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4 08:35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李曉紅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中國製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加速躍遷,對金融支持提出更高要求。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金融「活水」精準灌溉新型工業化吹響了行動號角。
這一政策的落地生根,離不開金融科技的深度賦能。金融壹賬通以科技為紐帶,擔當起政策要求與產業需求、金融服務與實體發展之間的關鍵 「連接器」,助力金融機構更精準、高效地服務於新型工業化的實踐。
連接數據與信用,疏通產業鏈金融「血脈」
在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中小微企業與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難題尤為突出。這類企業「輕資產、缺抵押」,常在引進先進設備、承接大訂單等節點急需資金,而傳統信貸模型因難以識別其技術實力與成長性,導致金融資源與實體需求錯位。
《意見》針對性提出,鼓勵金融機構基於「數據信用」和「物的信用」,為鏈上中小企業提供服務,推動中小企業融入產業鏈發展生態。
金融壹賬通的技術賦能實踐,正切中這一方向。其推出的數字SME信貸系統,通過預置產業鏈風控模型,整合納税、水電消耗等多維數據,實現企業精準畫像與信用評估,優質中小微企業即使缺乏傳統抵押物,也可憑藉「數據信用」獲得融資支持。
數字金融為橋,與產業升級同頻共振
製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過程中,產業端的升級節奏持續加快,對金融服務的響應速度、適配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完成自身的數字化適配,實現服務升級。這既是產業變革對金融的必然要求,也是《意見》「強化數字金融賦能」部署的核心指向。
作為「連接器」,金融壹賬通在數字金融層面持續創新,構建了涵蓋數字化銀行、數字化保險及加馬平臺的全方位整合技術方案,從業務場景到底層支撐,助力金融機構加快數字化轉型,構建與產業升級相匹配的新型服務能力。
在夯實數據基礎方面,金融壹賬通通過「湖倉一體」架構與隱私計算技術,構建安全高效的數據協作生態,實現跨機構數據「可用不可見」。同時,金融壹賬通的加馬平臺整合「AI+數據」實現多維度技術突破,其AI視覺系統融合指紋識別與實時黑名單篩查,有效防範深度偽造風險,併兼容鴻蒙等國產系統,為數字金融服務的安全性、適配性提供了底層保障。
技術突破的核心點在於轉化為實際服務效能。金融壹賬通的「端到端數字化產險解決方案」將AI及先進分析能力深度融入承保全流程,某全國性財險公司引入該方案后,依託VoLTE和AI圖像識別,理賠效率提升25%。
數字賦能的價值最終要落到金融與產業的協同上。目前,金融壹賬通已服務中國100%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99%城市商業銀行及多數險企,構建起廣泛覆蓋、深度聯動的服務網絡,不僅推動產業數據與金融資源的高效對接,更為數字金融與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同頻共振」提供支撐。
「破壁」跨境貿易,搭建內外循環金融橋樑
《意見》提出,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這不僅着眼於流程簡化,更在於推動跨境金融服務與產業全球化佈局實現深度協同。
跨境金融面臨的首要挑戰是建立可信的數字身份與行為追溯機制。金融壹賬通旗下深圳CA(深圳市電子商務安全證書管理有限公司)具備粵港電子簽名互認資質,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一問題,其運用智能視覺與區塊鏈技術實現身份信息的跨境存證與互認,已為超400萬用户提供認證服務,構建起跨境金融的可信基石。
與此同時,金融壹賬通積極擴展技術及生態系統合作網絡,為跨境金融創新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數字解決方案。在東南亞、中東及非洲等新興市場,金融壹賬通提供核心系統現代化、跨境貿易金融、智能風控、車生態平臺等六大數字化解決方案。截至2025年6月,其境外業務已覆蓋20個國家及地區,服務超200家客户,這些實踐經驗正在反哺國內企業出海金融服務能力的提升。
築牢技術底座,夯實金融支撐體系根基
《意見》提出,「到2027年形成支持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成熟金融體系」。這一目標需金融機構構建新型服務能力,而金融壹賬通的技術佈局,正為這一能力築牢根基。
在AI技術的深度應用上,其自研智能體平臺實現模型全生命周期管理,既能在高併發場景中保持穩定,又能適配不同金融機構的個性化需求;創新推出的金融RaaS服務模式,讓金融機構按AI應用效果付費,大幅降低先進技術落地門檻,推動AI從「實驗室技術」轉化為服務製造業的實際效能。
這些技術創新與實踐,同時支撐着金融壹賬通對「五篇大文章」的深入實踐。數字金融方面,賦能金融機構全面數字化轉型;科技金融方面,推進信創適配與核心系統替代;綠色金融方面,構建綠色信貸及碳排放數據平臺;普惠金融方面,通過數字化信貸系統提升中小企業融資可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