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3 17:50
美國進口關税擾亂全球貿易,導致客户推迟訂單,並衝擊了正努力從 2022 年能源危機中復甦的歐洲化工行業需求,歐洲化工生產商正面臨新的動盪。
作為歐盟僅次於機械、汽車和製藥的第四大出口行業,歐洲化工行業近年來一直受高生產成本困擾 —— 自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后,天然氣和電力價格大幅飆升。
疊加關鍵行業困境引發的需求放緩,這個規模達 6550 億歐元(約合 7670 億美元)的行業中,已有部分企業選擇關閉工廠、裁員以削減成本。
美國對歐盟商品徵收至少 15% 的進口關税,衝擊了該行業的眾多主要客户,包括汽車、機械和消費品領域的企業。受唐納德・特朗普總統貿易戰的影響,全球汽車製造商已錄得數十億美元虧損。
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數據顯示,繼第二季度利潤下降 22% 后,歐洲化工企業第三季度利潤預計將下滑 5%。
梅茨勒研究公司(Metzler Research)分析師托馬斯・舒爾特 - 福爾威克(Thomas Schulte-Vorwick)表示:「自能源危機以來,我們一直期待歐洲化工行業的產量和利潤率能實現持續復甦。」
他指出,當前關税壓力、以及本土和其他地區面臨的亞洲企業激烈競爭所帶來的價格與利潤率壓力,共同構成了 「目前極具破壞性的組合」。
行業頭部企業 —— 尤其是巴斯夫(BAS.DE)、布倫 ntag(BNR.DE)和朗盛(LXS.DE)—— 由於在美國市場佈局深厚,在一定程度上免受直接進口關税的衝擊,但仍受到客户謹慎行為的影響。
近幾周,客户紛紛推迟訂單,導致那些生產從牀墊、汽車零部件到口香糖等各類產品所需化工原料的企業,不得不下調或調整年度業績預期。
全球最大化工企業巴斯夫在 7 月下調了全年業績預期。這家德國集團表示,由於客户對短期全球經濟前景持謹慎態度,部分客户的訂單提前期從通常的 3 至 4 個月縮短至僅幾周。
美元困境
此外,經濟不確定性下客户去庫存的行為,以及美元走弱(給以歐元結算利潤的企業帶來困擾),也讓歐洲化工企業承壓。
荷蘭多樂士塗料母公司阿克蘇諾貝爾(Akzo Nobel)在 7 月底下調了 2025 年核心利潤預期,理由是市場不確定性持續存在,並需根據匯率變動進行調整。
德國化工企業瓦克化學(WCH.DE)也在 7 月下調預期,除了其產品(包括用於製造太陽能電池的多晶硅)需求疲軟外,美元走弱也是原因之一。
凱投宏觀(Kepler Cheuvreux)化工行業研究聯合主管克里斯蒂安・費茨(Christian Faitz)表示:「(歐洲)化工行業實際上正經歷階段性放緩。」 他補充稱,市場仍期待 2026 年需求能趨於穩定。
歐洲化工協會(Cefic)數據顯示,去年歐盟對美國出口的化工產品價值約 400 億歐元,略高於 2023 年的 380 億歐元,這一規模超過歐盟從美國進口的 300 億歐元化工產品。
歐洲本土化工行業約三分之一的銷售額(約 2240 億歐元)來自海外市場,大多數歐洲化工企業在包括全球最大化工市場中國在內的主要市場都設有重要業務。
聯合投資公司(Union Investment)股票組合管理負責人阿恩・勞滕貝格(Arne Rautenberg)表示:「過去,歐洲化工行業生產量大、出口量大,但未來這種情況將不復存在。」
德國特種化工企業朗盛(Lanxess)首席執行官馬蒂亞斯・扎赫特(Matthias Zachert)此前曾警告,受 「極度不確定性」 影響,第三季度將面臨艱難局面,但他對年底前需求趨於穩定持謹慎樂觀態度。
然而,中小型企業正承受切實損失,例如家族經營的特種化工企業霍布姆油脂化學公司(Hobum Oleochemicals)。該公司的一個潛在客户 —— 底特律附近的一家美國底塗產品供應商 —— 放棄了一項本可使銷售額翻倍、並抵消歐洲汽車行業疲軟影響的合作協議。
該公司首席執行官阿諾德・默格爾(Arnold Mergell)表示:「現在已不存在任何可靠性可言,這對項目和投資來説是致命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