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數讀A股光伏中報:13股過半收入來自境外,債務壓力仍是挑戰

2025-09-04 21:53

(來源:北京商報)

2025年上半年,國內光伏行業仍在跌宕前行,從上半年整體財務表現來看,行業「寒冬」尚未結束。經Wind統計,2025年上半年,申萬(是指上市公司所對應申銀萬國行業分類)二級行業為光伏設備的70家企業中,34家淨利虧損,佔比近半,其中以通威股份TCL中環天合光能為代表的部分主產業鏈龍頭企業上半年淨利虧損依然嚴重。身處行業周期之中,債務壓力也成為眾多光伏企業無法迴避的問題。截至上半年末,超六成光伏企業資產負債率超過50%,24家公司賬上貨幣資金已無法覆蓋短期借款。行業「內卷」之下,光伏企業「出海」持續。上半年,13家光伏企業境外業務收入佔比超五成,其中艾羅能源境外收入佔比居首,高達97.14%。針對相關問題,艾羅能源方面於9月4日接受了北京商報記者的採訪。

34股上半年淨利虧損

伴隨中報季收官,A股光伏上市公司中報均已出齊。

經Wind統計,在70家A股光伏企業中,30家上半年淨利同比增長(或減虧),佔比約為42.86%。上述30股中,微導納米淨利漲幅居首,公司上半年歸屬淨利潤同比漲幅達348.95%;愛旭股份弘元綠能則分別以86.38%、74.35%的淨利漲幅位列第二、第三位。

盈利能力方面,上半年,A股光伏企業中共36股實現盈利,佔比過半。其中,陽光電源以77.35億元淨利穩坐頭把交椅。財務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陽光電源實現營業收入約為435.33億元,同比增長40.34%;對應實現歸屬淨利潤約為77.35億元,同比增長55.97%。

捷佳偉創德業股份橫店東磁上半年則分別以18.3億元、15.22億元、10.2億元的歸屬淨利潤位列第二、第三、第四。上半年盈利規模超10億元的光伏企業也僅有上述4家。

經統計,70股中,共有34股上半年淨利虧損,佔比48.57%。虧超10億元的共7家,分別系通威股份、TCL中環、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隆基綠能以及大全能源,其中通威股份上半年淨利虧損約49.55億元,TCL中環上半年虧損約42.42億元。

另外,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隆基綠能4股上半年淨利虧損規模則均處於25億—30億元之間,大全能源上半年淨利虧損約11.47億元。

43股資產負債率超50%

身處行業深度調整期,目前多數光伏企業也正面臨着不小的債務壓力。

經Wind統計,截至上半年末,70家光伏企業中,共有43家企業資產負債率超50%,佔比約61.43%。

具體來看,*ST金剛ST泉為兩股資不抵債,資產負債率分別為138.65%、104.38%,超過100%;億晶光電上半年資產負債率94.48%,位列第三。另外,協鑫集成華民股份、愛旭股份、雙良節能帝科股份等5股上半年資產負債率則超80%。

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高資產負債率可能導致上市公司利息負擔過重。另外,高負債易引發投資者擔憂,可能導致企業融資成本上升。

從資金層面來看,截至上半年末,ST泉為、艾能聚歐普泰等17家公司賬上貨幣資金已不足5億元。而行業內,包括永臻股份東方日升中來股份在內的24家企業,上半年末賬上貨幣資金已無法覆蓋短期借款。

財經評論員張雪峰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上市公司賬上貨幣資金無法覆蓋短期借款可能會出現流動性危機風險。「不過,若公司擁有穩定現金流(如公用事業)或備用授信額度,短期風險可能可控。」張雪峰補充道。

財務壓力之下,近年來,光伏企業生存也面臨極大挑戰。7月25日,在山西大同舉行的「光伏行業2025年上半年發展回顧與下半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表示,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以來,有超40家企業公告退市、破產或兼併重組。

從二級市場方面看,截至9月4日收盤,陽光電源總市值位居行業榜首,公司最新收盤價116元/股,總市值2405億元;隆基綠能總市值排在第二位,為1319億元;通威股份位列第三,總市值1034億元,A股千億市值光伏股也僅上述3只。

行業「出海」持續

近年來,伴隨光伏行業「出海」持續,境外收入已成為部分光伏企業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

經Wind統計,70家A股光伏企業中,共有13家上半年境外業務收入佔比超五成。其中,艾羅能源上半年境外收入佔比居首,高達97.14%。

中報顯示,艾羅能源主要產品為儲能電池、儲能逆變器和併網逆變器,主要應用於分佈式光伏儲能以及光伏併網領域。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自境外銷售,主要採用歐元、英鎊、美元等外幣結算。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為18.07億元,其中境外營收達到17.55億元。

針對相關情況,艾羅能源方面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的產品主要銷往境外國家,包括歐洲、印度、巴基斯坦、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公司持續推進「成熟市場深度運營+新興市場快速拓展」的雙軌策略。在歐洲市場,公司進一步鞏固在捷克、英國、德國、荷蘭、奧地利等國的市場地位;同時,積極佈局東南亞、中東、非洲、澳洲等新興市場,響應其日益增長的户用與工商業儲能需求。

酉立智能上半年則以90.31%的境外營收佔比位列行業第二,據悉,該公司深耕光伏支架領域,聚焦光伏支架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為4.81億元,其中境外收入約4.34億元。

經Wind梳理,上半年境外收入佔比超八成的還有*ST金剛、首航新能阿特斯3家企業,境外營收佔比分別約為88.27%、84.16%、82.28%;德業股份上半年境外營收佔比70.06%,位列第六。另外,上半年境外營收佔比在50%—70%之間的還有昱能科技、晶科能源、陽光電源等7家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不少A股光伏企業也在推動公司資本化進程,籌劃登陸港交所上市。

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光伏行業中已有福萊特鈞達股份兩股實現「A+H」兩地上市;與此同時,包含陽光電源、晶澳科技在內的多隻龍頭股也正在籌劃H股上市進程。

北京商報記者 馬換換 王蔓蕾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