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5.7萬億資產、1135人規模,美國億萬富豪羣體畫像曝光

2025-09-03 17:12

【文/觀察者網 張菁娟】當「億萬富豪」的標籤被提及,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或許是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等科技巨頭的名字,但一組數據正揭開這個羣體更龐大、更復雜的全貌。

據《華爾街日報》9月2日報道,財富情報機構Altrata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美國億萬富豪數量已達1135人,相較於2020年的927人,呈現出顯著的增長趨勢。

Altrata估計,這些億萬富豪的總資產約為5.7萬億美元。這筆財富的規模足以覆蓋多重鉅額開支:能給美國每一位65歲以上的駕駛員買一輛雪佛蘭科爾維特黃貂魚敞篷車,外加100萬名學生四年的哈佛學費、食宿費用和每人每年1萬美元的助學金,還能買下麥當勞、達美航空、福特汽車和露露樂蒙的全部股票,以及芝加哥所有的住宅地產。

從地域分佈來看,科技產業聚集的加利福尼亞州是億萬富豪的核心聚集地,擁有255位億萬富豪,佔全美總數的近四分之一。但與大眾認知不同的是,超級富豪的足跡並非侷限於繁華都市,而是遍佈美國各地:密西西比州的里奇蘭、威斯康星州的沃諾基等相對偏遠的地區,也不乏他們的身影。

報道稱,儘管許多富豪在佛羅里達州棕櫚灘這類高檔社區擁有房產,但他們也會聚集在一些不太起眼的地方,比如北卡羅來納州的卡什爾斯,這座位於藍嶺山脈的小鎮,有四户億萬富豪家庭在此居住。而億萬富豪擁有房產的最小城鎮,是蒙大拿州的温尼弗雷德,該鎮人口僅172人。

億萬富豪遍佈各地。在美國,他們擁有3000多套住宅及其他各類房產。 《華爾街日報》

美國億萬富豪的構成極為多元,既有沃爾瑪的沃爾頓家族、凱悦酒店的普利茲克家族等為人熟知的商業世家,也有像屋頂產品分銷商ABC Supply的聯合創始人亨德里克斯(Diane Hendricks)、Russell Stover巧克力公司的繼承人等不太知名的成員。

黛安·亨德里克斯是最富有的白手起家女性。1982年,她與已故丈夫在威斯康星州共同創辦了ABC Supply公司。目前該公司為美國最大的屋頂設施、牆板、窗户產品批發商之一。

據統計,30歲以下的億萬富豪里,科氏工業集團的繼承人瑪麗·茱莉婭·科赫和小大衞·科赫佔據兩席,彰顯了家族財富傳承的影響力。

在娛樂體育領域,賽琳娜·戈麥斯、泰勒·斯威夫特、勒布朗·詹姆斯、碧昂斯等明星也在億萬富豪之列。

政界相關人物中,伊利諾伊州州長J·B·普里茨克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均屬於「繼承部分財富起家」的億萬富豪,位列全美360多位此類羣體之中。

從性別維度看,該羣體仍以男性為主,86%的億萬富豪為男性,但女性富豪數量已超150人。

年齡分佈上,最年長的億萬富豪是保險公司Mercury General的創始人喬治·約瑟夫,將於9月11日年滿104歲。

而在財富排名頂端,埃隆·馬斯克以4230億美元身家位居榜首,傑夫·貝佐斯以2830億美元緊隨其后。

《華爾街日報》指出,「億萬富豪」的身份並非終身標籤,而是受多重因素影響的動態結果。市場波動會影響資產價值,私營企業的估值存在不確定性,大額捐贈也會減少個人財富。這意味着包括勒布朗·詹姆斯、碧昂斯等明星,都可能會在富豪名單上進進出出。

然而,即便存在波動,財富向頂端集中的趨勢仍未改變。據報道,美國最富有的100位億萬富豪,財富總額接近3.86萬億美元,超過所有億萬富豪總資產的50%。僅埃隆·馬斯克、貝佐斯和馬克·扎克伯格這三位,就佔據了這100人財富總額中的近1萬億美元。

