設備進行消毒的工廠,如今不再需要遵守《有害空氣污染物國家排放標準》(NESHAP)中關於環氧乙烷的條款。EPA還允許多家化工廠豁免於《有害有機污染物有害空氣污染物國家排放標準》(HON),其中多數工廠生產通用塑料和石化產品。
據美國化學理事會(ACC)消息,眾議院撥款委員會近期在一項撥款法案中加入條款,禁止為EPA的「綜合風險信息系統」(IRIS)提供資金。ACC認為,IRIS項目導致對甲醛、環氧乙烷、六價鉻和無機砷等化學品的監管過於嚴格。國會已提出一項法案,擬永久禁止在聯邦法規制定中使用IRIS的評估結果。
借美國簡化監管之機,ACC也針對美國化學品安全監管體系中的部分條款發起改革,這些條款導致EPA屢屢錯過新化學品商用審批截止日期,同時也讓現有化學品的審查流程愈發煩瑣。該監管體系即《有毒物質控制法》(TSCA)。針對新化學品,ACC還要求撤銷《新化學品框架規則》,因為該規則未解決任何導致EPA持續錯過90天審查截止日期的問題。針對現有化學品,ACC指出,《風險評估框架規則》存在不合理假設,例如假定員工在處理化學品時未正確使用個人防護裝備(PPE)等。
拜爾稱,若眾議院在秋季審議新的税收法案,化工行業或將迎來廢除「超級基金税」的又一利好。超級基金税對多種基礎化學品及其衍生物徵稅,化工行業一直主張廢除該稅種。
此外,還有跡象顯示,美國可能重啟國家級化工場所反恐計劃,也被稱之為《化工設施反恐標準》(CFATS)。該計劃兩年前失效,在當前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背景下,化工行業缺乏國家級反恐保障。紐約州共和黨眾議員安德魯・加巴里諾近期被選為眾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新任主席。這位新主席可能為重新審議並重啟CFATS計劃創造機會。
不過,在政策強烈變動時期,有政策利好也就可能有政策拖累。目前,美國一家上訴法院近期暫停了美國的互惠轉運計劃,並將其發回美國主要鐵路監管機構地面運輸委員會(STB)重新審查。
化工行業一直支持互惠轉運機制,認為這能增強鐵路運營商之間的競爭並改善服務。互惠轉運是指一家鐵路運營商代另一家運營商處理客户貨物。2024年中期,STB敲定一項規則,規定當鐵路服務被證明存在不足時,企業可更便捷地申請互惠轉運。但這項新規則遭到鐵路公司質疑。
全球輪胎行業投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2024年8月25日,由美國《輪胎商業》組織的2024年度全球輪胎75強排行榜公佈。世界輪胎排名變化不大,米其林繼續領跑行業,中國企業表現亮眼。2024年世界輪胎行業銷售不均衡,世界輪胎頭部企業集體承壓,行業呈現「西降東昇」格局,行業集中度不升反降。輪胎行業利潤分化,形勢仍不樂觀。輪胎行業投資維持高位,研發投入穩中有分化。
從2025年上半年報看,輪胎銷售增長乏力,利潤指標以下降為主,投資活躍。預測2025年世界輪胎行業銷售個位數增長,盈利能力不理想,投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排名變化不大,中國企業表現亮眼
中國輪胎製造企業在全球行業繼續扮演重要角色,構成世界輪胎行業的重要支撐力量。在前75強中,中國有39家,印度有9家,美國有3家,日本有4家,韓國有3家,土耳其有3家,意大利、俄羅斯、巴基斯坦及越南各佔2家,此外阿根廷、芬蘭、法國、德國、伊朗、新加坡分別佔1席。新進入排名的企業有4家,分別為躍龍橡膠/中國、興鴻源輪胎/中國、Emerald輪胎/印度及黑豹(Panther)輪胎/巴基斯坦。
頭部企業集體承壓,行業呈現「西降東昇」格局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輪胎銷售收入約為1819.6億美元,較2023年度實現小幅增長8%。從企業表現來看,行業分化特徵顯著,頭部企業與區域市場表現呈現明顯差異。
排名前六的頭部輪胎企業2024年銷售額集體下降:米其林2024年輪胎銷售額較2023年降幅達5.95%,普利司通下降5.1%,固特異下降6.7%,大陸集團微降0.27%,倍耐力下降0.96%,住友橡膠下降3.6%。這種六巨頭集體下滑的現象,反映出全球輪胎市場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傳統巨頭面臨新興市場品牌的強勁挑戰。
與之相反,排名第7至10位的企業銷售收入均實現增長,其中韓泰輪胎增長3.03%,優科豪馬橡膠增長3.95%,中策橡膠增長9.05%,賽輪集團增長21.1%,增長勢頭強勁。在75強中可比較的61家企業里,銷售額上漲的有35家,下降的有26家。銷售額增長幅度較大的企業包括中國的東營方興橡膠、江蘇通用輪胎以及土耳其的普利司通-薩巴奇;而下降幅度較大的企業則為中國的四川海大輪胎、山東八億輪胎及山東昌豐輪胎。
