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光大海外】匯聚科技首次覆蓋報告

2025-09-03 08:05

【特別提示】本訂閲號中所涉及的證券研究信息,均取自於光大證券已正式外發研究報告,由光大證券海外研究團隊(TMT/消費/醫藥/製造等)編寫,僅面向光大證券專業投資者客户,用作新媒體形勢下研究動態的宣傳。研究報告有時效性,任何研究報告內容僅代表報告外發時特定時點的研究信息匯總,任何關於研究報告、研究觀點的解讀,請聯繫對口銷售或具體研究員。非光大證券專業投資者客户,請勿訂閲、接收或使用本訂閲號中的任何信息。本訂閲號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光大證券研究所不會因關注、收到或閲讀本訂閲號推送內容而視相關人員為光大證券的客户。

報告發布信息

報告標題:《精密線纜解決方案商,立訊控股賦能「數據中心+汽車」業務發展——匯聚科技(1729.HK)首次覆蓋報告

報告發布日期:2025年8月27日

分析師:付天姿(執業證書編號:S0930517040002)

分析師:王贇執業證書編號:S0930522120001

聯繫人:沈昱恆

📚27頁首次覆蓋報告,全市場首家覆蓋精密線纜方案商匯聚科技(1729.HK)。詳細梳理在立訊精密賦能下,數據中心和汽車等細分板塊業務未來增長空間、Leoni K帶來的業績彈性!

💡雲廠商Capex高增,公司有哪些數據中心相關業務有望受益?如何看待數據中心相關業務未來收入及利潤增速?

💡詳細梳理公司與控股股東立訊精密收購德國著名汽車線纜商Leoni K(150億港幣收入體量)始末,未來Leoni K對公司業績貢獻有多大空間?

💡除數據中心相關業務及汽車外,醫療設備、特種線等高附加值業務增長空間如何?是否能構築公司新一輪增長曲線?

📈 25年公司數據中心相關業務——數據中心線/特種線/服務器業務有望保持100%/200%/40%高增速,Leoni K有望於26年並表貢獻利潤。立訊協同&賦能關聯公司的示範作用下,「數據中心+汽車線束」業務具備非常大的想象空間!歡迎預約【光大海外】深度路演!

匯聚科技是一家定製電線互連方案供應商,立訊精密是控股股東。公司成立於2017年,並於2018年上市。2022年,立訊精密通過其境外全資子公司收購匯聚科技74.67%股權,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公司業務佈局多元,形成線組件、數字電線及服務器三大板塊,服務於電信、數據中心、工業、醫療及汽車領域。FY2024公司營業收入73.9港元,同比+53.1%;毛利潤10.8億港元,同比+58.6%;淨利潤4.5億港元同比+62.7%,業績提升主要係數據中心、網絡電線、特種線與服務器等分部的收益增加。

AI市場強勁增長推動公司AI相關業務發展IDC數據顯示,全球AI市場正經歷強勁擴張,2024年AI相關投資3,158億美元,預計2028年將突破8,159億美元。AI算力維持景氣將深度賦能公司相關業務:1)電線組件業務下的數據中心分部受益於AI算力需求增長FY2024營收12.14億港元,同比+53.4%,高速連接組件(如SFP、SAS等銅製組件與各類光纖組件)需求持續釋放;2)數字電線業務中網絡電線特種線營收協同躍升FY2024分別為11.8億yoy+49.6%)2.4億港元yoy+207.8%)AI驅動數據中心升級與建擴張,拉動網絡電線Cat 7/7A高速電線及特種線需求提升3)服務器業務FY2024營收31.9億港元,同比+42.9%,佔公司總營收43.1%,精準卡位AI服務器高增長賽道成為公司收入新支柱。三大業務協同共振,承接全球算力投資擴張紅利。

智能汽車線纜升級加速立訊精密收購萊尼助推公司汽車業務協同發展全球汽車智能化進程加速對高速、高帶寬汽車數據電纜需求顯著增加,Research and Markets預計2034年全球汽車數據線規模達297億美元。控股股東立訊精密於2024年9月決議對全球汽車線束巨頭萊尼(Leoni AG)進行戰略收購,截至2025年7月10日,除印度相關主體外,其余標的交割工作已完成萊尼汽車電纜解決方案業務部Leoni K)已在公司領導下開展運營。Leoni K2023年營收約為14.64億歐元,淨虧損0.13億歐元2024Q1營收約3.63億歐元,併成功扭虧為盈,淨利潤658萬歐元,后續將通過產能優化與成本管控等措施,全面改善經營狀況。另一方面,公司結合萊尼在線束研發經驗、優質海外客户與全球產能佈局方面的深厚優勢,有望強化在智能汽車核心供應鏈上的全球競爭力。

