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谷歌反壟斷案雖敗猶勝

2025-09-04 17:40

9月2日,聯邦法官針對谷歌非法的搜索引擎壟斷行為明確了處罰方案,其結果卻近乎谷歌最佳設想。該公司不僅無需被迫出售Chrome瀏覽器與安卓操作系統,人工智能業務的推進也不會受限;甚至若仍有意每年向蘋果公司投入數十億美元,以獲取iPhone用户的搜索流量,這種操作同樣可行。

這一裁決印證了部分人士的擔憂:儘管此次反壟斷訴訟具有開創性意義,但其啟動時機實在太晚。法官阿米特·梅塔(Amit Mehta)提出的補救措施,本質上是為一場早已落幕的「遊戲」強行搭建公平競爭環境。這些措施要求Alphabet旗下的谷歌公司停止與設備合作方簽訂部分排他性協議,同時不得強制要求合作方給予應用程序優先展示位;此外,谷歌還需向競爭對手開放少量搜索數據。誠然,若競爭對手能借助這些新開放的搜索數據搶佔優勢,谷歌的市場份額或許會下降個位數百分比,但整體市場格局基本不會發生改變。

美國司法部早已預判可能出現這一結果,因此曾希望梅塔法官充分運用職權,通過補救措施限制谷歌未來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佈局。政府方面提出,谷歌之所以能在人工智能市場站穩腳跟——其Gemini聊天機器人與ChatGPT等產品展開競爭——完全是憑藉在搜索領域壟斷所積累的資源與優勢才得以實現。

這一主張讓法官陷入兩難境地。他在判決書中寫道:「通常情況下,法院的職責是依據過往事實解決糾紛,可本案卻要求法院像‘凝視水晶球’那樣預測未來——這顯然不是法官的專長。」更讓局面複雜的是,人工智能領域競爭本就激烈,而且外界普遍認為,谷歌在該領域的表現甚至有些吃力。若限制谷歌在這一領域的競爭能力,非但無法促進競爭,反而可能導致競爭程度下降。

法官的這一顧慮並非個例。2023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曾試圖阻止微軟公司收購視頻遊戲企業動視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 Inc.),最終以失敗收場,部分原因在於其未能説服法官,讓裁決圍繞雲遊戲這一尚處萌芽階段的市場所存在的競爭隱患展開。而更早之前,試圖阻撓Meta Platforms Inc.收購某虛擬現實健身公司的案件,也因類似問題未能成功。

此案再次凸顯,反壟斷法的制定節奏根本跟不上科技發展速度。梅塔法官指出,初審階段甚至無人提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直到ChatGPT推出后的補救措施階段,這一新興技術才被認定為對谷歌業務的最大單一威脅。

谷歌面臨的反壟斷問題仍未平息。在另一樁案件中,其盈利豐厚的廣告技術平臺或面臨部分拆分——與被迫出售Chrome瀏覽器或安卓操作系統不同,這一舉措在邏輯上更具合理性。此外,歐盟也正準備因類似的廣告技術問題對谷歌處以罰款,但9月1日,監管機構因擔心觸怒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影響貿易談判,放棄了此前設定的罰款公告截止日期。不過,此前這起威脅要拆分谷歌核心業務部門的案件,曾被認為對谷歌潛在危害最大。

縱使法官更具魄力,為考量人工智能市場未來走向而對谷歌施加更嚴厲處罰,谷歌也會迅速提出強硬的法律上訴,使這起本就徒勞無功的案件在已耗時五年的基礎上進一步拉長周期。而實際情況卻是,Alphabet股價在盤后交易中創下歷史峰值,投資者們為這樣的案件結果歡欣鼓舞——儘管從技術層面來講,此案的敗訴方是谷歌。編輯/陳佳靖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