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0cm!利好頻頻襲來

2025-09-03 17:44

A股市場在連續衝高后休整,多隻熱門高位股回落,拖累三大股指集體回撤。

截至收盤,滬指跌1.16%;深證成指跌0.65%;創業板指漲0.95%。滬深兩市成交額23641億,較昨日大幅縮量5109億。

市場縮量調整,前期低位板塊切換上漲,行業僅光伏、儲能、固態電池板塊表現強勢,陽光電源漲超15%,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國軒高科紛紛上漲。固態含量超四成的電池ETF(561910)今日大漲4.01%,居同標的第一。

新的主線,在哪?

01

利好頻頻襲來


93日,A股固態電池概念股集體拉昇,海博思創、泰科科技20cm,億緯鋰能一度大漲超14%;鹿山新材、道氏技術漲近10%,國軒高科也漲近5%

同時,電池ETF(561910)的固態電池「含金量」超過四成,正因為高相關性,今日大漲4.01%今年累計上漲32.99%,位居同標的第一,遠遠跑贏滬深300指數。

消息面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將於2025910-11日在北京召開《固態電池材料評測用模具電池裝配方法》等10項固態電池團體標準送審審查會及《硫化物全固態電池硫化氫產氣量評價方法》等5項標準項目啟動會。

與此同時,產業鏈多家公司都在近期密集傳出進展

92日,億緯鋰能龍泉二號全固態電池成功下線。此次下線的龍泉二號10Ah全固態電池,能量密度高達300Wh/kg、體積能量密度為700Wh/L,主要面向人形機器人、低空飛行器以及AI等高端裝備應用領域。

此前,另一家固態電池龍頭企業——國軒高科在電話交流會議當中也表示,公司首條全固態中試線已正式貫通,金石全固態電池目前處於中試量產階段,良品率已達90%。同時,已正式啟動第一代全固態電池2GWh量產線的設計工作。

欣旺達透露固態電池研發進展,第一代半固態電池已完成開發,能量密度超300Wh/kg;第二代半固態電池電芯樣品進入中試階段:第三代全固態電池通過400Wh/kg產品方案與工藝驗證。

同時,第二輪新能源汽車的補貼窗口期或已經臨近。有消息稱,相關部門將於20259月對2024年啟動的60億元固態電池重大研發專項進行中期審查,通過審查的項目將獲得后續撥款,並可能啟動第二輪補貼申報窗口。

這意味着,針對搭載固態電池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或將延續至2027年,或進一步加快固態電池商業化應用的速度。

可以看出,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已在加速,政策端和產業端都在共同推進。下游佈局來看,多家車企規劃在2025年至2030年期間推出搭載全固態電池的動力汽車,多家電池企業也在2025年規劃了2GW以上的固態電池產能。

三季度,鋰電池行業迎來裝機旺季,下游消費電子、汽車密集發佈新品刺激需求,產業鏈景氣度已經在邊際提升。

從上半年鋰電池企業表現來看,頭部電池企業市佔率正在提高,設備企業已經從技術迭代中的增量環節中獲益,在手訂單呈現放量態勢。

如今再看鋰電池行業,已經是峰迴路轉了麼?

02

下個主線?


當前,國內鋰電行業在經歷了深度調整之后,已呈現修復回升態勢。

電池板塊今年上半年業績亮眼。中證電池主題指數的前十大成份股上半年營收100%實現正增長,超9成盈利,展現強勁增長動能。

對比歷史業績來看,中證電池主題指數近三年業績呈現V型反彈趨勢,2024年年報同比增長首次轉正,2025Q2增速大幅躍升,期內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20%,營收增長11%,板塊景氣度拐點有望確認

國內電池企業的全球競爭力也在進一步提升。據SNEResearch統計,202516月,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達504.4GWh,同比增長37.3%。其中,國內六大動力電池企業合計佔有68.9%的全球份額,同比提升4.2個百分點。

在單車帶電量快速提升、電動重卡持續放量、歐洲車企新車型周期啟動以及新興市場儲能需求爆發等多重因素的支撐下,電池領域新一輪擴產周期正在啟動。

據高工鋰電不完全統計,2025年上半年,先導智能、海目星、贏合科技、利元亨等多家頭部設備企業披露的新籤及在手訂單總額已超過300億元,同比增長幅度高達70%-80%