盈利預測、估值與評級:我們預測公司2025-2027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6.58億、11.12億、14.12億港元,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別為46.0%、68.9%、26.9%。按照2025年8月26日股價,對應2025-2027年37x、22x17x PE,基於:1)AI算力維持景氣度,AI相關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帶動公司數據中心電線組件、特種線纜、服務器ODM業務收入持續高速增長;2)汽車智能化趨勢推動汽車線纜需求高速增長,疊加控股股東立訊精密收購德國線束廠Leoni AG,后續Leoni AG旗下Leoni K汽車線纜業務和公司相關業務有望持續發揮渠道、技術等協同效應。我們認為公司具備一定的標的稀缺性和溢價空間,首次覆蓋,給予匯聚科技「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下游市場需求不及預期風險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AI算力景氣度不及預期風險匯率波動風險。

正文

1

匯聚科技:精密線纜解決方案專家,立訊生態國際化戰略核心支點

1.1、公司簡介及主營業務

匯聚科技有限公司(后文簡稱為「匯聚科技」或「公司」)是一家信譽卓越的定製電線互連方案供應商。公司目前製造及供應各種銅纜和光纜電線組件、數字電線產品、醫療產品及服務器,提供產品定製和代工組裝服務器等服務。下游市場涵蓋電信、數據中心、工業設備、醫療設備、汽車線纜、數字電線及服務器等領域。

公司歷經核心業務深耕積累,目前開啟全球佈局、多元化拓展的戰略轉型新徵程。公司發展歷程可分為以下三階段:

第一階段:成立與上市 (2017 - 2018)匯聚科技有限公司於2017年註冊成立,總部設立於香港沙田科學園。2018年,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碼為 1729.HK

第二階段:業務拓展與市場積累 (2019 - 2021)此階段公司專注於核心業務的深化與市場開拓。主要聚焦於提供定製化電線組件及數字電線產品,服務領域涵蓋電信、數據中心和工業設備等關鍵行業。通過持續投入和努力,公司在這些目標市場積累了重要的客户資源和市場份額。

第三階段:立訊精密收購與戰略轉型 (2022 - 2025)2022年,匯聚科技發生重大戰略轉折。A股上市公司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002475.SZ) 通過其境外全資子公司香港立訊有限公司,收購匯聚科技74.67%的股權,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匯聚科技融入立訊精密生態體。2023年起,匯聚科技開啟全球佈局與多元化拓展。2023年 啟動墨西哥工廠的建設,2024年投產,並於墨西哥成立了全資附屬公司Linkz Mexico,旨在拓展美國和墨西哥市場,增強全球供應能力。同時,持續投資醫療及保健行業,包括投資日本醫療器械公司以及英國一家開發可穿戴觸控技術的公司。20257月,在控股股東立訊精密的戰略協同下,匯聚科技與立訊精密(通過其全資子公司香港立訊及與匯聚科技共同成立的新加坡匯聚)合作,完成了對 Leoni AG 下屬全資子公司 Leoni Kabel GmbH (Leoni K) 100% 股權的收購。Leoni K 主要負責 ACS(汽車電纜解決方案)業務,此舉標誌着匯聚科技繼續進軍高端汽車線纜領域,是公司戰略轉型的關鍵一步。

公司主營業務分為三大板塊:1電線組件業務:包括數據中心、電信、醫療設備、工業設備及汽車。2024年收入為27.83億港元,佔總收入比重37.7%。其中,數據中心業務的收入為12.14億港元,佔總收入比重16.4%;汽車業務的收入為1.58億港元,佔總收入比重2.1%2數字電線業務包括網絡電線和特種線,2024年收入為14.17億港元,佔總收入比重19.2%。其中,網絡電線業務的收入為11.80億港元,佔總收入比重16.0%3服務器業務2024年收入為31.88億港元,佔總收入比重43.1%

1.2股權結構與管理層情況

公司股權集中度高,立訊精密是公司大股東。立訊精密有限公司於2022年成為公司控股股東,截至2024年末持有匯聚科技有限公司70.85%股權。其余股權由管理層柯天然、黃志權、陸偉成、何顯信及陳忠信分別持有1.08%0.87%0.19%0.13%0.09%的股權。匯聚科技有限公司則全資擁有其下屬兩家子公司:華訊電纜有限公司與Time Interconnect Investment Limited

