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海外儲能訂單暴增220%,國內「一芯難求」?

2025-09-04 18:10

海外儲能市場需求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爆發式增長。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產業數據庫統計,2025年上半年中國企業新獲199個海外儲能訂單/合作,總規模超160GWh,同比增長220.28%。

僅這半年的訂單量,就比2024年全球新型儲能市場新增裝機量(81.5GWh)高了近2倍。中東地區以37.55GWh訂單位居首位,澳大利亞、歐洲和日本分別以32.31GWh、22.81GWh和15.06GWh緊隨其后。

1

全球需求爆發與多元化

全球儲能市場正在經歷區域性爆發態勢。2024年全球儲能新增裝機預計將達到69GW/169GWh,同比增速高達76%。

從2024年到2035年,全球儲能市場預計將以17.0%的年複合增長率持續增長,到2035年,年新增裝機容量將達到227GW/955GWh。

市場需求已經從傳統的歐美市場擴展到多元化的全球需求。中東地區成為最大黑馬,2025年上半年佔據中國儲能企業海外訂單的23.4%,以37.55GWh規模位居各區域之首。

澳大利亞表現同樣亮眼,訂單達到32.31GWh,佔比20.17%。歐洲市場則保持穩定增長,訂單量達22.81GWh,佔比14.24%。

具體來看,歐洲作為分佈式光伏的「先行者樂園」,正在面臨高比例分佈式新能源消納的短板。

電力無法有效從發電地輸送至負荷中心,高峰時段局部電網易阻塞,引發供需失衡和能源浪費。儲能成為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解決方案。

2024年以來歐洲多國政策調整更為儲能「加柴添火」。德國從2025年1月起推行動態電價,要求電力供應商向所有居民和工商用户提供與批發電價實時聯動的動態電價套餐。

電價像股票一樣實時波動,使儲能的「套利空間」瞬間放大。

法國則大幅削減甚至取消小規模光伏的上網電價補貼,促使業主通過儲能把自家綠電最大化利用。預計2025年歐洲工商業儲能新增裝機將達3.6GWh,同比增長62%。

歐洲大儲市場也在加速發展。2024年歐洲大儲新增裝機增速預計將達到125%。英國、西班牙等多國政府將儲能納入國家目標和10年期國家能源和氣候計劃。

截至2023年底,英國電池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達到3.5GW/4.5GWh,新增裝機達到1.4GW/2.2GWh。

與歐洲不同,美國電網設備老舊,70%以上的輸電線和電力變壓器已使用25年以上,停電每年給美國經濟造成280至1690億美元的損失。

老舊電網可靠性低,電力質量波動大,峰時負荷壓力大,但電網升級成本過高,都需要儲能設備來保證電力供給,平衡峰谷差異。

截至2024年底,美國全年新增儲能裝機約37.1GWh,同比增長約34%,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儲能市場。特別是在加州、德州這樣電網事故頻發的地區,居民和企業對電池備電的依賴度直線上升。

目前CASIO(加州獨立系統運行公司)和ERCOT(德克薩斯電力可靠性委員會)旗下部署的儲能功率分別達到10.8GW和6.7GW,雙雙創下新高。

2

訂單排到十月,「一芯難求」

海外儲能需求激增,令國內儲能電芯企業訂單排期滿滿,工廠開足馬力進入滿產狀態。

某頭部儲能公司的總裁今年上半年大部分時間都在海外出差。海辰儲能重慶基地自3月以來一直處於滿產狀態,據傳,目前訂單已經排到10月,「廈門、重慶基地自3月起即進入滿產狀態,訂單已排至9月、10月份,生產計劃十分飽和。」

海辰儲能西南智能製造中心位於重慶銅梁,總投資130億元,將建成56GWh新一代儲能鋰電池、22GWh儲能模組的生產基地及研發中心。

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維權)、瑞浦蘭鈞、遠景儲能等企業的產線持續滿負荷運轉,訂單量激增至需排隊等候,有企業表示「客户加價也排不了單」。

儲能上市公司財報反映出行業景氣度持續攀升。陽光電源上半年儲能業務收入178.03億元,同比增長127.78%,佔總營收的40.89%。

儲能業務首次超越光伏業務成為陽光電源的第一大收入來源。

科陸電子儲能業務實現收入12.82億元,同比增長177.15%,佔總營收的49.83%,首次超越智能電網業務。

瑞浦蘭鈞上半年儲能電池出貨18.87GWh,同比增長約119.3%,規模效應顯現。

國內電池企業的全球競爭力也在進一步提升。2025年1—6月,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達504.4GWh,同比增長37.3%。其中,國內六大電池企業合計佔有68.9% 的全球份額,同比提升4.2個百分點。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祕書長劉勇指出:「全面出海已成為儲能企業的共識。」

全球化佈局不僅是應對國內激烈競爭的有效策略,也是把握行業發展機會的關鍵。

更高的利潤是企業「出海」的核心驅動力。目前海外儲能系統單價較國內高出0.2元/瓦時至0.6元/瓦時不等。

北美市場盈利能力最強,毛利率普遍達到25%-30%,澳大利亞次之,拉美市場由於進入者較少,價格也較為理想。

海外儲能市場的爆發纔剛剛開始,中國企業正在這個全球機遇中佔據主導地位。

活動預告

NEW

爆料及投稿| editors@ofweek.com

廣告及商務合作 | 焦女士:19168597392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