從區域分佈來看,銷售額上漲的企業主要集中在中國、韓國及印度等亞洲國家。其中中國表現突出,入圍的39家企業中有25家實現增長,14家出現下降,且中國三家頭部輪胎企業均實現銷售收入增長,賽輪集團增速達21.68%,東營方興橡膠憑藉51%的銷售額增幅成為此次排名中躍進最快的輪胎公司。韓國三家輪胎企業同樣表現優異,2024年度銷售收入均實現正增長;印度9家入圍企業中,5家增長、3家下降、1家數據不可比,整體以增長為主。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銷售額下降主要集中在北美及歐洲市場。在上漲企業中,未見德國、法國及意大利企業身影,僅美國帝坦國際一家實現1.4%的小幅增長,全球輪胎銷售「西降東昇」的局面已然形成。
從行業集中度來看,2024年75強中前三強銷售額合計爲678.6億美元,佔全球輪胎總銷售額的37.3%,同比下降2.7個百分點;前十強銷售額合計爲1174.5億美元,佔全球總銷售額的64.5%,同比下降2.2個百分點,行業集中度有所下降,頭部企業優勢弱化,一批中堅企業加速崛起。
從企業規模梯隊來看,75強中「20億美元俱樂部」成員仍維持18家,「10億美元俱樂部」成員則從31家增加至33家,中型企業隊伍持續壯大。2025年上半年全球輪胎市場延續分化增長態勢:米其林銷售額達130.28億歐元,同比下降3.4%;普利司通營收為21164.37億日元,同比下降2.8%,兩大巨頭仍延續下滑趨勢。
不過部分企業表現出較強韌性,優科豪馬以10.3%的營收增長保持穩健,倍耐力實現1.5%的微增;中國企業繼續領跑增長,賽輪輪胎營業收入175.8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05%,中策橡膠增速更高達18.02%。綜合判斷,2025年全球輪胎銷售額將維持個位數增長。
輪胎行業利潤分化,形勢仍不樂觀
2024年全球輪胎行業利潤呈現「營業利潤略增、淨利潤承壓」的分化特徵。據《輪胎商業》追蹤的25家輪胎製造商數據顯示,行業平均税前營業利潤率為10.3%。在營業利潤可比較的22家企業中,13家實現增長、9家出現下降。淨利潤方面,行業整體呈下行趨勢,全行業淨利潤率為5%。
2025年上半年,全球輪胎行業利潤分化進一步加劇,主要企業盈利表現普遍承壓。米其林淨利潤8.34億歐元,同比下降27.9%;普利司通淨利潤1151.89億日元,同比降幅達42.2%;固特異調整后淨虧損5900萬美元(去年同期盈利6500萬美元),由盈轉虧;住友橡膠淨利潤222.05億日元,同比降34.7%;優科豪馬淨利潤同比降23.7%;韓泰輪胎營業利潤降至6800億韓元,同比下降17.5%。
中國企業方面,賽輪輪胎實現淨利潤18.3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4.90%。當前輪胎行業仍面臨原材料價格高位運行、終端需求復甦乏力、國際貿易壁壘升級等多重挑戰,綜合判斷,2025年全球輪胎行業利潤水平仍將處於不理想區間。
輪胎行業投資維持高位,研發投入穩中有分化
對2024年8月后世界主要輪胎企業披露的輪胎項目信息進行的統計顯示,已統計的輪胎項目投資費用總和達130億美元。該數字與上年基本相當,為近年高位水平;而實際投資金額因部分項目未披露或未被追蹤(如中國大量半鋼胎項目未納入統計),實際投資規模或更高。輪胎投資維持高位,反映出全球輪胎行業投資信心相對穩定,對后續發展預期積極。
在可比較的19家輪胎企業中,13家投資費用同比增長,6家同比下降。從投資總金額看,普利司通公佈的資本支出最高,達25.73億美元,緊隨其后的是米其林集團與印度阿波羅輪胎,分別投資24億美元、18.17億美元。從增長幅度看,印度阿波羅輪胎增幅最大,同比增長20倍;韓泰輪胎次之,同比增長3倍;佳通輪胎排名第三,增幅達61.7%。從投資佔銷售額比例看,阿波羅輪胎、伊朗Barez工業、諾記輪胎位列前三,佔比分別為59.00%、42.20%、27.10%。
從投資項目區域分佈看,主要集中在亞洲及北美市場:米其林除投資6700萬美元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蒂魯瓦盧爾建設全鋼載重輪胎工廠外,投資3680萬美元,將波蘭奧爾什丁工廠、中國沈陽工廠改造為乘用車輪胎生產基地,同時考慮投資1.59億美元擴建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列剋星敦工廠;普利司通計劃五年內在印度浦那工廠投資8500萬美元提升產能,將在日本彥根、鳥棲、栃木三地工廠投資1.8億美元,擴大大輪輞直徑輪胎產能;固特異正將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勞頓工廠1000萬條年產能改造為「高端輪胎」產能;大陸集團推進泰國羅勇府工廠3.3億美元擴建項目,完工后年產能將增加300萬條,同時擴大印度工廠產能。韓泰輪胎動作頻繁,2024年2月在匈牙利拉喬馬什工廠啟動投資5.9億美元擴建工程(預計2027年完工,載重汽車/客車輪胎年產能將增80萬條),同時推進2022年宣佈的美國田納西州克拉克斯維爾工廠擴建項目(投資額16億美元);優科豪馬於2024年12月在中國浙江杭州開工建設投資4.83億美元「智能」輪胎工廠,建成后乘用車輪胎年產能達1400萬條;中策橡膠投資2.8億美元建設卡客車輪胎工廠(計劃月產能11萬條),並計劃2026年底前在墨西哥薩爾蒂約投資5億美元建新廠,投產后乘用車子午胎年產能達1350萬條、非公路用輪胎年產能達5萬噸