公司核心管理層平均從業經驗超過25年,深度綁定公司成長與行業演進。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柯天然先生1992年加入公司,2017年起掌舵,並擔任香港工業總會轄下醫學工程及創新協會的聯席主席及國際線纜製造商聯盟的理事會成員。首席財務官兼執行董事黃志權先生1994年加入領先工業,2010年重返公司任財務總監,2017年升任現職,系資深國際會計師及香港執業會計師。董事會主席兼非執行董事王來春女士從富士康起步,后創立並領導立訊精密,2022年起擔任匯聚科技董事會主席。首席運營官莊桂榮先生1996年入行,2020年加入匯聚科技,負責核心運營併兼任多家關鍵子公司董事。首席技術官李炳權先生自1993年加入匯聚科技服務至今,是公司技術研發的核心領導者。

2

AI市場增長賦能公司發展,汽車智能化驅動線纜升級

2.1、AI 市場強勁增長,公司業務有望乘勢發展

全球AI投資步入高速增長期。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支出指南(2025 V1版)》,全球AI市場正經歷強勁擴張,2024年全球AI相關IT總投資規模為3,158億美元,並展現出巨大增長潛力,預計到2028年將增至8,159億美元,2023-2028五年CAGR高達32.9%。其中,生成式AI增長尤為迅猛,五年CAGR預計達63.8%2028年市場規模將攀升至2,842億美元,佔全球AI總投資35%

中國AI市場表現突出。受國家層面「人工智能+」戰略驅動,政策明確推動AI與製造業、算力基建及重點領域(如智能網聯汽車、AI終端)的深度融合。IDC預測,中國AI總投資將於2028年突破1,000億美元。中國GenAI(生成式AI)市場同樣高速增長:其投資佔比將從2024年的18.9%提升至2028年的30.6%,對應市場規模超300億美元。

數據中心市場規模突破千億美元,算力規模持續高增長。據科智諮詢統計,在AI發展推進算力基礎設施重構、企業數字化轉型加速雲服務升級以及全球政策紅利支持的三重驅動下,全球數據中心市場規模於2024年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大關,達到1086.2億美元,同比增長14.9%,預計2027年全球數據中心市場規模有望攀升至1632.5億美元,AI相關需求預計將貢獻超60%的新增市場。此外,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應用的強力驅動下,全球算力規模呈現顯著增長。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計算設備算力總規模達1397 EFlops,同比增速54%;預計未來五年增速將持續超過50%,到2030年全球算力規模將突破16,000 EFlops。綜合IDC對智能算力(FP16)和通用算力(FP64)的預測數據,中國整體算力規模預計將在2028年攀升至約2,922 EFLOPS。

AI服務器市場規模高速擴張。AI算力需求持續增長驅動全球AI服務器市場規模顯著提升。據TrendForce預計, 2025年,受持續旺盛需求及高產品均價的共同推動,AI服務器細分市場規模預計將躍升至2980億美元,同比提升45%,佔全球服務器行業總規模的72%。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AI服務器市場規模持續提升,2022年超420億元(同比+20%),並有望於2025年突破600億元,2021-2025年四年CAGR15.8%;AI服務器出貨量同步增長,預計2025年將達48.8萬台,2020-2025五年CAGR26.6%,迎合市場高增長需求。

數據中心分部深度受益,AI基建驅動營收強勁增長。公司電線組件業務主要產品包括銅製電線組件(如SFP、CXP、XFP及SAS連接器)和光纖電線組件,終端應用集中於數據中心、電信網絡營運商等領域。作為公司電線組件業務的核心引擎,數據中心分部受益於全球AI興起,收入表現強勁。FY2024數據中心分部訂單維持高出貨水平,營收達12.14億港元,佔總營收16.4%,相比FY2023(4.1-12.31)同比增長53.4%。展望未來,AI大模型訓練與雲端運算需求將持續驅動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升級,預計加速高速連接組件需求,進一步推升分部增長。

數字電線業務:網絡電線/特種線營收協同躍升,結構升級加速。數字電線業務源於公司2020年對華迅電纜的戰略收購,其核心由網絡電線和特種線兩大分部構成。1)網絡電線分部Cat 5/5e(固定寬帶/消費電子)、Cat 6/6A(企業寬帶/高端設備)及Cat 7/7A(數據中心/企業寬帶)為主力產品,FY2024營11.8億港元,相比FY2023(4.1-12.31)同比增長49.6%主要受益於北美市場擴張(墨西哥工廠落地)及下游需求回暖。2)特種線分部涵蓋工業通訊電纜、HDBT高清線纜及軌交電纜等產品FY2024收入升至2.4億港元,同比增加207.8%。預計AI發展將深度賦能公司數字電線業務:一方面,數據中心升級浪潮加速Cat 7/7A高速產品對低階電線的替代,推動網絡電線份額持續提升;另一方面,AI基建(如智算中心、自動化產線)直接拉動特種線中的工業通訊電纜及高速線纜需求。兩板塊協同受益於全球算力投資擴張周期,收入高增長與利潤率改善趨勢明確,將持續鞏固公司盈利動能。

