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3 19:54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六里投資報;作者:投資報
知名經濟分析師、蓮華資管首席投資官洪灝,日前在一場電視訪談中,詳細解析了這輪市場未來可能的走向。
洪灝通過兩個指標來判斷這一輪市場剛剛開始,
從市值/GDP率指標來看,
他認為當前市場修復到了長期的均值水平,遠沒有達到2007、2015年的高點,
如果現在去擔心所謂的泡沫化,為時過早。
有好的股票,好的倉位,應該抓住。
從兩融余額指標來看,當前兩融水平很高;
兩融可以用來計量市場的風險偏好,一般來講,領先后市1-3個月,
也就意味着,接下來1-3個月市場繼續走高的可能性非常大。
另外,洪灝判斷A股會比港股更好一點,有機會再加10個percent,去到4200點。
因為A股壓抑很久,爆發起來是很驚人的。
但他也警示,如果走得太快,可能會受到干預。
而港股他在7月份就曾有過判斷,認為能上穿28000點。
投資報整理精選了洪灝分享的精華內容如下:
主持人:你看這個市場能持續多久?有沒有什麼指標可以參考一下?
洪灝:每一次都不一樣。
比如,2007年的時候,你看的是估值。
其實2015年的時候,如果你看估值,你可能很早就不會再買了。
因為牛市,它的估值可以一路上升。
所以,2015年的時候,我們在6月16號,寫了個報告,叫做《偉大的中國泡沫》,當時我們用的指標就是換手率。
2015年6月份的時候,我們看到這個換手率到了每個星期2-3次,
甚至快過日本90年代初的泡沫頂峰,以及臺灣90年代的泡沫頂峰。
所以,當時我們覺得這樣肯定不可能再持續了。
但是這次,你説泡沫什麼時候會爆,有什麼指標?
我覺得現在講這些東西有點太早,有點嚇唬大家了。
我覺得還沒開始,如果看一下我們的市值/GDP比率,也就是巴菲特很喜歡用的指標,用市場的市值去除以GDP。
它比較的是你GDP的增長速度和整個市值的增長速度。
GDP增長速度遠遠快過市值增長速度的話,就會導致其下行;就是説我們GDP里面創造了很多的增加值,是沒有反映在股市里面的。
其實,我們現在是修復到了一箇中期,也就是長期的均值水平。
如果是這樣的話,你説現在是泡沫,我覺得是説不過去的。
主持人:我想用一個形象化一點的方式來問,如果説現在泡沫的程度,以內地A股市場為例,十分滿分,你給多少分?
洪灝:十分滿分的話,現在三四分左右。
如果你看這個所謂的市場/GDP率,其實它可以炒得很厲害。
比如説我們看到2007年、2015年的水平都是遠遠高於現在的水平的。
那為什麼現在我們中國更加開放,有更大的市場的時候,反而這一率比以前低很多呢,這些都説不通。
甚至2021年那波,也是遠遠高於現在的。
所以,這些都説明,如果現在我們去擔心所謂的泡沫化,其實我覺得是為時過早。
我相信,大家有好的股票,好的倉位,應該抓住。
主持人:同時,我也知道你有另一個指標,就是我們最近關注度很高的內地兩融的余額水平,之前看到破了2萬億了,甚至去到2.1萬億以上,一路在增加。
洪灝:兩融就是去計量這個市場的風險偏好。
一般來講,這個指標領先后市1-3個月。
那麼,如果我現在看到兩融的水平很高,
那我們相信,接下來1-3個月市場繼續走高的可能性非常大。
主持人:那幅度有沒有辦法可以量化?
洪灝:這個很難講。
你説一塊錢的融資在3500點能做的事情,和在4000點能做的事情,自然是不一樣的,所以很難去量化。
但這是一個趨勢指標,
它指明瞭方向,但是它並不指明這個絕對的水位是多少。
主持人:那時間點的話,你也有説到是1-3個月,就是這輪起碼可能有望走到年底,是這個意思嗎?現在上證在大概3800,這一輪上升的潛力,可以去到哪里?
洪灝:我認為是吧,可以到11月份再説。
A股先再加10個percent,有機會去到4200點。
(和現在港股比)我認為A股好一點,因為A股壓抑了好久,終於爆發。
所以,我覺得A股爆發起來是很驚人的。
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就是説如果我們走得太快,那麼監管一定會給大家提示風險,
或者收緊兩融,期貨不可以做多,期貨的要求提高,所有這些我們都見過。
如果再出現這樣的情況,也不要太驚訝。
但是重要的就是,我們看到整個市場里面的流動性,還是非常充裕的。
只要流動性的條件在改善,那麼這個市場繼續走高的趨勢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很多之前的説法內地市場散户比例太重,長期資金不夠。
在這輪的市況當中,有沒有變化呢?有沒有機會或者條件使得今年的升市會健康一點,有調整地反覆向上,而不是直線上升呢?
洪灝:其實,我想先講的就是散户都還沒入場。
現在我們看到那些散户開户,銀證轉賬,其實相當於去年9月份三分之一的水平。
可能這個星期會更加多一些。
但是相對於峰值來講,仍然差很長很長的距離。
這就説明,其實散户還沒有完全進入。
所以這一波上升,其實很多都是我們的這些機構。
尤其是我們中國的對衝基金,不要小看我們中國的對衝基金,很厲害。
我們市場有超過一半的成交量都是對衝基金貢獻的,因為這些是高頻的交易。
比如説,之前我們看到3萬億以上的成交,這應該是有史以來第一大或者第二大。
但是,我相信大部分都是高頻換手造成的,量化基金。
所以,我覺得如果你看另外一個趨勢,我們上一次也講了,就是指數化投資。
指數化投資,它一定是買指數里面的龍頭。
所以,我們看到所有的龍頭,像寧德時代、恆瑞醫藥、汽車里面的比亞迪等等,所有這些龍頭股都跑得非常好。
因為它們在這個指數里面的權重佔比是非常大的。
龍頭越大,你的權重就越高,你被加倉的錢就越多,所以指數化投資一定是有益龍頭。
美國也出現這樣的情況。
比如我們看到Mag 7,這七大科技公司為什麼成天都有人去買呢?
就是因為指數化投資佔美國的整個成交量是遠超一半的,接近三分之二。
美國的ETF數量比個股數量還要多。
中國也都是向這個趨勢在發展,香港的指數化投資是非常低的,香港的朋友喜歡自己去挑。
但我相信,隨着時間推移,香港也會出現類似的變化。
主持人:散户應該怎麼樣去捕捉這輪的牛市呢?比如剛纔講到A股會跑贏港股,那麼是不是跟一些A股的指數,或者對A股敏感的板塊?
洪灝:是啊。
比如説保險,因為保險里面它的投資組合,有很大一部分它有股市的投資。
所以港股、A股都有得升的話,那麼其實保險你可以看作是一個加了槓桿的指數,比如交易所、券商也都是;
還有我們剛剛講的所有新的東西,新消費,創新葯,新科技,打新,其實都會給大家很好的回報。
這個主要都是因為,市場的流動性在不斷改善。
(在部署的時間點上)逢低買入,越跌越買,這個是美股很流行的策略。
主要是因為,還有好多散户還沒入市,還有好多錢在等着虎視眈眈的。
所以,其實任何的回調,我們在最近一份報告里寫了,
任何回調在這樣的情況下,它都會是「brief and shallow」,就是很短,很淺。
主持人:剛纔講到,上證先看10個percent的上漲空間。那麼港股恆指呢?
洪灝:10個percent,28000點左右。
我認為應該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