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股價分化中的助貸「六小強」 新規落地影響幾何?

2025-09-05 07:57

  來源:北京商報

  金融科技上市公司二季報逐一披露,揭曉業績考卷的同時,公司股價表現又如何?

  9月4日,北京商報記者對助貸行業「六小強」——奇富科技、樂信、信也科技、嘉銀科技、小贏科技、宜人智科的股價表現進行了統計,在業績驅動、助貸新規臨近、AI技術迭代的多重因素下,六家公司股價走出顯著分化行情,有的年內漲幅超100%,有的則在區間震盪中尋求突破。

  有公司漲幅超100%

  今年以來,金融科技公司股價整體上漲。

  截至9月4日,北京商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六家公司股價年內整體表現偏強,即使8月有所回調,但難掩前期上漲勢能。

  從漲幅來看,嘉銀科技和小贏科技的股價表現最為突出,分別上漲101.18%和91.84%。信也科技和宜人智科緊隨其后,分別上漲22.88%和27.14%。相比之下,樂信、奇富科技的股價表現較為平穩,其中,樂信股價、換手率和成交量均居首位,顯示出較強的市場活躍度。

  從時間線來看,六家公司在2025年一季度表現強勢,但二、三季度出現明顯回調,股價表現呈現「前高后低」特徵。其中,一季度六家公司均出現較大漲幅,尤其是嘉銀科技,股價漲幅達115%,小贏科技漲幅為72%,信也科技漲幅41%;不過至二季度,宜人智科、樂信、奇富科技出現回調,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而至三季度,除了宜人智科漲幅0.51%外,其他公司均出現下跌。

  拆解股價背后的業績邏輯,「盈利增速」仍是關鍵變量。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六家公司二季度財務報告,六家公司合賺44億元。從業績表現來看,大多報喜,例如,奇富科技不管是營收還是淨利潤均居行業之首,樂信和嘉銀科技淨利潤均實現大幅增長。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評價,上市金融科技公司二季度業績總體呈現增長,但股價表現有所分化,與市場預期、公司業務模式、財務經營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存在關聯,不過,部分機構由於獲客成本高企、此前主推的輕資本轉型模式產生停滯等因素,被市場投資者質疑。

  「股價上漲明顯的公司得益於強勁的盈利增長、較低的估值基數以及積極的股東回報措施;而業績雖好但股價下跌的公司,則可能受制於市場對其增長可持續性、業務模式創新或行業監管趨嚴的擔憂,説明在當前環境下,單純的業績增長已不足以支撐估值。」博通諮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進一步稱。

  聯儲證券研究員王競萱則認為,助貸行業「六小強」年內股價分化源於:一是政策適應力,新規下增信服務費、資金合作模式差異大;二是AI轉化效率,有機構靠技術降本提效,但有機構效果未達預期;三是業務韌性,有機構輕資產與海外佈局亮眼,但也有機構業務分散無亮點。

  助貸新規落地影響幾何

  截至9月4日,奇富科技、樂信、信也科技、嘉銀科技、小贏科技、宜人智科最新股價分別報29.15美元、6.06美元、8.04美元、12.37美元、15.75美元、5.9美元,相較上半年出現顯著回調。

  股票價格是反映行業動向的晴雨表,股價表現有喜有憂,背后是業績韌性、政策適應力與技術競爭力的多重較量。

  業內認為,除了業績驅動外,對於助貸公司來説,即將落地的助貸新規,也將成為左右股價走勢的關鍵推手。8月六家公司集體回調,或是市場對政策不確定性的直接反應。新規中「增信服務費計入綜合融資成本」「利率上限實質鎖定24%」等要求,將直接衝擊依賴高息業務的中小平臺,同時加速行業集中度提升。

  談及六家公司股價回調,聯儲證券研究院副院長沈夏宜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一方面是政策不確定性加劇,10月1日實施的助貸新規要求綜合融資成本≤24%,導致24%+資產規模收縮,資金方逐步撤離;另一方面是資金流向變化,8月份A股交易活躍度日益高漲,部分海外中概股或面臨階段性調整。

