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楊明霞:琴澳可成非遺出海樞紐 讓手藝從「博物館」到「熱搜榜」

2025-09-04 15:11

南方財經記者魏彤  橫琴報道

過去提到非遺,常陷入「技藝展演—觀眾拍照—商店買紀念品」的固定套路,結果是「叫好難叫座」。如何讓「小而美」的非遺在琴澳之間流動起來,成為可感、可玩、可帶走的體驗?

9月3日至7日,第四屆中國(澳門)國際高品質消費博覽會暨橫琴世界灣區論壇(簡稱「高品會」)將繼續以「一會展兩地」的模式在橫琴與澳門舉辦。其中,4日舉辦第四屆橫琴世界灣區論壇文旅主題論壇,給出了答案。

北京民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楊明霞在這場論壇上表示,非遺不是展品,而是「超級接口」,把非遺當作IP接口,與夜遊、演藝、明星、電競、短視頻、NFT等任意場景拼接,完成「時尚化—經濟化—國際化」三連跳。

2023年6月,浙江安吉的竹燈、白茶、龍燈走進了北京居庸關夜長城,首創「竹鄉燈火照亮長城」主題夜遊。數字藏品同步上線,年輕人白天登長城、夜里打卡數字燈光秀,2天湧入3.2萬人次,微博話題閲讀量破1.8億。同年中秋,通州大運河5A景區打造了「明月滿前川·中秋奇妙夜」,三天接待5萬人次,抖音同城榜TOP1。可見夜遊經濟的關鍵不在「燈光」,而在把非遺故事拆解為「可互動的劇情」,讓遊客成為「劇中人」。

以上種種都是非遺文化成功傳播從而推動文旅發展的縮影。而澳門擁有400多年中西交融史,與8個葡語國家、2.6億人口天然互通;橫琴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與澳門一水相依。這里既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也匯集了嶺南、葡語及國際多元文化。

楊明霞認為,作為多元文化的匯聚地,可邀請安哥拉、巴西藝人來到橫琴,與廣彩瓷、醒獅、咸水歌非遺大師共創並拍攝短片,在澳門國際電影節首映,並通過TVB、RTP(葡萄牙國家電視臺)同步播出,實現文化「雙向奔赴」。

同樣,名人的吸引力也不可小覷。以何超蓮×景泰藍、李乃文×金鑲玉、李思思×五花剪紙等特色為100多位明星量身定製「非遺身份」。明星不是站臺,而是「共創」 ,作為「琴澳非遺星推官」這些名人可以把粵劇臉譜、葡式瓷磚彩繪、地水南音等冷門技藝推向大灣區其他城市乃至葡語國家市場。

「非遺不是‘過去的遺產’,而是‘未來的資產’。」 楊明霞提出,只要把非遺拆解為可體驗、可傳播、可交易的「最小文化單元」,再通過夜遊、明星、聯名、出海等「放大器」,就能讓老手藝在琴澳之間長出新的經濟生態。橫琴與澳門,一個擁有制度之利,一個擁有文化之魅,若能以非遺為紐帶,必將重構「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新格局。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