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3 22:08
核心要點
量子計算公司 IQM 宣佈,已籌集到 3.2 億美元新資金,用於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及推動商業領域擴張。
這家總部位於芬蘭埃斯波的初創公司成立於 2018 年,由一羣科學家組建,目標是在歐洲打造高性能量子計算機 —— 類似谷歌、IBM 等企業在美國研發的量子計算設備。
量子計算機是利用量子力學原理運行的計算設備,能夠解決傳統計算機難以處理的複雜問題。傳統計算機以 「比特」(bit)存儲信息,狀態僅為 0 或 1;而量子計算機使用 「量子比特」(qubit,簡稱 「qubit」),狀態可同時為 0、1 或介於兩者之間的疊加態。其核心優勢在於能處理更龐大的數據量,助力醫療、科學、金融等領域實現技術突破。
IQM 此次融資由美國網絡安全投資公司 Ten Eleven Ventures 牽頭,芬蘭風險投資公司 Tesi 也參與了投資。公司聯合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揚・戈茨(Jan Goetz)表示,這筆融資使這家成立 7 年的企業躋身 「獨角獸」 行列,即估值達到 10 億美元及以上。
該筆投資凸顯出投資者對量子計算領域的關注度正持續攀升。過去一年,IonQ、D-Wave Quantum 等上市量子計算企業的股價迎來大幅上漲:過去 12 個月,IonQ 股價漲幅近 480%,D-Wave Quantum 股價漲幅更是超過 1400%。
戈茨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採訪時表示:「若將我們與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直接對比,從員工規模、營收、專利數量等關鍵績效指標(KPI)來看,我們其實並不落后,完全有能力在這一層面展開競爭。」
戈茨稱,IQM 自創立以來已取得長足發展。目前公司在全球擁有 350 名員工,不僅搭建了財務和銷售團隊,還在埃斯波設立了工廠,專門用於生產量子計算機。
歐洲與美國:量子計算領域的競爭格局
目前歐洲已有多家企業涉足量子計算研發,除 IQM 外,還包括 Pasqual、Quandela 等公司。但這些歐洲企業的規模尚未達到美國同行的水平。
今年早些時候,歐盟委員會負責技術事務的官員亨娜・維爾庫寧(Henna Virkkunen)在演講中指出,歐洲量子計算初創公司往往因缺乏私人資本而難以擴大規模。她提到,歐盟獲得的全球私人投資僅佔 5%,而美國這一比例高達 50%。
IQM 的戈茨表示:「若觀察歐洲高校孵化的深度科技領域,會發現這里自然孕育了大量初創公司 —— 畢竟歐洲有眾多頂尖高校。但問題在於,這些公司很難實現規模化發展。」
「如今我認為存在一種風險:美國企業估值居高不下,它們可能會利用自身高昂的股價推動併購整合。」 事實上,IonQ 已在今年 6 月宣佈,將以近 11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英國量子計算初創公司 Oxford Ionics,此次交易的對價主要以股票形式支付。
IQM 的業務現狀與未來規劃
截至目前,IQM 已累計售出 15 台量子計算機。公司主要推出兩款產品:旗艦機型 「Radiance」,以及面向高校的經濟型量子計算機 「Spark」。
展望未來,IQM 計劃突破硬件領域的侷限。戈茨表示,公司將動用部分融資資金開發一款軟件平臺,讓非量子計算領域專業人士的開發者也能便捷使用量子計算技術。
IQM 的另一核心目標是推進全球化佈局,計劃擴大在美國和亞洲市場的商業運營與銷售團隊規模。戈茨透露,IQM 目前已在亞洲售出兩臺量子計算機(分別位於中國臺灣地區和韓國),近期還在美國售出了首臺設備。
儘管未來 IPO(首次公開募股)可能是 IQM 的選項之一,但戈茨強調,公司目前暫無上市計劃,並補充稱私人市場仍有 「具有吸引力的融資渠道」。
戈茨表示,IQM 的最終目標是 「打造一家可持續、盈利的企業,使其成為一家能夠長期立足、並在漫長歲月中影響計算領域未來發展的公司」。
他補充道:「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將不惜一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