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4 14:57
(來源:上觀新聞)
牛肉是與市民飲食息息相關的基礎食材,不少市民每天都會用它來烹飪各種菜餚。隨着對於牛肉的認知提升,很多市民會選擇購買進口牛肉來烹飪菜餚。
一組海關數據凸顯出上海市場在進口牛肉領域的特殊地位——2025年1-7月,我國累計進口牛肉155.2萬噸,同比減少6.1%,但上海地區進口量達27.9萬噸,同比增長55%,樞紐地位進一步鞏固。由江楊農產品市場、上海商情信息中心共同舉辦的「2025第二屆江楊進口牛肉產業大會」今天舉行,大會緊扣「全球牛肉產業下的國內消費市場」主題,深入剖析進口牛肉市場供需格局與消費趨勢變化中的破局之道,以江楊凍品(品牌)交易中心在進口牛肉流通領域的核心承載作用,勾勒出上海「菜籃子」「買全球」的鮮活圖景。
上海以55%進口增幅鞏固樞紐地位
江楊農產品市場董事長劉智剛表示,2025年國內優質牛肉消費需求預計將增至220萬噸,市場呈現出顯著的品類分化特徵,正朝着高端化、差異化方向加速演進,「尤其明顯的是,商户對‘草飼’‘谷飼’‘有機’等高品質標籤的關注度較以往增長200%,這既反映出消費者對食材品質的要求提升,也倒逼我們進一步優化供應鏈,引入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優質產品。」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7月,我國累計進口牛肉155.2萬噸,同比減少6.1%,但上海地區進口量達27.9萬噸,同比增長55%,佔全國比重升至18.0%。記者從會上獲悉,從市場整體特徵來看,2025年上半年我國中高端進口牛肉市場呈現「量縮價增」態勢:進口量同比持續下滑,進口額降幅收窄,噸均價格大幅上漲。而上海通過有序調整進口來源結構,實現「量增價穩」的動態平衡,有效應對了國際貿易環境變化。
目前進口牛肉來源地格局已形成「南美主導、澳洲激增」的態勢。上半年,傳統供應國如巴西、阿根廷等仍佔據主導地位,合計貢獻超六成進口量,而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亞高端谷飼牛肉的進口量同比激增40%,澳大利亞持續穩固其作為中國高端谷飼牛肉核心供應來源國的地位,旗下2GR、KINGRIVER、御櫻牛、TAJIMA、托馬斯等品牌在江楊市場訂單量穩步增長。
此外,隨着美國牛肉進口量逐步減少,市場內一些主要經營美國高端牛肉的商户也在積極拓展新的來源地。「我們正將部分高端牛肉進口轉向國產中高端產品,目前已經引入幾個國產優質品牌,客户接受度還不錯。」江楊凍品品牌交易中心一位商户的話,道出了市場對「國產替代」的主動探索。
當下,中高端進口牛肉商貿份額占上海60%以上的江楊凍品品牌交易中心,正通過「搭建國際國內雙平臺」優化供應鏈:一方面深度連接美澳、拉美等存量中高端市場渠道,同時引入國產精品牛肉,構建起多元化的供應鏈網絡,為市場應對不確定性提供支撐。
渠道向家庭線上採購傾斜
「以前來採購的多是區域型貿易企業和大型餐飲企業,貨主要供給高端餐廳,現在每周都有不少家庭消費者通過直播諮詢、下單,高端牛肉不再是西餐廳的‘專屬’了。」在江楊凍品交易中心經營多年的商户,直觀感受到客户結構與消費生態的悄然轉變——如今渠道與消費者的「雙向奔赴」,正重塑進口牛肉市場的增長邏輯。
記者在江楊凍品中心內看到,不少商户支起直播設備,通過「現場切肉展示紋理」「煎制牛排試吃」「講解火鍋涮煮技巧」等場景化呈現,幫助消費者直觀區分不同品種、等級、部位的牛肉,既解決了選購困惑,也讓高端牛肉的消費門檻進一步降低。
消費場景的拓展同樣顯著,進口牛肉已徹底跳出「高端餐廳宴請」的單一框架,全面融入家庭日常與多元中餐場景,實現從「小眾奢品」到「家常食材」的轉變。過去,中高端進口牛肉多通過餐飲渠道流向高端餐廳,用於製作西冷、眼肉等經典牛排,消費場景集中在商務宴請、特殊紀念日等;如今,家庭餐桌成為重要消費場景,無論是家庭小聚的煎牛排、雪花牛肉粒,還是日常涮火鍋、燉牛腱,都能見到進口牛肉的身影。更值得關注的是,隨着雲貴川等地方菜系的興起,進口牛肉在中餐場景中的應用邊界持續拓寬——適合火鍋的牛肋條、適合紅燒的牛腩、適合生燙的牛肉片等,商户反饋此類「中餐適配型」牛肉訂單量增長明顯。
上海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60.4億元,同比增長1.7%,增速較一季度提升2.8個百分點。下半年隨着「樂品上海」餐飲消費券發放,以及開學季、中秋國慶雙節對文旅、宴席消費的提振,餐飲市場有望進一步復甦,這也將為進口牛肉在餐飲和家庭場景的消費增長注入更多動力。
強化「上海行情」引領作用
作為國內進口牛肉流通的核心樞紐,江楊農產品市場目前已成為上海主力進口牛肉集采地之一,匯聚美國JPS、JBS,澳洲2GR、KINGRIVER等全球百余個知名牛肉品牌,中高端進口牛肉商貿份額占上海60%以上,是「全國牛肉價格首發之地」「全球谷飼牛肉品牌聚集之地」。
自去年首屆牛肉產業大會首發《江楊進口牛肉價格行情》以來,價格信號經經銷商網絡傳遍華東及全國,打造出一個「進口牛肉價格晴雨表」。「上海行情、全國參照」的良性格局已逐步成型。這一基於大數據的服務模式,正是上海「菜籃子工程」建設大市場、發展大流通、開展大合作的生動實踐,為市場參與者提供了精準的決策參考,也讓消費者享受到更透明的消費環境。
「進口牛肉市場競爭已進入多維度綜合較量階段,依託江楊凍品(品牌)交易中心,江楊市場致力於打造進口牛肉的中國樞紐。」江楊農產品市場董事長劉智剛表示,凍品中心一方面整合海外優質產地資源,助力國內供應鏈企業及時捕捉國際市場動態,降低採購成本;另一方面,未來計劃聯合長三角30家龍頭企業組建產業聯盟,覆蓋區域80%進口量,預計首年提升區域供應鏈響應速度30%,進一步強化「上海行情」引領作用。
原標題:《有市民每天都吃,全國進口量跌6.1%,上海卻暴增55%,那麼價格呢?》
欄目主編:戎兵
來源:作者:文匯報 徐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