從訂單結構可以看出,本輪設備需求不僅源於產能擴張,更來自固態電池、海外建廠、產線升級等多重趨勢疊加。

海外市場成為高增長、高盈利的關鍵領域。

寧德時代上半年海外業務營收增速達到了21.1%,毛利率(29%)顯著高於國內(22.9%);上半年公司在建產能235GWh,產能利用率維持高位達到了89.86%

而去年在海外接連斬獲儲能大單的陽光電源,海外業務迎來了爆發之年,同比增長超過80%,營收佔比提升到了58.3%

國內頭部電池企業正在大幅增加資本開支,以應對技術迭代、加速出海並升級產能,強勁的下游排產數據提供了堅實依據。

三季度旺季整體排產呈現環比6%-8%的增長,延續了8月以來的回升勢頭。龍頭電池企業9月排產環比提升8%,達到70GWh水平,已連續兩個月保持5%以上的增速。儲能企業Q3排產也維持了15%20%的同比增長。

再者,2025年以來,固態電池技術持續獲突破,多家車企計劃於2027年左右開始搭載全固態電池,行業產業化進程加快

固態電池作為確定性強的技術方向,帶動了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導電劑等多個環節的技術升級,隨着行業需求擴大以及產品成熟,量利雙升優勢有望體現。

隨着產業鏈不斷成熟、行業內產品測試、定型等節點持續落地,產業鏈有望實現上下游共振,從設備,材料再到電池環節,將逐步反映需求釋放。

固態電池設備成為訂單增長的重要新引擎。譬如今年,中試線的陸續落地,從核心設備企業訂單就可以觀察得到。

譬如覆蓋了固態電池整線設備的先導智能,各工段固態電池設備陸續交付了歐美日韓以及國內頭部電池玩家,預計全年固態設備訂單將達8-10億元。

佈局固態電池塗布、輥壓、轉印設備的贏合科技二季度淨利潤(+42.48%)大幅增長,合同負債高達25.25億元,同比大增76%;海目星上半年新增訂單約44.21億元,同比增長約117.5%,説明當前訂單已經處於爆發趨勢。

在位企業也在固態電池領域頻頻發力,積極尋找新的增長點。

上周華域汽車發佈公告稱,擬從上汽集團處受讓上汽清陶49%的股權,后者主營半固態以及全固態電池,客户包括上汽乘用車等整車企業,此次收購將幫助華域汽車切入固態電池賽道。

並且,低空、機器人、AI等領域都是固態電池潛在的應用場景,其市場空間不止侷限於新能源汽車範疇,意味着除了汽車、消費電子,未來這些應用場景會為鋰電池企業帶來新的增量需求。

EVTank預計,2025年全球固態電池出貨量將超10GWh2030年將超600GWh,市場規模將超過2500億元。

從市場表現來看,身處於大規模量產前夕的固態電池概念對鋰電池行情起到一定催化,在產業信息交替刺激之下,在A股表現也一直領先於大盤指數。截至上周,固態電池指數的年漲幅已高達38.9%,大幅領先於滬深30014.3%)。

接下來,今年9-11月,固態電池領域還將迎來幾場重磅活動,或將為板塊行情埋下伏筆。譬如924-25日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固態電池技術大會,102224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固態電池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研討會,以及118舉辦的硫化物全固態電池國際峰會暨展覽會

另一方面,隨着鋰電池行業「反內卷」持續深化,疊加技術迭代與新市場需求相互作用,供需合力之下細分領域總體產能過剩的問題料將加快調節的節奏。

從頂層政策設計基礎上,國務院、工信部等已經相繼公佈政策和舉措,行業協會發布自律倡議,相關企業紛紛響應,譬如召開以反內卷為主題的閉門座談會,內卷綜合整治有利於提升我國新能源汽車和鋰電池產業的全球競爭力。

03

尾聲


總的來説,鋰電行業未來兩年從內卷出清、到新技術新場景的增量應用,應該是極具看點的。

全球電動化的前景無比明確,過去深度調整把鋰電板塊估值壓縮到了低位,隨着先進產能調整以及海外佈局,龍頭企業逐漸將重心放在利潤率更高的產品結構中,重拾增長的預期在股價反彈中逐漸開始兑現,資金認同了這個邏輯。

資金近期加速流入電池ETF(561910),連續三日獲資金加倉3億元,堪稱資金共識年內份額增加9.3億份,同比飆漲83.39%,是同標的ETF中最受資金青睞的。並且,該ETF年內日均成交額為4019萬元,流動性也是同標的第一。

電池ETF跟蹤的中證電池主題指數覆蓋電池產業鏈上下游全環節,包括上游材料(如正極、負極、電解液)、中游電池製造(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及下游應用(新能源車、儲能系統),指數成份股中固態電池相關企業佔比超40%,如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國軒高科等龍頭股。

由於相關龍頭股多數位於創業板(資金賬户日均10萬以上,參與證券交易2年以上),投資門檻較高,藉助電池ETF可以降低交易門檻,高效、便捷佈局固態電池、儲能相關主題。該ETF同樣設有場外基金聯接(A類:016019C類:016020),適合沒有證券賬户的用户。(全文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