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iPhone 17難免迎來漲價風暴?庫克送獎牌也難擋關税衝擊

2025-09-04 20:56

蘋果(AAPL.O)公司將在北京時間9月10日凌晨1點舉行秋季新品發佈會,除備受關注的iPhone 17系列外,還將推出包括Apple Watch Ultra 3、Apple Watch Series 11、Apple Watch SE 3、新一代iPad Pro、Vision Pro、Apple TV 4K第四代、HomePod mini第二代、AirTag第二代、AirPods Pro 3和Studio Display 2在內的10大新品,涵蓋手錶、耳機、電視、顯示器等多種設備,涉及性能升級、功能優化、設計改進等多方面內容。

除了新品細節之外,消費者和投資者還在密切關注新品的價格。蘋果公司成功應對了特朗普關税的威脅,但隨着iPhone 17的發佈,分析師預測蘋果可能會提高產品價格

儘管智能手機尚未出現顯著的價格上漲,但其他消費品如服裝、鞋類和咖啡等已因關税成本上升。一些電子產品,尤其是遊戲機,也受到了關税的影響。索尼、微軟和任天堂今年已在美國提高了遊戲機的價格。

一些華爾街分析師預計蘋果也會跟隨這一趨勢。傑富瑞分析師Edison Lee在7月的報告中預測,iPhone 17的平均售價將上漲50美元。

「大家都在討論:iPhone會漲價嗎?」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研究主管傑夫·菲爾德哈克(Jeff Fieldhack)説道。雖然智能手機至今尚未出現明顯漲價,但其他消費品已因關税上漲,包括服裝、鞋類和咖啡。

一些電子產品同樣受到衝擊,尤其是遊戲機,比如索尼、微軟和任天堂今年均在美國上調了售價。部分華爾街分析師預計蘋果也會跟進。

傑富瑞分析師Edison Lee在七月的報告中,將iPhone 17平均售價上調50美元,並維持蘋果股票「持有」評級。高盛分析師則指出,未來價格上漲的潛力或將推高蘋果設備的平均售價,而公司機型組合正逐漸向更高端價位傾斜。

分析師預計,蘋果本月將發佈四款新機型,可能命名為「iPhone 17」系列。去年推出的iPhone 16包括基礎款829美元、16 Plus 899美元、16 Pro 999美元、16 Pro Max 1199美元。

今年,多數供應鏈觀察人士預測蘋果將淘汰表現不佳的Plus機型,轉而推出一款更纖薄的新設備,以犧牲部分攝像頭和功能換取更輕薄的機身。高盛分析師寫道:「更纖薄的機身設計可能會帶動一定需求,但電池續航等取捨或讓它難以與入門機型競爭。」

這款新機售價預計在899美元左右,與iPhone 16 Plus持平,但不排除小幅漲價,仍低於三星今年發佈的纖薄機型Galaxy Edge的1099美元。蘋果對此未予置評。

蘋果對調整硬件價格一向謹慎。自2017年以來,小尺寸Pro機型售價始終維持在999美元,但公司也進行過調整。2020年入門機型從699美元提至829美元;2022年取消699美元的iPhone Mini,改為899美元的Plus;2023年Pro Max起價從1099美元提高到1199美元。

如果今年再次漲價,管理層大概率不會歸因於關税。IDC數據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平均售價持續上升,相機模組、芯片等部件價格近年來不斷上漲。蘋果更可能強調新機功能升級,同時低調標註價格變動。

分析師預計新款iPhone將配備更大屏幕、更大內存和更快的AI芯片。IDC分析師納比拉·波帕爾(Nabila Popal)表示:「沒有人會站出來説這是因為關税。」

蘋果或將通過取消入門版機型這一「隱性漲價」方式,迫使用户選擇存儲容量更高、起步價更貴的版本。通常情況下,蘋果將存儲容量翻倍(如128GB升至256GB)會多收取100美元。摩根大通分析師預計蘋果將在下周公佈這一策略。

他們認為,蘋果將維持入門款和Pro Max售價不變,但取消Pro的入門版,用户需支付1099美元購買更高存儲版本。這與2023年Pro Max起價提升的做法如出一轍。

摩根大通分析師薩米克·查特吉(Samik Chatterjee)寫道:「不過,考慮到蘋果近期在美國的投資承諾,普遍假設公司將大體免於關税影響,因此預計價格變動有限,主要體現在Pro機型基礎存儲配置的調整上。」

蘋果在應對關税方面表現出色。蘋果CEO庫克在8月向特朗普贈送了一塊金玻璃獎牌,這一舉動被華爾街稱讚為成功管理了蘋果與白宮的關係。

庫克通過向特朗普承諾增加1000億美元的美國投資,成功避免了關税對蘋果業務的最嚴重影響。然而,儘管庫克為特朗普提供了這一「24克拉」的禮物,關税的真正成本可能最終仍會體現在蘋果消費者身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