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海爾收購汽車之家 一個賣冰箱的買它干啥

2025-09-04 00:05

收購汽車之家?海爾,你是來真的啊。

前幾天,汽車之家的公告里傳來一則 「 內幕消息 」 。説的是,海爾對其的收購已經全部完成。

花了 6 個月時間和 18 億美金(大約 130 億人民幣),海爾終於從中國平安手里,拿下了汽車之家 43.0% 的股份,成為汽車之家的控股股東。

雖然中國平安旗下的雲辰資本還佔了 5.1% 的股份和一個董事會席位,但這波操作下來,汽車之家的 CEO 換成了海爾系,相信不久后就會有大動作。

讓我猜猜,會不會以后你在汽車之家上搜車,彈出的不是留資頁面,而是海爾或者卡泰馳(海爾旗下二手車平臺)的廣告?

總之,家電企業收購汽車之家,比之前的金融公司更耐人尋味。

更別說,如今的汽車之家有點像李想走后的泡泡網,已經步入黃昏。從 2020 年到 2024 年,財務狀況穩步下跌,營收從 86.6 億降到 70.4 億,利潤也從 34.1 億降到 16.8 億。

僅僅是換個主人,就能挽救如今的汽車之家?我反正不太信。

畢竟當年,汽車之家因為廣告氾濫、水軍遍地,發生過嚴重的信任危機。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論壇里的 「 偽人 」 與日俱增,各種評論有點不似人話。有價值的負面表達,可能面臨的不是被刪稿就是遭到集體炮轟,一些反應質量問題的帖子,都會有人跟一句 「 我的就沒這樣 」 。

堪比不良網站的橫幅廣告也就算了,動不動就留資的彈窗我也忍了,但內容質量越來越低,成了車企請演員自嗨的馬戲場,這就真忍不了。

那汽車之家為啥變味兒了呢?我覺得和它背后的股權更迭不無關係。

其實一開始,汽車之家的商業化是比較剋制的。

2005 年,汽車之家只是一個汽車愛好者論壇,因為沒有推廣費用,內容也比較客觀中立。

李想完全靠着汽車數據、圖庫這些實用功能,讓汽車之家超越了愛卡,成為汽車垂媒的龍頭老大哥。

但好景不長,在 2008 年,董事會內部對於 「 商業化 」 產生激烈矛盾。

李想希望的是先讓用户爽,再考慮賺更多錢,但這個策略,讓一些老股東坐不住了,發動了一場針對李想的 「 叛變 」 。

最后,李想雖然保住了在汽車之家的位置。但代價是,澳洲電訊開始介入汽車之家,成了新的控股股東,汽車之家最終還是在商業化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就比如説在 2009 年,出現了萬惡的線索銷售業務。

本質上,這就是販賣用户信息,給經銷商門店賺取利潤。

只要你在汽車之家上留下號碼,那你這個月估計都會收到周邊經銷商電話的狂轟亂炸,甚至一些明確拒絕過的號碼也會在系統里歸入 「 戰敗電話 」 ,專門給新人銷售用來練習,就算過了一年半載,還是會被問是否買車。

以至於當時有個比較狠的損招,你看誰不爽,就把它電話掛在汽車之家。。。

雖然噁心,但線索這個套路確實讓汽車之家賺的盆滿缽滿,最終汽車之家在 2013 年美股上市。

前幾天李想還在老羅的節目里説,「我最痛苦的一件事情,就是汽車之家從 2009 年以后太容易了,沒有遇到過任何的競爭。」

可能是真的很痛苦吧,最后李想在 2015 年離開汽車之家,去造增程 SUV 去了。

而到了 2016 年,澳洲電訊因為主營業務下滑,又把汽車之家的股份賣給中國平安。要知道這位金融巨頭更不是什麼善茬,它收購汽車之家,就是奔着做汽車金融來的。

除了深度綁定平安的金融產品,一切以 KPI 為導向的企業文化,也讓汽車之家的圖文內容越來越 「 水 」 ,口碑快速下滑。

於是就出現了咱們最開頭説的這一幕。

而且幽默的是,擁有汽車之家后,平安在車險市場的份額並沒有超越人保,反而是汽車之家陷入了困局,不管是媒體廣告業務,還是線索交易收入,都已經大不如前。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平安。一個原因是,汽車門户網站本身就是一個夕陽行業。

根據 QuestMobile 發佈的《2025全景生態流量半年報告》,汽車資訊 APP 的用户規模正在不斷萎縮。

如今大夥兒買車,肯定不會再看汽車之家上的小編怎麼誇,而是看看抖音、小紅書上的車評人或者真實車主如何評價。

所以就是惡性循環,觀眾不愛看你的內容,車企也不愛投你廣告,汽車之家能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已經很不錯了。

但不巧的是,字節系的懂車帝通過把抖音的玩法帶入汽車垂媒,讓汽車之家更加雪上加霜。

比如同樣是做內容、推廣告,汽車之家更關注圖文,而懂車帝早就轉型短視頻了。

懂車帝不僅用算法鼓勵用户自己做,官方也同樣砸錢去推冬測、夏測這樣的高成本欄目。雖然現在這些也是爭議滿滿,但從視頻質量上説,足夠薄紗汽車之家。

后來汽車之家想推出自己的節目,卻因為缺少其他平臺推流,有點不太出彩。

而另一方面,在線索交易上,汽車之家的模式也徹底落后了。

汽車之家給經銷商提供的線索是 CPT 模式,也就是以使用時長來計算費用,一般經銷商通過包年來獲取汽車之家上瀏覽某品牌汽車的用户信息。

一旦線索質量下滑,經銷商只能怪罪於廠家沒有做好營銷,所以車企同樣對這套模式不滿。

而在 2022 年,懂車帝推出了 CPS 模式,沒有年費,成交一輛,算一單的錢,這波直接給汽車之家打了一記耳光。相當於向外宣稱,線索質量差,害銷售半夜打電話,不是車企營銷不給力,就是你汽車之家的問題。

於是,面對懂車帝,汽車之家又是一頓病急亂投醫,不管是 Autohome Space 線下門店,還是重金打造的 VR 看車等等,都沒有太大收益。

所以,現在海爾收購汽車之家,我認為大概率還是很難挽救它。

之前咱們説過,海爾的目的可能是整合汽車之家和卡泰馳的二手車業務,讓海爾在汽車行業更進一步,甚至還能賣賣自己的充電樁,或者構建人車家生態。

但是在本質上,是海爾需要汽車之家,而非汽車之家需要海爾。

這個矛盾,無法解決汽車之家目前遇到的問題。因為所有人都在利用汽車之家,但很少人真正着手去提升汽車之家的用户體驗。

從李想離開后,這件事已經很少被提起了,但它卻成了汽車之家的最大症結。

如果一家媒體失去用户的支持,換更多的股東,也只能是擊鼓傳花。

說白了,汽車之家需要的從來不是錢,而是一個能轉危為安的未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