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股收盤(09.04) | 恆指收跌1.12% 中芯國際(00981)領跌藍籌 芯片、黃金股回調

2025-09-04 16:41

智通財經APP獲悉,港股今日繼續回調,三大指數午后持續走低,但站穩25000關口,恆生科技指數表現最差。截止收盤,恆生指數跌1.12%或284.92點,報25058.51點,全日成交額3022.33億港元;恆生國企指數跌1.25%,報8937.09點;恆生科技指數跌1.85%,報5578.86點。

興業證券指出,2025年7月以來港股盈利預測持續下修,但中報業績期之后將迎轉機。9月份港股可能在議息會議前后跟隨海外股市震盪,但是,牛市中的震盪是買入好資產的良機。警惕美股9月份出現「利多出盡」后的調整,或者美聯儲超預期沒有降息。

藍籌股表現

中芯國際(00981)領跌藍籌。截至收盤,跌6.67%,報56港元,成交額106.87億港元,拖累恆指29.59點。消息面上,近日,中芯國際發佈公告稱,擬通過發行 A 股股票的方式收購控股子公司中芯北方其它股東持有的全部剩余股權,實現對中芯北方的完全控制。民生證券認為,中芯國際收購中芯北方或將顯著增厚上市公司歸母淨利潤。大基金一期為佔比32%的單一公司大股東,大基金一期成立已經接近11年,24年已經過了回收期,目前處於「延展期」,有強烈的退出需求。

其他藍籌股方面,百度集團-S(09888)漲2.13%,報96港元,貢獻恆指4.18點;阿里健康(00241)漲1.56%,報6.49港元,貢獻恆指1.06點;華虹半導體(00868)跌5.42%,報45.68港元,拖累恆指3.11點;阿里巴巴-W(09988)跌3.21%,報129.8港元,拖累恆指15.73點。

熱門板塊方面

盤面上,今日半導體、芯片領跌幅居前領跌大盤,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雙雙放量下跌。近期多家新能源發電運營商集中收到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受此消息影響光伏股多數上揚,市場普遍預期9月將是光伏反內卷方案實施的重要節點。黃金股全線回落,當前市場焦點集中美國8月非農就業數據。另一邊,醫療外包、生物醫藥及創新葯等醫療概念回調,影視娛樂股盤中異動衝高。

1.芯片股跌幅居前。截至收盤,晶門半導體(02878)跌7.29%,報0.445港元;中芯國際(00981)跌6.67%,報56港元;上海復旦(01385)跌6.21%,報31.72港元;華虹半導體(01347)跌5.42%,報45.68港元。

消息面上,華虹公司近日宣佈,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華力微97.5%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中芯國際則表示,籌劃發行A股購買中芯北方49%的少數股權。東興證券指出,半導體龍頭近期資產整合事件頻發,中芯國際等龍頭公司資產整合背后是國家科技戰略體現,通過資本市場適度泡沫提升中國高科技產業發。

民生證券認為,中芯國際收購中芯北方或將顯著增厚上市公司歸母淨利潤。此舉亦將滿足以大基金一期為代表的股東退出需求。大基金一期為佔比32%的單一公司大股東,大基金一期成立已經接近11年,24年已經過了回收期,目前處於「延展期」,有強烈的退出需求。同理,其他股東也有類似的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9月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電子信息製造業2025-2026年穩增長行動方案》。其中《方案》指出,聚焦行業垂直領域場景,切實推動算力轉換為生產力,打造以跨平臺計算框架為核心的計算生態,加快對多體系芯片、多類型軟件、多元化系統的兼容適用,提升產業生態主導地位。加強CPU、高性能人工智能服務器、軟硬件協同等攻關力度,開展人工智能芯片與大模型適應性測試。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各地已建基礎設施運營管理水平,強化服務器、芯片和關鍵模塊的兼容適配。

中信證券指出,國產存儲芯片供應商及晶圓代工廠市場份額預期有進一步提升。目前看,國內先進存儲和邏輯晶圓廠擴產需求繼續維持,對於下半年及明年擴產預期快速回升,對國產設備需求顯著拉動。此外,由於採購海外設備難度進一步加大,對於臺積電、三星和海力士,若想進一步擴產,可能會開始尋找國產替代供應商,對國產半導體設備及材料等產業鏈相關公司持續利好。

2.光伏股多數上揚。截至收盤,協鑫新能源(00968)漲8.43%,報0.9港元;福萊特玻璃(06865)漲5.67%,報11.19港元;信義光能(00968)漲2.07%,報3.45港元;凱盛新能(01108)漲1.83%,報4.63港元;協鑫科技(03800)漲1.55%,報1.31港元。

消息面上,據太陽能、金開新能公告,近期多家新能源發電運營商集中收到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太陽能下屬光伏項目公司1-8月收到補貼資金同增232%,達24年全年金額的170%;金開新能1-8月收到補貼資金同增342%、達24年全年金額的190%。

