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4 15:09
來源:環球網
【環球網消費綜合報道】隨着2025年半年度報告披露收官,中國航空運輸業呈現出鮮明的「冰火兩重天」格局。民營上市航司憑藉靈活的運營策略和成本控制能力,全線實現盈利;而國有三大航則仍在虧損,虧損同比有所收窄。這一分化格局,不僅揭示了航司間的結構性差異,也預示着民航業在經歷深度調整后,正迎來行業重塑。
業績分化顯著:民企全線盈利,國企艱難減虧
2025年上半年,航空業整體在油價下跌帶來的成本緩解下,盈利能力同比有所改善,但復甦進程並不均衡。數據顯示,中國國航、中國東航、南方航空三大國有上市航司雖均實現營收同比增長,但淨虧損合計近48億元,仍在為走出虧損而努力。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民營航司陣營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海南航空成功扭虧為盈,吉祥航空、春秋航空、華夏航空均實現盈利。其中,吉祥航空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0.67億元,同比增長1.02%;歸母淨利潤5.05億元,同比增長3.29%。春秋航空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3.04億元,同比增長4.35%;歸母淨利潤11.69億元,同比下降14.11%;基本每股收益1.2元/股。華夏航空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6.10億元,同比增長12.41%;歸母淨利潤2.51億元,同比增長858.95%,華夏航空淨利潤同比激增超過8倍。民營航司全線盈利的亮眼表現,展現了其在市場變化中的強大適應性和盈利韌性。
東方IC
機隊結構差異成關鍵,靈活性與成本控制成勝負手
對於業績恢復的顯著差異,業內專家分析認為,核心原因在於航司機隊結構的根本不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教授郭佳指出,國有三大航機隊結構複雜,寬體機佔比高,在國際航線尚未完全恢復的背景下,高成本的寬體機運營成為其盈利恢復的主要拖累。而民營航司機隊規模相對精簡,能夠更積極地控制成本,更靈活地調整戰略方向,從而更快地實現盈利修復。
航司多措並舉謀未來
作為全年業績的關鍵窗口,2025年暑運(7—8月)數據喜人。全國民航累計運輸旅客1.47億人次,日均237萬人次,同比增長3.6%,並在8月15日創下歷史新高。然而,繁榮的景象背后,「量升價降」的隱憂卻如影隨形。多家航司在業績説明會上坦言,暑運期間客運量與客座率雖同比提升,但票價水平有所下滑,導致客運利潤與去年相比差距明顯。
面對「量升價降」的困局,2025年8月,由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牽頭編制的《航空客運自律公約》正式發佈,為行業協同、穩定價格提供了指引。
中國國航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積極配合反內卷要求,維護市場價格穩定,並看好「金九銀十」及后續冬春航季的市場機會。南方航空則計劃通過優化銷售節奏、豐富客源結構、搶抓貨運旺季等多措並舉提升效益。吉祥航空等民營航司也紛紛表態,將持續優化成本結構與航線網絡佈局。
可以預見,民航業的競爭邏輯正從單純的價格戰,轉向對樞紐資源、產品創新和成本控制的綜合比拼。那些能夠率先走出困局的航司,將在未來的市場格局中佔據更有利的位置。(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