服務器業務:鑄就公司營收新支柱,契合市場高增長需求。2022年4月,公司將業務拓展至服務器領域,成立全資子公司匯聚服務器科技,採用JDM/ODM模式深度定製數據中心產品,包括AI智能服務器、算力服務器、邊緣服務器、存儲服務器、智能網卡、GPU卡及整機櫃等。該業務收入來自產品銷售及部件轉售佣金,在控股股東立訊精密支持下,近年來該業務迅速成長:自22年5月開展業務以來,FY2022服務器分部營收25.3億港元(22年5月-23年3月,共11個月);FY2023(4.1-12.31,共9個月)因調整財年結算日營收降至22.3億港元(YoY -11.7%),但盈利能力受益於AIGC產品有所改善;FY2024解決供應鏈問題,營收強勁反彈至31.9億港元(YoY +42.9%),佔公司總營收的43.1%。公司AI服務器等核心產品線精準卡位高增長賽道,疊加深度定製能力與JDM/ODM模式,預計未來服務器業務將持續作為重要增長引擎。

2.2 汽車智能化浪潮奔湧,線纜驅動升級

全球汽車產業正經歷一場由電動化、智能化驅動的深刻變革。中國市場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其智能化(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進程尤為迅速。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2022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為1259億元,2023年約為1613億元,2024年約為 2152億元,預測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2721億元。智能駕駛方面,Canalys預計,2025年中國市場L2級及以上功能滲透率將達62%,高速NOA 與城市NOA 分別達到10.8%和9.9%。智能座艙方面,根據蓋世汽車,2023年至2024年,國內乘用車智能座艙的滲透率穩步提升,2024年12月智能座艙裝機量超過200萬套的同時滲透率達到了75.6%。

隨着汽車電子電氣架構向集中式演進,對高速、高帶寬汽車數據電纜的需求顯著增加。集中式架構整合了原本分散的電子控制單元,提升了傳輸效率,但大幅增加了域控制器與傳感器、執行器間數據交互的帶寬需求。汽車數據電纜作為物理傳輸骨干,其高速率、抗干擾能力對保障系統在集中式架構下的實時可靠通信至關重要。根據Research and Markets,預計2025 年全球汽車數據線市場規模達105 億美元,2034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 297 億美元,市場將以 12.2% 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

公司提供全面的汽車線束解決方案公司的汽車線纜產品包括發動機線束、空調線束、目視鏡線束、無線線束、視像線束、剎車燈線束、座椅線束、門鎖線束、主線束、轉向線束、電池線束和燈線束。公司開展汽車線纜業務,FY2021-FY2024汽車線纜部門收入0.88億、1.62億、1.00億、1.58億港元。

立訊精密收購公司后,技術互補與渠道整合驅動汽車業務高速增長。2022年,立訊精密成為匯聚科技控股股東。目前,立訊精密在汽車方面已形成多元化佈局,產品線包括汽車線束、連接器、智能新能源、智能網聯和智能駕艙/控制等。立訊精密汽車業務2024年營收138億元,同比增長48.7%。通過高端互連產品組合的技術互補,結合渠道的戰略資源協同,進一步強化了公司提供設計服務的能力,從而更好地滿足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

控股股東立訊精密於2024年決議收購全球汽車線束巨頭萊尼(Leoni AG)

萊尼成立於1917年,總部位於德國,是全球頭部的電纜、電線和線束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2021年Leoni在全球汽車線束市場排名第四。2023年Leoni AG的營收約為54.62億歐元。立訊精密於2024年 9 月 13 日召開董事會與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收購Leoni AG 及其下屬全資子公司股權的議案》。在股權交割日前,Leoni AG原控股股東L2-Beteiligungs推動Leoni AG旗下業務重組,按兩大板塊分割資產:1)汽車電纜(ACS):由全資子公司Leoni K運營;2)線束系統(WSD):由另一全資子公司Leoni B運營。