  王蓬博同樣稱,「股價回調,主要受市場整體風險偏好下降,以及臨近助貸新規出臺時間窗口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

  「剛剛過去的8月,行業陸續出現地方調研助貸新規權益收費的消息,若助貸新規按照最嚴標準嚴格落地執行,預計將對上市助貸平臺業績產生重要影響,機構需要在收費模式、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持牌機構助貸合作等領域綢繆,提早規劃應對方案。」蘇筱芮説道,預計后續助貸新規將影響到助貸機構的收費模式,推動助貸機構的風控、金融消保等工作不斷強化,促使業務規模向流量更優、合規性更佳的頭部機構集中。

  沈夏宜進一步建議,助貸公司提振投資者信心,也可通過股票回購、分紅等方式為市場提供預期管理;另外要增強披露,對於市場關注度較高的助貸新規應對進展、活躍貸款人數量及不良率等關鍵信息做好定期披露。

  提升股東回報穩定市值

  在股東回報方面,目前,多家公司透露了股票回購計劃。

  7月份,樂信啟動6000萬美元回購計劃。下半年開始,分紅比例從淨利潤的25%提升到30%。兩者疊加,股東回報率有望進一步提高。

  嘉銀科技稱,7月已派發本年度現金股息。董事會批准每ADS派發現金股息0.8美元,總派息金額約為4110萬美元,較去年增長超過50%;在股份回購方面,6月董事會已批准將現行回購計劃的有效期延長至2026年6月12日;8月,集團在現行回購計劃的基礎上額外增加5000萬美元的回購額度。

  信也科技首席財務官徐佳圓也指出,「二季度集團經營與財務表現均保持良好態勢,現金流穩健充裕。公司在持續回報股東方面也取得進展,上半年累計回購股份6380萬美元,其中包括與6月可轉債發行同步完成的回購,為集團戰略的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撐」。

  此外,宜人智科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公司董事會已批准新一季度的股息方案。股息將於2025年10月15日向截至2025年9月30日登記在冊的股東派發。這是公司第三次派發半年度股息。

  「股票回購計劃既是向市場傳遞管理層對公司價值的認可和對未來發展的信心,也是在股價低迷時期提升股東回報、穩定市值的有效手段。」王蓬博説道。

  蘇筱芮進一步稱,回購股票固然是市值管理與提振市場信心的動作之一,但機構仍需藉助科技能力的提升、客羣的精細化運營等基本功來夯實自身實力。

  對於2025年三季度,宜人智科預計營收將處於14億至16億元人民幣區間,這一預測也體現了公司在追求增長的同時,對風險管控的審慎態度。除此之外,目前宜人智科也在加大AI領域的投入與應用,圍繞智能營銷、智能客服、智能風控三大核心業務環節展開深度佈局。

  當心震盪階段

  展望下半年,助貸「六小強」的股價分化大概率延續。

  「在經歷了階段性調整之后,隨着助貸新規的落地,行業股價可能會進入震盪階段,且分化仍然有可能延續。」沈夏宜認為,助貸機構后續謀求增長空間,一方面可靠技術提效,加碼AI技術打造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要業務多元化,在深入國內資金方合作的同時,積極擴張海外業務。

  不過沈夏宜也指出,AI技術在應用層面具有降本增效的可能,但是如何將這種可能進一步轉化為公司的技術壁壘,可能是下一階段能否為公司帶來估值加分的關鍵因素。

  在業績與政策之外,AI技術佈局也在成為股價的「隱形推手」。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二季度,金融科技行業的「AI競賽」紛紛升級加碼,多家公司在AI風控或智能降本上實現關鍵突破。

  「AI技術若能切實降低獲客與風控成本、提升運營效率,能夠真正反映在業績上,就會更大程度地受到認可,關鍵還在於從概念落地為可量化的商業成果。」王蓬博預測,2025年10月助貸新規將成為行業分水嶺,合規能力強、科技驅動明顯的機構有望脫穎而出,推動股價重估,建議機構深耕細分客羣、強化自主風控與資金匹配能力,拓展多元收入來源。

責任編輯:張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