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4 16:42
智界面世不足兩年時間,但發展過程一波三折,彷彿走了其他品牌十幾年的路。如今,奇瑞汽車和華為的合作進入2.0階段。據官方信息,智界未來將投入超百億元資金,研發團隊規模擴大至5000人。這不僅是智界的一次躍升,也是對奇瑞汽車整個組織的一場壓力測試。
兩年前的9月,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正式公佈了與奇瑞汽車合作的消息。此后,智界S7和R7先后上市。尷尬的是,在20萬~25萬元級市場上,這兩款車都沒能砸出漂亮的水花。
今年8月25日,智界新款R7與S7正式上市。此次再改款上市,智界就一個宗旨:餡兒大、料足、價格穩定。以至於兩款車在預售階段就拿下5.2萬輛的小定數據,正式上市后,24小時內大定突破1萬輛。
8月29日,改頭換面的智界S7和R7,還跟着問界、享界、尊界、尚界等「兄弟」一起站上成都車展,大有捲土重來之勢。
其實在這次改款前,智界S7經歷過三次上市,智界R7更是在今年4月才進行了首次換代更新,只是這些動作對實際銷量沒有太大幫助。
智界之所以賣得比以前好,很大程度上是聽華為勸了。據一位智界內部人士透露,現在團隊非常尊重引望(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的意見。
自2023年「智界」品牌誕生后,華為與奇瑞汽車開啟了長達兩年的磨合。作為一家有近30年造車經驗的「老將」,奇瑞汽車正站在IPO的關口,雖然智界和奇瑞、捷途等兄弟品牌的銷量相比只是「小弟」,但其成敗對整個奇瑞來説仍非常重要。
據多位智界員工透露,9月1日起,公司採用更新后的合同系統,今后入職智界的員工將不再與奇瑞簽約,改為與安徽智界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簽約。
天眼查App顯示,安徽智界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於2025年1月23日,註冊資本10億元,由奇瑞汽車全資控股。
雖然智界説到底依然屬於奇瑞汽車,但兩者已經呈現出最好的關係——「相對佔有,絕對自由」。
8月7日,余承東與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共同宣佈雙方合作正式進入2.0階段。根據官方信息,智界未來將投入超百億元資金,研發團隊規模擴大至5000人。並且,從產品研發、製造,到銷售及服務的全鏈條都將一體化獨立運作。
其實在2024年下半年,智界就在奇瑞內部成立了獨立的事業部。接近智界的消息人士透露,智界事業部原為奇瑞內部的「EH事業部」,后升級為奇瑞集團下的獨立事業部,採用獨立覈算、自主經營的方式,全面負責智界品牌的產品競爭力開發、業務經營、投資和發展管理等工作。
但在和華為的合作中,雙方還是有些彆扭。現在完全獨立后,智界進入純血鴻蒙時代。權力的移交只是故事的開始,當華為的基因開始滲透到智界的各個毛細血管里時,實際上也是對奇瑞汽車整個組織的一場壓力測試。
2025年8月,智界及問界秋季新品發佈會,奇瑞董事長尹同躍出席
智界員工趙鵬親歷了智界擴張的階段。他入職時,部門只有十幾個人,不到四個月時間,團隊規模已擴充至100人。「人多了,項目也多,但磨合期短,管理跟不上,導致我們根本忙不過來。」
隨着智界品牌進入快速擴張期,人員複用成為常態。
趙鵬本職是研發工程師,卻因團隊建設需要,不得不親自上陣幫部門招人——每天瀏覽2小時簡歷,頻繁對接獵頭與HR,逐漸成了「半個招聘官」。隨着團隊規模擴大,他又被「趕鴨子上架」,陸續承擔起市場、運營等多個部門的工作,一人身兼多職。