分析指出,在風光項目收益率同時受到收入端市場化交易、成本端反內卷漲價的夾擊而導致收益率承壓的背景下,「集中發放歷史拖欠補貼」是能夠立竿見影地刺激開發商投資積極性的潛在政策手段,也有望對26年國內光伏需求形成一定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9月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電子信息製造業2025-2026年穩增長行動方案》。其中《方案》指出在破除「內卷式」競爭中實現光伏等領域高質量發展,依法治理光伏等產品低價競爭。引導地方有序佈局光伏、鋰電池產業,指導地方梳理產能情況。

中金認為,市場普遍預期9月將是光伏反內卷方案實施的重要節點,觀察整體光伏板塊的表現,7月「反內卷」引發熱烈討論以來,光伏指數並未相較於滬深有顯著超額收益,因此若后續政策落地,板塊標的仍有較大空間。

3.黃金股全線回落。截至收盤,潼關黃金(00340)跌8.93%,報2.04港元;中國黃金國際(02099)跌7.43%,報115.9港元;靈寶黃金(03330)跌7.19%,報15.39港元;赤峰黃金(06693)跌4.84%,報27.12港元。

消息面上,9月4日,現貨黃金直線跳水,現貨黃金一度跌破3520美元大關,最新報3531.89美元/盎司,日內跌0.77%;COMEX黃金期貨最新報3588.3美元/盎司,日內跌超1%。寶城期貨認為,上周五以來貴金屬有加速上行趨勢,主要是內外權益市場表現開始疲軟,這很大程度上使市場的避險需求有所升溫,資金可能開始輪動,貴金屬的避險溢價有所上升。此外,當前市場焦點集中在美國8月非農就業數據。這是9月份美聯儲議息會議前最后一次非農數據,預計將對9月份降息產生關鍵影響。

熱門異動股

1.中創新航(03931)全天走強,截至收盤,漲13.81%,報24.72港元,成交額9.19億港元。

消息面上,近日,據印度Ashok Leyland官網消息,Ashok Leyland宣佈將投資開發並製造面向汽車與非汽車應用場景的下一代電池產品,包括儲能系統解決方案。印度商用車製造商Ashok Leyland宣佈與中創新航達成長期獨家合作伙伴關係,將在未來7-10年內投資超5000億盧比(404.5億人民幣)建設電池製造項目,以滿足汽車和儲能系統領域的需求,並推動印度建立本地化電池供應鏈。

據悉,中創新航正在加速全球化產能佈局,目前其泰國Pack工廠已穩定交付;葡萄牙基地已於2025年一季度破土動工,該項目投資超150億元,計劃2027年投產,預計年產能達15GWh。

2.華領醫藥-B(02552)績后持續走高,績后累漲逾40%,截至收盤,漲14.75%,報4.59港元,成交額1.94億港元。

近日,華領醫藥公佈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期內,華堂寧®銷量達176.4萬盒,同比增長108%,淨銷售額2.174億元,同比增長112%。值得一提的是,與拜耳終止獨家推廣服務協議后,公司確認一次性遞延收入12.435億元,上半年實現盈利11.839億元,首次在業績期內盈利,標誌着其商業化轉型成效顯著。同時,生產規模擴大與運營效率提升推動毛利率升至54.2%,同比增長7.7個百分點,盈利向好趨勢明顯。

3.安能物流(09956)逆市走強,截至收盤,漲10.61%,報9.07港元,成交額1.8億港元。

在零擔物流行業深陷價格戰泥潭的背景下,安能物流交出一份超預期的2025年中報答卷。近日,安能物流發佈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期內實現零擔貨運總量682萬噸,同比增長6.2%;營業收入56.25億元,同比增長6.4%;經調整淨利潤4.76億元,同比增長10.7%;毛利和毛利率分別達8.8億元和15.6%。同時,公司還發布了其上市后的首次分紅方案,中期分紅派息率為50%。

在服務品質提升方面,公司一方面聚焦產品端,推動「3300王牌產品」升級,使之成為拓展高毛利的中小票市場的利器,上半年公司300kg以下貨量同比增長18.2%,利潤水平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安能還着手品質落地,通過發起品質「百日涅槃戰」,從收轉運派籤服務全鏈條入手,強化品質升級責任閉環,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4.胡桃資本(00905)股權高度集中,截至收盤,跌36.36%,報1.4港元,成交額1771.57萬港元。

消息面上,香港證監會表示,最近曾就胡桃資本股權分佈進行查訊,顯示有十九名股東合共持有1.47億股股份(相當於已發行股13.98%),另有5.88億股股份(佔已發行股份56.01%)由公司行政總裁持有。上述有關股權合計已相當於已發行股份的94.65%。因此,該公司只有已發行股本5.35%由其他股東持有。公司表示,確認8月25日及9月3日,不少於25%的公司已發行股份乃由公眾人士持有,且公司能夠遵守聯交所證券上市規則項下公眾持股量規定。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9月2日,該公司股價收報2.28港元,較今年3月28日收市價0.415 港元高出449%。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