具體股權結構安排方面1)WSD 業務相關交易:立訊精密全資子公司新加坡立訊精密以 20,541 萬歐元的交易對價收購 L2- Beteiligungs 持有的 Leoni AG 50.1%股權,對應股份數量 2,505 萬股,Leoni AG 剩余 49.9%股權繼續由 L2-Beteiligungs 持有;2)ACS 業務相關交易:立訊精密全資子公司香港立訊與其下屬控股子公司匯聚科技共同設立新加坡匯聚。其中香港立訊持有新加坡匯聚51%股權,匯聚科技持49%股權。新加坡匯聚以 32,000 萬歐元的交易對價收購 Leoni AG 持有的 Leoni K 100%股權。交割后,匯聚科技間接持有Leoni K 49%股份。

收購原因:困境企業的核心資源價值。2023年Leoni AG淨利潤為負,資產總額29.5億歐元,負債總額22.3億歐元,資產負債率高達75.6%。萊尼公司產能分散,資源利用率低,供應鏈缺乏規模效應。營業成本較高,毛利承壓。從自由現金流角度,萊尼集團2018-2021連續4個財年自由現金流為負,自由現金流承壓。然而,Leoni擁有強大的客户網絡與市場地位。Leoni 覆蓋幾乎全球80%以上汽車品牌,豪華品牌市場核心地位突出。核心大客户均為奔馳、寶馬、大眾等頭部車企。據彭博,2021-2022年Leoni前五大客户為Stellantis、梅賽德斯-奔馳、寶馬、大眾、雷諾。

併購標的財務改善,協同驅動價值重塑。Leoni2023年財務狀況有所改善。據立訊精密公告,2023年Leoni K營收約為14.64億歐元,淨利潤-0.13億歐元。Leoni AG營收約為54.62億歐元,淨利潤為-1.28億歐元。Leoni K營收佔Leoni AG營收約26.8%。2024Q1 Leoni K營收約為3.63億歐元,淨利潤658萬歐元。Leoni AG營收約為12.91億歐元,淨利潤為164萬歐元,轉虧為盈。據立訊精密公告,立訊精密將通過降低物料成本,優化融資利率,減輕萊尼公司財務成本壓力,整合萊尼公司冗余工廠,賦能萊尼;萊尼在線束研發經驗、優質海外客户與全球產能佈局方面均具有深厚優勢,可以快速賦能立訊的海外汽車業務,加速立訊全球化進程。

2025年7月10日,萊尼股份公司宣佈,萊尼汽車電纜解決方案業務部(前文提到的Leoni K)已完成出售,在匯聚科技集團的領導下開展業務。同日,控股股東立訊精密發佈董事會公告,宣佈已通過「新加坡匯聚」向Leoni AG足額支付Leoni K 100%股權的交易款項,並通過「新加坡立訊」向Leoni AG股東L2-Beteiligungs足額支付Leoni AG 50.1%股權的交易款項,均已完成股權所有權變更或收到相應股份過户的證明文件。至此,收購協議項下,除印度相關主體外的其余標的的交割工作已履行完畢,考慮到Leoni K與公司汽車線束業務相似度較高,我們預計公司未來將與Leoni K完成並表。

3

財務分析

FY2019-FY2024公司營業收入持續提升,電線組件與服務器是營收主要來源。FY2024公司營業收入73.9億港元,同比+53.1%。2022年4月,立訊精密收購公司后,提供貸款資助公司將業務拓展至服務器領域,該業務可根據品牌客户需求深度定製,近年逐步成為公司營收新支柱。分業務結構來看,FY2024電線組件、數字電線及服務器業務分別收入27.8億、14.2億、31.9億港元,受益於AI興起,公司電線組件業務與數字電線業務收入高速增長,同比分別提升61.0%、63.7%,服務器業務同比+42.9%。FY2024電線組件業務和服務器業務營收分別佔總營業收入的37.7%、43.1%,是公司營收的主要來源。

公司毛利潤、淨利潤同比大幅上升,毛利率維持穩定。FY2024公司毛利潤10.8億港元,同比增長58.6%;淨利潤為4.5億港元,同比上升62.7%;毛利率為14.6%,同比提升0.5個百分點。盈利能力提升主要係數據中心、數字電線及醫療設備等分部的收入增加。由於服務器行業的更新換代,FY2024數據中心分部及特種線分部的收入分別同比增長53.4%、207.8%;此外,受益於崑山及江西匯聚兩座新廠房的落成,醫療設備電線產品的產能及研發能力顯著提升,醫療設備分部收入FY2024同比大幅提升216.5%。

公司經營費用呈持續上升趨勢,研發費用同比大幅提升。FY2024公司總經營費用5.1億港元,同比提升89.0%,主要原因系1)上一個財年期間僅涵蓋九個月,而本年度則涵蓋十二個月;2)服務器分部因新產品開發導致研發費用增加;3)崑山匯聚及江西匯聚廠房自2023年9月營運以來,醫療設備分部的經營費用提升。

