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藥龍頭業績比拼!白雲山、雲南白藥、華潤三九、同仁堂

2025-09-04 18:05

(來源:搜藥)

2025上半年實現百億營收的有白雲山雲南白藥華潤三九同仁堂逼近百億門檻。

01

四家藥企營收均實現正增長

但「增收不增利」現象凸顯

白雲山以418.35億元的營收居首,增速1.93%;雲南白藥和華潤三九營收分別為212.57億元和148.10億元,同比增長3.92%、4.99%;同仁堂營收97.69億元,幾乎與去年同期持平,微增0.06%。

利潤方面,僅雲南白藥實現同比13.93%的正增長,歸母淨利潤36.33億元;白雲山、華潤三九和同仁堂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5.16億元、18.15億元和16.12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31%、24.31%和13.93%。

雲南白藥憑藉「營收+利潤」雙增長,成為唯一「雙優」企業,經營韌性突出;廣藥白雲山雖營收領先,但利潤微降;華潤三九、同仁堂則面臨「營收增速放緩+利潤下滑」的雙重壓力。

雲南白藥展現出全面且均衡的增長勢頭藥品事業羣營收同比增長10.8%,核心產品雲南白藥氣霧劑銷售收入突破14.53億元,同比增長20.9%;植物補益類產品氣血康口服液銷售收入同比增長約116.2%。健康品和中藥資源板塊雖增速略低於藥品板塊,但均實現穩健正增長,分別為9.46%和 6.3%。

白雲山則業務分化顯著,區域市場出現冷暖不均情況。大南藥板塊營收下降15.23%,相比之下,大健康和大商業板塊成為重要增長支柱,收入和同比增長分別為70.23億元(7.42%)和290億元(4.25%)。區域市場表現上,除華南地區銷售額增長外,東北地區同比增速明顯,為21.92%;華東、華北和西南地區及出口業務銷售額均出現同比超10%的下滑。

華潤三九核心業務——自我診療(CHC)以及傳統國藥(昆藥)業務承壓,營收同比分別下滑18.39%和16.18%,毛利率同比減少2.43%和5.36%。相反,處方藥業務營收同比增加15.18%,未來有望成為其第二增長曲線。此外,其在北方市場方面表現優異,營收同比大幅增長46.87%,相反南方市場出現12.13%的下滑。

同仁堂醫藥工業和醫藥商業板塊營收均小幅度同比增長,為1.38%和0.40%。從市場分佈看,境內收入同比減少1.03%,境外收入實現21.52%大幅度增長。

02

中藥巨頭的發展展望

華潤三九儘管上半年利潤受流感發病率降低及零售渠道調整影響有所下滑,但公司大幅加碼研發,投入高達6.62億元,同比激增68.99%,在四家藥企中遙遙領先

華潤三九上半年獲得8個《藥品註冊證書》,涉及抗感染、圍手術期、胃腸消化等領域。在研項目達205項,含9個1.1類中藥新葯(1個申報生產,其余進入III期臨牀),為未來增長奠定基礎。

持續增加研發投入的還有云南白藥,1.56億元,同比增長5.31%。白雲山和同仁堂研發投入均有下降,分別為2.85億元(-27.06%)和0.91億元(-1.66%)。

雲南白藥短期項目全力佈局上市品種二次創新開發、快速藥械開發,包括白藥系列產品二次開發項目、氣血康項目等中期包括全三七片項目、附杞固本膏項目等;長期包括INR101診斷核藥項目 、INR102治療核藥項目等。、

白雲山繼續採取內生增長與外延拓展並舉的戰略路徑,同時持續拓展海外影響力。2025年H1,白雲山特色原料藥國內外銷售收入均實現同比較快增長。保濟系列、消炎鎮痛膏多個產品的銷售收入也均實現同比較快增長。

在加快推進資本運作和出海方面,白雲山動作頻頻7月25日白雲山擬認繳14.985億佈局生物醫藥賽道;8月21日,白雲山合資公司白雲山和黃中藥,舉行板藍根出海簽約儀式。

同仁堂聚焦老字號品牌價值,多維度拓展。醫藥商業板塊以提升零售藥店經營質量為核心,通過發展主題店型、多元業態,突出特色化與差異化,強化終端佈局。在渠道上,全面優化電商業務,確保線上線下良性互動,提升線上服務品質。

這也提示,中藥企業在進軍百億市場的同時,也要注重盈利能力之間的動態平衡。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