未來隨着上述項目逐步完工,全球將新增年產超1.3億條乘用車輪胎、900萬條卡客車輪胎產能,同時新增數萬噸非公路用輪胎產能。輪胎行業投資維持高位,將對橡膠機械等上下游相關產業產生積極帶動作用,這一趨勢值得關注。
全球石油巨頭重振勘探業務。在多年來公開承諾擺脫化石燃料后,面對可再生能源轉型進展迟緩、能源安全隱憂加劇以及油氣業務利潤依然豐厚的現實,全球石油巨頭正重新繪製鑽探地圖,並加大勘探力度,從墨西哥灣到納米比亞重啟勘探。
歐洲主要油氣公司在本世紀20年代初承諾逐步削減化石燃料產量並投資數十億美元於低碳能源,但隨着能源轉型遠慢於預期、能源危機暴露出傳統能源供應短缺,這些企業已大幅調整戰略優先級。美國油氣巨頭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無需「重返」油氣領域。因其從未真正轉向可再生能源。但兩家公司均加大了勘探力度,尋求通過優勢資源擴充儲備。
最顯著的轉變來自歐洲油氣巨頭。殼牌和英國石油(BP)均意識到能源轉型面臨比預期更大的障礙,且無法像油氣業務那樣帶來豐厚利潤與股東回報,因此削減數十億美元可再生能源投資,轉而鞏固油氣儲備組合。
殼牌集團首席執行官魏斯旺在7月底舉行的二季度電話財報會議上表示,「削減全球油氣產量將是危險且不負責任的」,並對近年勘探成果表示不滿:「我們對勘探部門進行了重大重組,現實是儘管某些領域取得進展,但整體未達預期。」殼牌將繼續投資墨西哥灣、馬來西亞、阿曼及納米比亞等優勢區域,未來6至12個月將啟動多口探井。
BP則在2月宣佈重大戰略調整:將上游油氣投資增至每年100億美元,同時削減超50億美元的清潔能源支出。計劃到2027年底啟動10個新重大項目,2030年前再增加8至10個,目標是2030年產量達230萬至250萬桶油當量/日,並具備持續增長潛力。這與其此前「計劃到2030年實現削減油氣產量目標」的戰略形成鮮明對比。在第二季度電話財報會議上,BP首席執行官默里·奧金克洛斯表示,2025年到目前為止已啟動5個新的油氣重大項目,還批准了另外4個項目,並有10個勘探發現,其中包括巴西近海Bumerague區塊的重大發現,此為BP公司25年來的最大發現。
法國道達爾能源在二季度通過獲取美國墨西哥灣、馬來西亞等地勘探許可,充實其勘探組合。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則聚焦二疊紀盆地、圭亞那及哈薩克斯坦等核心區域。雪佛龍完成對赫斯的收購后,獲得圭亞那Stabroek區塊30%權益,該區塊當前產量超66萬桶/日。該資產可以為雪佛龍提供更多資源和收益,雪佛龍的儲量替代率近年來有所下降,其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現已達到至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雪佛龍首席執行官邁克·沃斯在第二季度電話財報會議上表示,「我對過去幾年的勘探結果並不滿意,但必須承認我們的勘探團隊過去勘探範圍非常有限。」沃斯補充道,在雪佛龍實現平衡和多樣化投資組合的目標中,勘探需要發揮重要作用,我們正在對計劃和方法進行一些改變。雪佛龍副主席馬克·納爾遜表示,雪佛龍也在考慮前沿勘探,計劃於年底在蘇里南、納米比亞和埃及鑽井。
針對能源行業這一趨勢,伍德麥肯茲美洲勘探研究主管Jessica Ciosek指出:「能源企業不僅在補充鑽探儲備,更在拓展潛在勘探區域。」各公司運用地震成像、AI算法等新技術提升勘探效率。BP勘探團隊通過上述技術手段實現年內10處發現,包括巴西外海Bumerangue區塊,這是該公司25年來最大發現。儘管全球勘探投資長期低迷,但行業巨頭正依託尖端技術重啟資源搜索。正如殼牌魏斯旺所言:「我們在勘探領域着眼長遠佈局。」。
以上新聞資訊來源: 中化新網 上市公司公告
3. 河南上市公司行情及行業要聞
3.1. 河南上市公司行情回顧
2025年8月,17家河南基礎化工行業上市公司中,13家上漲,4家下跌,其中利通科技、硅烷科技、神馬股份、建龍微納和瑞豐新材表現居前,分別上漲28.10%、17.86%、13.30%、11.70%和10.92%,新鄉化纖、惠豐鑽石、濮陽惠成、東方碳素和天力鋰能表現居后,分別上漲1.79%、下跌0.45%、1.27%、1.88%和6.77%。