儘管硅谷誕生了眾多有鉅額身家的富豪,但數據顯示,大多數美國億萬富豪的財富並非來自科技行業。從行業分佈看,約300人的財富來自銀行和金融業,佔比近三成,遠超科技行業的110人,另有75人來自房地產行業。

Altrata數據表示,三分之一的億萬富豪的財富大部分或全部來自繼承。儘管洛克菲勒等傳統豪門僅余一位成員在榜,但五家企業的50位億萬富豪繼承人,總財富仍達8300億美元,佔所有億萬富豪財富總額的近15%。

在積累鉅額財富的同時,億萬富豪們也在參與慈善事業。據統計,2015年以來,億萬富豪已公開捐贈或承諾捐贈約1850億美元。他們的捐贈主要用於教育、醫學研究等領域,過去10年中,這兩個領域共獲得900億美元捐贈,佔總捐贈額的一半。

雖然蓋茨、沃倫・巴菲特等一些億萬富豪公開承諾捐贈大部分財富,但其他一些人至今捐贈甚少。約四分之一的億萬富豪在過去十年中已知的捐贈不足100萬美元。

報道稱,有些富豪會更多地向與自己相關的機構捐贈。對衝基金經理比爾·阿克曼向多個領域捐贈了約1.2億美元,但他向自己與妻子擔任受託人的基金會捐贈了13.6億美元,該基金會主要支持醫學研究等事業。

Altrata追蹤的捐贈主要接收方包括蓋茨基金會、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等國際慈善機構。其中,紐約中央公園保護協會是最受歡迎的捐贈接收方之一,共收到89位億萬富豪約1億美元的捐贈。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則從近30位億萬富豪那里獲得了75億美元捐贈,其中紐約前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一人就貢獻了超50億美元。

美國億萬富豪(按年齡從小到大分佈)《華爾街日報》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林兆楠曾指出,在捐贈的光環背后,隱藏着富豪們如何藉助複雜的税收規則,將「慈善」轉變為一種鞏固財富的工具。在美國,捐贈不僅是一種慈善行為,更是一種合法的避税工具。通過將資產轉移到私人基金會或捐贈者建議基金(DAF),億萬富翁們不僅可以規避高額遺產税,還能通過税收減免抵扣其他收入的税款——而這些操作被巧妙地包裝成「公益事業」。

更關鍵的是,富豪捐贈給基金會的資產多為股票、債券、不動產等具有升值潛力的非現金資產。這些資產留在基金會名下,增值部分僅需繳納極低税率,既實現財富管理,又塑造「慈善家」形象。據美國政策研究所(IPS)2023的年報告,富豪通過捐贈規避的資本利得税、所得税和遺產税,相當於捐贈金額的74%——即富豪每捐贈1美元,普通納税人需補貼74%的税收減免,這不僅導致巨大税收損失,還加劇税收不平等。

值得一提的是,《華爾街日報》此前指出,億萬富豪資產淨值激增適逢美國國內經濟差距日益拉大。據聯邦數據,2024年,美國最富有的1%家庭擁有49.2萬億美元財富,約佔美國財富總量的30%。而在20世紀80年代末,最富有的1%家庭佔有23%的財富。

超級億萬富豪的崛起引發了對美國乃至全球財富分配和經濟權力未來走向的根本性質疑。對於是否應該允許億萬富豪的財富不受限制地增長,以此作為鼓勵創新的手段,或者當如此多的資本集中在如此少的人手中時,社會是否能夠公平運轉,經濟學家以及政界人士仍意見不一。

經濟學教授、播客節目Capitalisn’t的主持人津加萊斯(Luigi Zingales)表示,他認為超級億萬富豪階層的崛起是資本主義在美國失敗的徵兆。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施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則警告説,財富不平等最終可能轉化為政治不平等,而政治不平等又會加劇財富不平等。

「與普通美國人相比,這些人生活在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因此,他們不必像普通美國人那樣與公立學校、公立醫院打交道,也不像普通美國人那樣依賴醫療保險,」他説,「這種深刻的分裂正在造成兩極分化,我認為這會破壞對社會運轉至關重要的團結。」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