銷售費用率保持穩定、研發費用率大幅提升。FY2024總經營費用率6.9%,同比提升1.3個百分點。其中1)銷售費用0.8億港元,同比提升59.1%;對應費用率1%,同比持平。2)管理費用2.0億港元,同比提升59.9%;對應費用率2.7%,同比提高0.1個百分點。3)研發費用2.3億港元,同比提升143.5%;對應費用率3.2%,同比提升1.2個百分點。

4

盈利預測

4.1、盈利預測

公司收入劃分口徑將業務分為三個大類:電線組件、數字電線、服務器。其中電線組件分部分為數據中心、電訊、醫療設備、工業設備、汽車五個細分板塊;數字電線分部分為網絡電線和特種線兩個細分板塊。由於當前控股股東立訊精密保持對Leoni K控制權,且Leoni K收入體量較大(FY2023收入14.64億歐元),出於謹慎性考慮,我們在盈利預測中僅考慮公司現有業務,儘管Leoni K未來可能與公司並表,但不納入當前預測。我們預測2025-2027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10億、140億、167億港元,同比增長49%、27%、20%。具體拆分如下:

1、電線組件:該業務包含數據中心、電訊、醫療設備、工業設備、汽車。2024年收入27.84億港元,同比增長61%,收入佔比38%。我們預測2025-2027年公司電線組件收入分別為45.16億、58.38億、70.79億港元,同比增長62%、29%、21%。

1)數據中心:數據中心電線組件業務主要產品包括銅製電線組件(如SFP、CXP、XFP及SAS連接器)和光纖電線組件,2024年數據中心分部營收達12.14億港元,同比增長53%,收入佔比16%。AI大模型訓練與雲端運算需求將持續驅動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升級,對高速連接組件強勁需求,進一步推升收入增長。預測2025-2027年數據中心收入分別為24.27億、31.55億、37.86億港元,同比增長100%、30%、20%。

2)醫療設備:2024年醫療設備分部收入8.17億港元,同比增長217%,收入佔比11%。受益於崑山及江西匯聚兩座新廠房的落成,醫療設備電線產品的產能及研發能力顯著提升,2024年公司醫療設備收入大幅增長。我們認為2025-2027年公司醫療設備分佈收入將持續受益於產能擴張和研發能力提升影響,收入維持高速增長,預測2025-2027年醫療設備收入分別同比增長50%、40%、30%,為12.25億、17.15億、22.29億港元。

3)汽車:營收佔比較小,2024年收入1.58億港元,同比增長57%,收入佔比2%。考慮到汽車智能化持續演進,對汽車高速線纜需求持續高增長,疊加控股股東立訊精密收購Leoni AG,汽車線纜業務有望和公司汽車線纜業務形成渠道、技術等協同效應,預計將於2026年完成整合后發揮協同效應。我們預計2025-2027年汽車收入持續增長。預測2025-2027年汽車收入分別同比增長50%、30%、20%,為2.37億、3.08億、3.69億港元。

4)電訊:營收佔比較小,2024年收入5.67億港元,同比增長2%,收入佔比8%。預計2025-2027年收入保持穩定,預測2025-2027年電訊收入分別同比增長5%、5%、5%,為5.95億、6.25億、6.56億港元。

5)工業設備:營收佔比較小,2024年收入0.29億港元,同比增長20%,收入佔比0.4%。預計2025-2027年收入保持穩定小幅增長,預測2025-2027年工業設備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0%、10%、10%,為0.32億、0.35億、0.39億港元。

2、數字電線:該業務包含網絡電線和特種線兩個細分板塊。2024年收入14.17億港元,同比增長64%,收入佔比19%。我們預測2025-2027年公司數字電線收入分別為20.09億、23.52億、26.80億港元,同比增長42%、17%、14%。

1)網絡電線:2024年收入11.8億港元,同比增長50%,收入佔比16%。該業務以Cat 5/5e(固定寬帶/消費電子)、Cat 6/6A(企業寬帶/高端設備)及Cat 7/7A(數據中心/企業寬帶)為主力產品,2024年高增長主要受益於北美市場擴張(墨西哥工廠落地)及下游需求回暖。預計數據中心升級浪潮加速Cat 7/7A高速產品對低階電線的替代,推動網絡電線出貨持續提升,2025-2027年收入保持穩定增長,但由於網絡電線下游主要面向電信、寬帶等成熟市場,預計收入增速低於特種線。預測2025-2027年網絡電線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0%、10%、10%,為12.98億、14.28億、15.70億港元。