3.2. 河南省化工行業近期要聞
心連心集團首條複合肥滾筒生產線工業AI養分優化系統(一期)項目投運。9月2日,從河南心連心化學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獲悉,心連心集團近日成功在複合肥滾筒生產線完成工業AI養分優化系統(一期)項目試運行。
長期以來,複合肥滾筒工藝生產長期依賴人工經驗進行精準配方反推,不僅效率低下、耗費人力,並且難以及時響應因原料頻繁變動而產生的投料需求。心連心集團經過200余天持續攻關,通過對生產工藝與流程的深度分析,結合AI大模型技術,系統構建了工業AI養分優化系統。該系統包含工業AI算法、數據資產平臺、人機交互、質量穩定體系、效能提升方案與實時監控系統六大核心模塊。
通過該系統,成功實現了複合肥生產業務流程自動化,突破了多源原料在複雜工況下的養分穩定控制的關鍵技術難題,通過工業AI與數智化平臺的深度融合,不僅實現了複合肥配方的動態優化與生產成本的精準控制,還能使滾筒生產線實現原料成本降低,成功驗證了工業AI技術的可行性。
心連心集團始終致力於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而工業AI養分優化項目作為國內該領域首批工業AI應用示範,充分彰顯智能化生產的革命性優勢。該系統通過深度融合實時生產數據、多維度質量指標與設備運行狀態,結合工藝知識庫與智能優化算法,自主生成精準配方調優策略;同時,通過該系統的部署,顯著減少了人工重複性勞動,將問題診斷與處理周期大幅縮短,實現了配方參數的全自動優化與精準調控,徹底擺脫了對傳統人工經驗的依賴,以有限投入撬動了生產效率與經濟效益的協同躍升。
河南20項舉措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化工企業迎來政策「及時雨」。 8月10日,河南省政府發佈《河南省支持企業降本增效若干政策措施》(下稱《措施》),從研發、資金、用能、物流、人力等10個方面推出20項舉措,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措施》圍繞降低企業轉型升級成本提出三條措施,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數字化轉型、綠色化改造。其中,對投資額5000萬元以上的重大技術改造示範項目,將按照設備、軟件實際投資額的15%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鼓勵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在「小巨人」稱號有效期內,以支持項目建設方式,按照不超過設備、軟件實際投資額的2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措施》提出深入推進河南省人工智能行業賦能中心建設,加快農業、製造、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人工智能應用示範,根據建設任務、賦能效果、推廣應用等情況,一次性給予最高200萬元資金支持。
對獲得國務院或者工信部認定的國家級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等試點示範或稱號的企業(項目、平臺),以支持項目建設方式,按照不超過設備、軟件實際投資額的2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此外,為鼓勵企業科技創新,河南省支持企業開展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對重大攻關項目按照審定項目總投資額的30%給予支持,首次撥付補助資金總額的50%,通過驗收后撥付剩余資金,單個項目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
「《措施》實實在在地從企業的角度看待問題,針對企業在用工、用能、融資、物流等方面的具體痛點提出差異化方案,形成了政策組合拳。」河南省石化協會常務副會長蘇東説,企業要積極研究政策內容,謀劃符合未來發展的產業升級項目,以補貼促發展,提升企業發展動能和后勁。
河南心連心化學工業集團負責人表示,這一系列精準務實的政策舉措,就像一場「及時雨」,為企業破解發展難題、加快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心連心集團將結合自身發展實際,精準對接技術改造、綠色轉型等支持方向,在智能化升級、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方面,積極爭取獲得資金支持,進一步降低單位產品能耗。同時,藉助政策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加大在新型肥料、高端新材料等產業鏈關鍵技術上的攻關投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新聞及公司資訊來源:中化新網 公司公告