過去的半年,趙鵬已經從165斤瘦到147斤。智界的高速發展,連帶着把他的脂肪都燃燒起來了。即便這麼忙,品牌影響力始終沒打出來,他多少有些喪氣。
如今完全獨立后,智界面引入華為管理體系,從設計、研發、測試、供應鏈、製造,到銷售、交付、服務一體化運營,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改造。
用趙鵬的話形容,「現在的工作狀態如同打了雞血,攻堅小組隨時組建,有什麼難題就往上衝」。他以某個產品功能遇到問題舉例,以往按照流程需要半個月時間解決,如今項目排期只有5天時間,「那就把所有人拉到一個區域,封閉處理,集中突破。這種模式雖然累,但效率高」。
據悉,智界在渠道方面也開始學習問界模式,除了在華為門店售賣,還打算單獨設立用户中心。
前不久,智界用户中心全國招商大會召開,吸引了不少傳統豪華品牌在內的經銷商參與。據智界系列產品總監海藍天透露,首批智界專網用户中心將陸續在武漢、上海、杭州等城市開業。
奇瑞內部也對此次智界獨立充滿期待。7月初,海藍天曾在社交平臺宣佈:「本周之后,智界可以全力向前奔跑!」並配文「喧囂已塵埃落定」。
事實上,尹同躍之前多次為智界站臺,對外釋放的信號很明確,那就是所有資源向智界傾斜,其他產品線和品牌必須為其讓路。並且他直言智界是奇瑞毫無保留的、絕對的第一戰略優先級品牌。
作為華為、奇瑞雙方合作進入2.0階段的成果,新款智界R7和智界新S7承載了兩邊高層的期望。據悉,新款智界R7售價爲24.98萬~30.98萬元;智界新S7售價22.98萬~28.98萬元。
在8月25日智界及問界秋季新品發佈會上,連余承東都承認,這次價格讓「尹總和奇瑞‘出血’了」。
具體來看,新款智界R7取消了原來的Pro版,現在的起售價對應的是老款低配Pro車型的價格,和老款高配車型價格相比,新款智界R7 Ultra比之前降了1萬元,新S7 Ultra更是直降高達4萬元。
再看改款后智界雙「7」的硬件,也頗有誠意。新款智界R7和S7全系標配華為ADS 4輔助駕駛系統,包括192線激光雷達、分佈式4D毫米波雷達、后向高精度激光雷達等累計30個硬件,能夠實現城區領航、自動泊車等功能。
智界S7全系車型以及純電版R7車型採用800V高壓平臺、新HarmonyOS 4座艙系統以及全新一代16.1英寸車載智慧屏等新技術。要知道,這樣的配置水平堪比售價50萬元左右的問界M9。
此外,新車還首發搭載了其他的新技術,例如車外語音控車和隔窗對講功能。按照官方的意思,用户駕駛車輛時可以通過語音控制指令打開后備廂或車輛駛出車位。這項功能可以讓車內外的人不用降車窗也能交流,控制車輛。
不過有網友調侃:這項功能的好處是當駕駛員加塞后,打開該功能可以禮貌向后車表示感謝。壞處也很明顯,如遇路怒症駕駛者會藉此功能向對方「開炮」。
爲了顯示新品的性價比優勢,余承東在介紹新R7時,特意將車內空間、音響功率、后備廂容積等多個方面與特斯拉Model Y煥新版和小米YU7對標。他還承諾,9月起,智界全系老車主可升級華為ADS 4。
此番「回爐再造」,不禁讓人聯想到之前問界M7的「起死回生」之路。
彼時,賽力斯投入5億元,不僅研發了多項新技術,還對問界M7的車身結構重新開模,甚至改造整個焊裝產線。最終推出的全新問界M7一經上市,便成為2023年的現象級爆款。
有業內人士評價,將一款原本市場反響平平的產品徹底盤活,實現從邊緣到主流的逆轉,如此大刀闊斧的重構與操盤能力,或許也只有華為能做到。
儘管華為和奇瑞全力押注,業內對智界這次改款仍存擔憂。因為,2023年11月至2024年11月,智界S7頻繁改款上市給一些用户留下了心理陰影。