2)特種線:2024年收入2.37億港元,同比增長208%,收入佔比3.2%。業務領域涵蓋工業通訊電纜、HDBT高清線纜及軌交電纜等產品。考慮到2024年特種線業務收入低基數,AI算力高景氣度(如智算中心、自動化產線)疊加下游工業、醫療設備等強勁需求拉動特種線中的工業通訊電纜及高速線纜出貨,2025年收入大幅提升,2026-2027年收入保持穩定高速增長,預測2025-2027年特種線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00%、30%、20%,為7.11億、9.24億、11.09億港元。

3、服務器:公司服務器業務包括AI智能服務器、算力服務器、邊緣服務器、存儲服務器、智能網卡、GPU卡及整機櫃等。在控股股東立訊精密支持下,近年來該業務營收高速增長,2024年收入31.88億港元,同比增長43%,收入佔比43%。我們認為公司AI服務器JDM/ODM業務模式精準卡位高增長賽道,預計未來服務器業務將持續作為重要收入支柱。預測2025-2027年服務器收入分別為44.63億、58.02億、69.63億港元,同比增長40%、30%、20%。

公司未披露各項細分業務具體毛利率,2024年公司整體毛利率14.6%,同比提升0.5pct。我們認為,由於數據中心、特種線、醫療設備等高溢價高端產品收入增速較高,營收佔比有望提升,毛利率有望受益於產品結構優化持續提升。預測2025-2027年公司整體毛利率分別為15%、16%、17%。

OPEX費用率方面:我們預計2025-2027年公司整體OPEX費用率分別為7.3%7.4%7.7%具體細分來看

1)研發費用率:2024年公司研發開支2.33億港元,對應研發費用率3.2%。我們認為公司未來將持續投入研發高毛利的特種線、醫療線等產品,我們預計公司研發費用率將小幅提升、研發費用規模擴大,預測2025-2027年公司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2%、3.2%、3.3%。

2)行政費用率:2024年公司行政開支1.97億港元,對應行政費用率2.7%。2025年7月10日,萊尼股份公司宣佈,萊尼汽車電纜解決方案業務部(前文提到的Leoni K)已完成出售,正式併入總部位於中國香港的匯聚科技集團,考慮到公司與Leoni K進行並表前的業務整合及后續公司出於技術、渠道等考慮,可能持續進行外部收購,我們預計公司2025-2026年行政費用率提升,預測2025-2027年公司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0%、3.1%、3.2%。

3)銷售費用率:2024年公司銷售及營銷開支0.77億港元,對應銷售費用率1.0%,我們預計公司將在全球銷售渠道持續深耕,銷售費用率將上升,預測2025-2027年公司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1%、1.2%、1.2%。

我們預測公司2025-2027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6.58億、11.12億、14.12億港元,對應淨利率6.0%、7.9%、8.4%

4.2、相對估值

我們選取與公司在業務屬性上接近的可比公司進行相對估值分析

安費諾(APH.N)是全球領先的電氣、電子和光纖連接器、互連繫統以及相關產品的設計製造商,業務範圍涵蓋連接器系統、傳感器、增值電纜組件、電纜解決方案等,服務於汽車、通信等眾多關鍵領域,是公司在國際市場上(尤其是在高端連接器、汽車連接器、通信互連等領域)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之一。

泰科電子(TEL.N)是全球工業技術領先企業,專注於連接與傳感解決方案的設計與製造,致力於賦能交通、工業、醫療、能源及數據通信等領域的發展,產品矩陣包括連接器系統、光纖、電路保護設備、電線電纜、網絡電纜系統等,其中連接器、光纖與電線電纜等產品與公司產品佈局具備相似性。

鴻騰精密(6088.HK)是全球領先的互聯解決方案製造商,隸屬於鴻海集團,主要業務領域涵蓋智能手機、通信基礎設施、電腦及消費性電子、電動汽車等,其中通訊基礎設施業務包括光纖、光纜等光學產品以及線纜、連接器組件等銅連接產品,與公司業務重合度較高。

立訊精密(002475.SZ)是電子元器件領域的領軍企業,公司業務範圍涵蓋多元化垂直一體化的產品開發、銷售、現場技術支持與智能製造,產品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汽車以及通訊等領域。立訊精密於2022年收購了匯聚科技,將其整合為子公司,以完善在通信、汽車連接器等領域的佈局,共同推動行業生態合作與技術創新。