4. 產品價格跟蹤
4.1. 產品價格漲跌幅排名
根據卓創資訊數據,2025年8月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其中WTI原油下跌7.58%,報收於64.01美元/桶,布倫特原油下跌6.08%,報收於68.12美元/桶。在卓創資訊跟蹤的319個產品中,120個品種上漲,上漲品種較上月有所提升,漲幅居前的分別為氫氧化鋰、碳酸鋰、生物柴油、錳酸鋰和酚油,漲幅分別為16.22%、15.45%、14.29%、13.10%和13.10%。156個品種下跌,下跌品種環比下降。跌幅居前的分別是丁酮、合成氨、莠去津、TDI和有機硅中間體,分別下跌了18.14%、14.92%、14.73%、13.82%和12.65%。總體上看,基礎化工產品價格下跌態勢有所放緩。
4.2. 重點產品價格走勢
5. 行業評級及投資觀點
5.1. 行業投資評級
根據Wind數據,截止2025年9月3日,中信基礎化工板塊TTM市盈率(整體法,剔除負值)為27.40倍。2010年以來,行業估值平均水平為29.32倍,目前估值水平略低於歷史平均水平。與其他中信一級行業橫向對比,基礎化工行業估值在30個行業中位居20位,維持行業「同步大市」的投資評級。8月份的投資策略,隨着各行業反內卷整治的進一步深入,化工行業供需格局有望進一步優化,建議兩個維度尋找投資機會。
5.2. 反內卷政策有望推動行業供需改善,兩個維度尋找投資機會
近年來我國部分工業領域因供需失衡陷入低水平重複的 「內卷式」競爭,表現爲盲目擴產、價格混戰和資源錯配等形式,對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帶來阻礙。隨着我國經濟進入新舊動能轉換期,傳統依賴要素投入的粗放模式難以為繼。2024年以來,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連續強調需「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寫入工作目標,指出通過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市場準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
在中央政策的引導下,各行業、地方政府亦陸續出臺相關文件、政策,推動反內卷整治工作的落地。2024年下半年以來,水泥、光伏、風電、鋼鐵、電力、電商、汽車等多個行業協會紛紛發出倡議或簽署公約,呼籲強化行業自律,倡導企業抵制低價惡性競爭。在化工領域,滌綸長絲、農藥、橡膠助劑等行業協會亦發佈倡議書或召開反內卷專題會議,規範行業行為。
2025年7 月 1 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召開,會議強調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問題。會議強調,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聚焦重點難點,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等。隨着行業反內卷整治的進一步深入,化工行業各子行業紛紛採取措施,通過行業自律、加強監管、協同減產等方式響應反內卷政策號召。隨着化工行業反內卷整治的進一步深入,部分子行業產能重複建設、無序過度競爭的局面有望緩解,迎來景氣的階段性好轉。建議一方面關注供給端改善空間較大,行業盈利彈性較大的板塊,包括農藥、有機硅、滌綸長絲行業,另一方面關注具有成本優勢,盈利較為確定的煤化工、輕烴化工等板塊。
6. 風險提示
原材料價格大幅下跌;行業競爭加劇;下游需求下滑;
證券分析師承諾:
本報告署名分析師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分析師執業資格,本人任職符合監管機構相關合規要求。本人基於認真審慎的職業態度、專業嚴謹的研究方法與分析邏輯,獨立、客觀的製作本報告。本報告準確的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觀點,本人對報告內容和觀點負責,保證報告信息來源合法合規。
重要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