品牌成立不足兩年時間,智界彷彿走了別的車企十幾年的路。現在市場都在猜測,在華為的加持下,它能否成為下一個問界。
有業內人士指出,智界最大的挑戰,還是在於奇瑞自己,外在看華為的賦能,但華為畢竟不造車,能不能闖出來,還得看奇瑞的內部決斷。
從當前來看,智界想要成為下一個問界,僅靠現有的兩款車型顯然不夠,這兩款車型從上市至今,累計銷量剛超過10萬台,連問界M9這一款車的銷量都比不上。
擴充產品矩陣勢在必行。
奇瑞內部資源正加速向智界傾斜。除了原有車型「回爐再造」外,其他部門車型的研發項目已經轉移到了智界旗下。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智界正在開發一款代號為「EHV」的MPV車型,基於E0X-L平臺打造,提供純電和增程兩種動力形式,電池由寧德時代供應,預計2026年上半年上市。這款MPV車型原本是今年即將量產交付的星紀元E08,但目前這款車型項目組的員工已轉崗至智界。
也就是説,鴻蒙智行旗下首款MPV將率先在智界品牌落地。頗具戲劇性的是,作為MPV領域的傳統老玩家,江淮與華為合作推出「尊界」時,外界普遍預期華為系的首款MPV會由尊界首發。現實卻是智界的MPV車型大概率要搶先了。
尊界S800自發布以來,大定訂單已突破1萬台。有尊界內部人士告訴《財經天下》,江淮高層對當前銷量表現十分滿意,甚至給員工們發了獎金慶祝。與此同時,原計劃推出的尊界MPV因開發策略調整,上市時間已被推迟。
此外,智界還將於2026年打造一款大型SUV智界R9。屆時,智界產品將覆蓋轎跑、SUV、MPV領域。
那麼,奇瑞全面學習賽力斯,成功概率大嗎?
向外看,2025年的中國汽車市場,尤其是20萬~30萬元價格帶,已是一片紅海。小米汽車、特斯拉、極氪、吉利銀河等車型強勢圍剿,它們任何一次改款或價格調整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都會衝擊到智界。
向內看,智界面臨的挑戰更為複雜。新款智界R7的定位與問界M7高度重合,同屬25萬至30萬元區間的中大型SUV,用户難免要比較一番。問界作為鴻蒙智行生態的「長子」,無論是市場口碑,還是用户基礎都已佔據先天優勢。
而且華為深度除了賦能五個「界」,嵐圖、阿維塔、奧迪等品牌也接入了華為智駕或車機系統,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稀釋了智界的獨特性。智界若想突圍,不僅要在產品力上做到極致差異化,更要在華為內部的資源分配中,爭得一席之地。
趙鵬樂觀認為,按照目前的合作模式,智界大概率會成為下一個「問界」,甚至是更深入的合作。他的依據是近期智界產品已經搭載了華為最新的ADS 4.0系統,而且奇瑞高層公開表態全力支持智界。「現在奇瑞內部已經很難插手智界的具體運營,對這個品牌來説,反而是好事,至少決策更高效了。」
站在奇瑞的角度,交出話語權不是示弱,而是當下必要的動作。畢竟,智界干不好對誰都不利,而一旦成功,帶給奇瑞的好處要大過華為。
8月29日,奇瑞汽車重新向港交所遞交上市招股書,募集資金約15億美元。有知情人士稱,其最快9月能完成IPO。若此次奇瑞成功上市,將是近年來港股市場最大規模的車企IPO。
2025年,是奇瑞汽車籌謀上市的第21個年頭,智界能不能成為下一個問界,能不能講好一個全新的「科技故事」,為IPO注入長遠的戰略想象,是關鍵所在。
(文中受訪者為化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財經天下WEEKLY」,作者:楊十二,編輯:田夢,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