工業富聯(601138.SH)是全球領先的通信網絡設備、雲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及工業機器人專業設計製造服務商,提供基於工業互聯網的智能製造解決方案,相關產品廣泛應用於智能手機、電信網絡基礎建設及工業自動化製造等領域,與公司數據中心分部業務高度相似。

科博達(603786.SH)是全球化汽車智能與節能部件系統方案提供商,專注汽車電子研發與產業化,產品涵蓋LED照明控制、電機控制、能源管理及車載電器等百余品種,是國內少數實現與全球高端汽車品牌同步研發的企業,與公司汽車業務具有競爭關係。

中航光電(002179.SZ)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旗下高端互連解決方案核心供應商,主營光/電/流體連接技術與產品,自主研發35萬多個品種,覆蓋防務、商業航空、數據中心、新能源汽車等高端領域,與公司光纖等電線組件與汽車組件業務相關度較高。

公司估值低於可比公司平均水平,當前估值具備性價比。我們預測公司2025-2027年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6.58億、11.12億、14.12億港元。按照2025年8月26日股價,對應2025-2027年37x、22x、17x PE,可比公司2025-2027年PE均值分別為26x、21x、18x,27年公司PE低於可比公司的PE均值;公司2025和2026年的PEG估值分別為0.8、0.5,低於可比公司PEG均值。考慮到Leoni K汽車業務和公司汽車線業務相似度較高,未來Leoni K有望與公司並表貢獻利潤,參考可比公司PEG估值,我們認為公司當前估值水平具有性價比。

4.3、投資建議:給予「買入」評級

我們預測公司2025-2027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10億、140億、167億港元,同比增長49%、27%、20%;2025-2027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6.58億、11.12億、14.12億港元。按照2025年8月26日股價,對應2025-2027年37x、22x、17x PE,可比公司2025-2027年PE均值分別為26x、21x、18x,27年公司PE低於可比公司的PE均值;公司2025和2026年的PEG估值分別為0.8、0.5,低於可比公司PEG均值。

結合PE和PEG估值,基於:1)AI算力維持景氣度,AI相關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帶動公司數據中心電線組件、特種線纜、服務器ODM業務收入持續高速增長;2)汽車智能化趨勢推動汽車線纜需求高速增長,疊加控股股東立訊精密收購德國線束廠Leoni AG,后續Leoni AG旗下Leoni K汽車線纜業務和公司相關業務整合后,有望持續發揮渠道、技術等協同效應。我們認為公司具備一定的標的稀缺性和溢價空間,首次覆蓋,給予匯聚科技「買入」評級。

5

風險分析

1)下游市場需求不及預期的風險。公司業務覆蓋數據中心、電信、汽車、工業及服務器等多個領域。若宏觀經濟承壓、市場需求下行,各行業增長動力減弱,可能對公司產品出貨及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2)原材料價格波動的風險。公司銅製電線組件產品(如SFP、CXP、XFP及SAS連接器等)成本受銅價等原材料價格影響顯著。若價格傳導機制未能完全消化成本壓力,主要原材料價格變動可能侵蝕毛利率,導致業績承壓。

3AI算力景氣度不及預期的風險。公司數據中心、網絡電線及服務器業務的營收高度依賴AI算力景氣度。FY2024受益於AI興起,電線組件與數字電線業務收入增長超60%,服務器業務增長42.9%。若AI算力需求增長不及預期,將直接削弱下游客户對公司產品的需求,影響業績表現。

4)匯率波動風險公司交易往來主要以美元、港元、人民幣及歐元結算,匯率波動可能會對收入、匯兌損益具有一定影響,導致公司業績波動

免責聲明

本訂閲號是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簡稱「光大證券研究所」)海外研究團隊依法設立、獨立運營的官方唯一訂閲號。其他任何以光大證券研究所XX研究團隊名義註冊的、或含有「光大證券研究」、與光大證券研究所品牌名稱等相關信息的訂閲號均不是光大證券研究所海外研究團隊的官方訂閲號。

本訂閲號所刊載的信息均基於光大證券研究所已正式發佈的研究報告,僅供在新媒體形勢下研究信息、研究觀點的及時溝通交流,其中的資料、意見、預測等,均反映相關研究報告初次發佈當日光大證券研究所的判斷,可能需隨時進行調整,本訂閲號不承擔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義務。如需瞭解詳細的證券研究信息,請具體參見光大證券研究所發佈的完整報告。

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閲號所載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任何投資者不應將本訂閲號所載內容作為投資決策依據,本公司也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訂閲號所載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訂閲號所載內容版權僅歸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機構和個人未經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轉載、刊登、發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權行為給光大證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光大證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責任的權利。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