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上海實業控股(00363)中報解讀:過濾「噪聲」,不改長線成長底色

2025-09-04 14:48

「倘若你沒計劃持有一隻股票十年,便不必考慮擁有它十分鍾」。巴菲特的這句價值投資箴言,在上海實業控股(00363)的股價走勢與資金流向中,得到了生動印證 。

智通財經APP注意到,上海實業控股股價自2022年10月股價觸及5.18港元低點后,開啟上行通道,截至2025年8月最高上漲至15.32港元,期間最大漲幅達195.8%。資金層面的認可同樣明確,今年以來南向資金對上海實業控股持倉整體呈震盪上行態勢,8月持股數量一度突破6400萬股,持股比例升至5.9%。股價與資金的雙重向好,本質是市場用「真金白銀」投票,認可公司穿越周期的長期價值。

image.gif

長期投資者能夠獲得這樣的穩健回報,首先是以合理價格買入具備長期價值的標的,當初佈局上海實業控股的投資者,正是看中其多元業務的抗風險能力與穩定的分紅預期,才抓住了這輪收益。其次是在長期持有中規避「噪聲」干擾。所謂「噪聲」,就是那些無法反映企業內在價值,卻容易打亂理性決策的信息或因素。

近期,「噪聲」來襲。上海實業控股披露的2025年中期業績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94.76億港元,同比下降8.6%;歸母淨利潤10.42億港元,同比下降13.2%。受業績影響,上海實業控股股價短線跟隨大盤調整。站在投資者的角度,若想守住長期持倉的信心,關鍵在於穿透營收利潤雙降的數據表象,理清數據背后究竟是動搖長期價值的風險,還是影響短期投資情緒的「噪聲」。

非經營性因素主導短期業績承壓

據財報,上海實業控股上半年收入和盈利下跌,主要分別由於房地產業務交樓結轉銷售較去年同期減少,以及房地產存貨跌價計提大額撥備及投資物業公允值減少。

房地產業務的周期性承壓拖累業績的主要因素。上半年國內房地產行業仍處於「去庫存、調結構」的轉型階段,企業交樓結轉項目同比減少,同時基於審慎會計準則,上海實業控股對部分項目存貨及投資物業計提合計11.5億港元減值撥備,拉低了整體盈利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此類減值屬於行業共性動作,同期多家房企均因類似調整導致盈利波動。上海實業控股的應對已顯主動,7月,公司通過出售泉州三項房地產資產回籠20.5億元人民幣,既優化了資產結構,也為后續聚焦核心區域佈局騰挪了空間。

展望后市,儘管國內穩經濟政策持續發力,房地產行業邊際改善信號顯現,但市場尚未顯著回暖,上海實業控股房地產業務后續發展情況仍有待進一步觀察。公司管理層在中期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公司將重點從兩方面推進房地產業務發展:一方面聚焦核心城市的城市更新,重點在上海等核心區域積極尋覓優質機會;另一方面,通過發行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進一步提升房地產業務的資產管理能力與物業管理水平。

智通財經APP注意到,粵豐環保私有化帶來的短期賬面影響,是導致上海實業控股上半年利潤下滑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上海實業控股旗下基建環保業務中,由於粵豐環保於2025年5月完成私有化,上海實業控股間接持有的全部4.75億股粵豐環保股份以每股4.9港元的價格註銷,並提前贖回可交換債券,本金、利息及提前贖回補償金額合計約17億港元,合計回收約40億港元的現金。儘管本期因出售股權產生5683萬港元虧損,但這一結果源於會計覈算方法的影響。公司採用權益法記賬,長期持有期間粵豐環保的業績波動未直接計入利潤,但也導致股權出售時的成本基數相對較高,從而產生短期賬面虧損。

若拋開短期賬面波動,從長期投資回報來看,粵豐環保項目的價值顯著。上海實業控股管理層表示,自投資粵豐環保以來,公司通過歷年分紅獲得的收益已超過初始投資的50%,疊加本次私有化回籠的40億港元現金,整體投資回報率十分可觀。

這一投資案例充分體現了上海實業控股「長期佈局、價值投資」的策略,即不追求短期股價波動收益,而是通過長期持有優質資產,獲取穩定分紅與資產增值收益,最終實現良好的投資回報。興業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公司通過處置資產迴流現金,不僅優化了現金流結構,也為后續的業務拓展與分紅提供了保障。

