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東莞證券-醫藥生物行業2025年中報業績綜述:多數細分板塊業績承壓,關注業績改善方向-250904

2025-09-04 15:47

(來源:研報虎)

投資要點:

  2025H1行業整體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同比有所下滑。2025H1,SW(2021)醫藥生物行業實現營業總收入1.23萬億元,同比下滑2.7%,增速同比下滑2.4個百分點;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91.5億元,同比下降3.9%,增速同比下滑1.7個百分點;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826.7億元,同比下滑13.2%,增速同比下滑17.7個百分點,2025H1行業整體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同比均有所下滑。

  多數細分板塊2025H1業績同比有所下滑。2025H1,醫藥生物行業三級細分板塊中,收入端醫療研發外包、其他生物製品、其他醫療服務、醫療耗材、醫院和線下藥店同比正增長,利潤端醫療研發外包、其他生物製品、醫藥流通、其他醫療服務和線下藥店板塊同比正增長。與上年同期增速相比,多數細分板塊2025H1收入增速和淨利潤增速均同比有所回落。

  多數細分板塊2025Q2整體業績同比有所下滑。2025Q2,醫藥生物行業三級細分板塊中,收入端僅醫療研發外包、其他生物製品、其他醫療服務、醫療耗材和醫藥流通同比有所增長,利潤端僅其他生物製品、醫療研發外包、醫藥流通、化學制劑、線下藥店和中藥板塊同比有所上升。

  投資策略:醫藥生物行業2025H1整體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同比都出現了小幅下滑,2025Q2,行業多數細分板塊業績同比有所下滑,部分板塊盈利能力有所企穩。從整體估值上看,截至2025年9月4日,行業整體PE(TTM,整體法)約為56.95倍,相對滬深300整體PE倍數為4.31倍,近期行業整體估值有所提升,目前整體估值處於近幾年中位水平。細分板塊方面,隨着多數化學制劑大品種被納入集採,集採對於化學制劑板塊影響邊際縮減。目前國內創新葯公司經過多年研發投入,陸續進入收穫期,新葯出海授權金額不斷創新高,創新葯業務開始為創新葯企業貢獻業績。創新葯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代表,丙類醫保目錄加速推進,在支付端支持創新葯發展,創新葯板塊情緒有望迎來回暖。在政策紅利釋放、技術迭代加速與臨牀需求擴容的多重驅動下,創新葯賽道正迎來結構性投資機遇。后續建議關注:創新葯:恆瑞醫藥(600276)、貝達藥業(300558)、華東醫藥(000963)等;醫療設備:邁瑞醫療(300760)、聯影醫療(688271)、澳華內鏡(688212)、海泰新光(688677)、開立醫療(300633)、鍵凱科技(688356)、歐普康視(300595);醫藥商業:益豐藥房(603939)、大參林(603233)、一心堂(002727)、老百姓(603883)等;醫美:愛美客(300896)、華東醫藥(000963)等;科學服務:諾唯贊(688105)、百普賽斯(301080)、優寧維(301166);醫院及診斷服務:愛爾眼科(300015)、通策醫療(600763)、金域醫學(603882)等;中藥:華潤三九(000999)、同仁堂(600085)、以嶺藥業(002603);生物製品:智飛生物(300122)、沃森生物(300142)、華蘭疫苗(301207)等;CXO:藥明康德(603259)、凱萊英(002821)、泰格醫藥(300347)、昭衍新葯(603127)等。

  風險提示:行業政策不確定性、研發低於預期、行業競爭加劇風險、產品安全質量風險和降價風險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