財務結構優化,穩定派息彰顯長期信心

智通財經APP注意到,上半年,上海實業控股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維持在285億港元的較高水平。公司合理運用資金,重點強化可持續發展能力。在負債端,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有息負債降至585.1億港元,較2024年底減少10億港元;淨負債比率由2024年年末的65.12%下降至2025年6月末的60.99%,負債結構持續優化。

同時,公司融資成本顯著下降15%至8.75億港元,這既得益於有息負債規模的縮減,也與市場利率下行、公司融資結構優化密切相關。國信證券研報分析認為,隨着國內及境外利率的進一步下降,上海實業控股融資成本仍有下降空間,將進一步減輕財務負擔,提升盈利水平。

充裕的現金流保障,為分紅提供了穩固的「安全墊」,使上海實業控股高質量兑現股東回報。2025年中期,公司每股派息42港仙,與去年同期持平,派息總金額達4.57億港元,派息率由去年同期的38%提升至43.8%。公司在業績短期調整期維持分紅並提升派息率,凸顯其對股東承諾的兑現力度,也反映出公司管理層對自身業務前景的信心,為投資者長期持有提供了重要依據。

「周期互補」的業務生態,構築抗風險護城河

上海實業控股的長期投資價值在於不同業務板塊的周期互補性,這一優勢在2025年上半年體現得尤為明顯。當房地產業務周期性承壓時,基建環保業務的抗周期屬性,成為穩定盈利的「壓艙石」;消費品業務以成長屬性成為利潤的增長引擎,從而形成「下行期有託底、上行期有增量」的對衝效應。這種周期互補帶來的抗風險能力,是單一業務企業難以具備的,也為企業在複雜市場環境中保持穩定分紅與長期發展提供了底層支撐。

上半年,基建環保業務貢獻分部淨利潤9.33億港元,佔公司業務淨利潤的92.2%。細分來看,上實環境作為公司水務環保業務的核心平臺,上半年實現收入31.77億元人民幣,歸母淨利潤3.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1%。上實環境盈利增長主要得益於融資結構優化,財務費用同比下降12.5%。收費公路業務繼續為公司帶來穩定的現金流,上半年實現通行費收入10.19億港元,淨利潤5.48億港元,分別同比增長5.1%和0.5%。

image.gif

消費品業務上半年實現淨利潤4.03億港元,同比增長26.0%,佔公司業務淨利潤的39.8%。其中,南洋菸草表現尤為突出,實現銷量達74.6萬箱,同比增長31.1%;實現收入12.73億港元,淨利潤3.37億港元,分別同比增長16.4%和20.0%。大健康業務上半年實現淨利潤1.41億港元,同比大幅增長118.4%。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上藥集團的優異表現,期內實現淨利潤8.3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5%。

展望2025年下半年及長期發展,上海實業控股有望藉助多重政策機遇持續聚焦核心賽道,優化業務結構,實現業務的穩步增長與價值的持續提升。

例如,在水務環保領域,國家對生態環保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污水處理、固廢處理等領域的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公司憑藉領先的行業地位與豐富的項目儲備,有望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雙碳」目標下,環保基建行業迎來長期發展機遇,具備技術與資源優勢的企業將充分受益,上海實業控股在環保領域的佈局,正契合這一長期趨勢。

消費品業務將持續推進南洋菸草的海外市場拓展,尤其是免税渠道的佈局,同時推動永發印務向煙包、藥包、電子煙包裝等高附加值領域轉型。大健康業務將依託上藥集團的資源優勢,進一步拓展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機會,培育新的增長極。

投資層面,公司通過處置資產回籠的現金,將為后續佈局新的優質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管理層表示,將繼續秉持「價值投資」理念,尋找基建、環保、消費等領域的優質投資標的,通過長期持有與精細化管理,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為股東創造更高的投資回報。

綜上所述,從2025年中期業績來看,上海實業控股業績雖短期受房地產業務短期調整與減值計提影響,但核心業務板塊表現穩健,財務狀況持續優化,長期投資回報與分紅能力仍具吸引力。基建環保業務的「壓艙石」作用、消費品業務的「增長引擎」效應、財務結構的持續改善,以及穩定的分紅政策,共同構成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隨着國內穩經濟政策的持續發力,以及公司對核心業務的聚焦與優化,上海實業控股有望實現長期穩健發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