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9.9元賣了2個億!潮玩公司上半年有多賺錢?

2025-09-03 16:47

(來源:V觀財報)

今年上半年,潮玩行業憑藉LABUBU等話題性產品成為外界關注焦點。「V觀財報」(微信號ID:VG-View)近日梳理了A股、港股已披露2025年半年報的10家潮玩相關上市公司業績,他們賺到錢了嗎?

「LABUBU」領跑,其他企業也不差

港股市場,泡泡瑪特、布魯可兩家潮玩企業營收、利潤均取得增長。其中,泡泡瑪特實現收益138.76億元,同比增長204.4%;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45.74億元,同比增長396.5%。LABUBU成為泡泡瑪特上半年業績大幅增長「功臣」,其隸屬的藝術家IP「THE MONSTERS」收入達到48.14億元,同比增幅達668%,佔總收入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3.7%增至34.7%。

「中國版樂高」布魯可實現收入13.38億元,同比增長27.9%;母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約2.97億元,較上年的-2.58億元同比扭虧。「小孩哥」撐起布魯可業績「一片天」,6-16歲年齡段產品佔企業總收入的82.6%。平價價格帶(零售價9.9元)產品的收入達2.16億元,銷售量達到4860萬盒。

名創優品、樂華娛樂雖然並非以潮玩為主業,但其潮玩板塊在上半年也都取得大幅增長。其中,名創優品潮玩品牌TOP TOY實現外部收入7.42億元,同比增長73%,總GMV達10.48億元。

藝人管理公司樂華娛樂上半年憑藉WAKUKU哇庫庫於潮玩賽道頻繁亮相。報告期內,樂華娛樂子公司與WAKUKU母公司深圳熠起(Letsvan)聯合創立與華同行,作為WAKUKU哇庫庫等潮玩IP的孵化及運營平臺,併成功推出幾款產品。此外,藝人小卡也成為樂華娛樂上半年藝人相關衍生品的增長關鍵。今年上半年,樂華娛樂潮玩板塊和藝人小卡所屬的IP運營業務實現收入2060.6萬元,同比增長128%。

相較於港股市場,A股業務涉及潮玩行業的上市公司以傳統玩具廠商為主,通常有多項主業,但上半年在玩具板塊的收入也普遍出現增長。

其中,高樂股份通過自有品牌「GOLDLOK」推出潮玩盲盒擺件、潮玩IP周邊產品、毛絨玩具等多品類產品,玩具及相關業務上半年實現收入1.27億元,同比增長40.34%。華立科技上半年動漫IP衍生產品銷售收入1.66億元,同比增長14.51%,《寶可夢明耀之星》成為爆品,令公司第二季度動漫IP衍生產品銷售業務單季度收入創下新高。

星輝娛樂玩具業務實現營收2.01億元,同比增長8.46%。晨光股份九木雜物社實現營收7.56億元,同比增長9.49%,IP類(二次元、谷子及周邊衍生品)產品上半年銷售佔比提升。奧飛娛樂玩具銷售業務營收4.59億元,同比下滑5.2%。實豐文化玩具業務營收上半年整體下滑6.09%至1.13億元,但動漫遊戲衍生品玩具同比增長99.34%至315.64萬元。

一個IP三家公司「通吃」

梳理各企業半年報不難發現,2025年上半年,各企業均在不斷加碼潮玩賽道,既涵蓋線上、線下以及國內外市場佈局,也包括IP合作、產品種類擴大等。

從銷售渠道來看,線下開店的潮玩上市公司主要有泡泡瑪特、名創優品和晨光股份等,報告期內門店數量持續增長。

截至6月30日,泡泡瑪特已在全球18個國家運營571家門店,淨增40家;運營2597台機器人商店,淨增105台。在海外市場,線下重點佈局全球知名旅遊目的地、機場和地標建築;線上官網已覆蓋37個國家,其中34個國家同步上線了自研App。上半年,泡泡瑪特中國市場的線下、線上市場收入增幅分別達到117.1%和212.2%,海外各地區市場線上、線下成倍增長,線上收入增幅最高達1977.4%。

截至6月30日,名創優品旗下TOP TOY已於全球開設293家門店,較上年同期的195家增長近百家,共有283家位於中國內地。晨光股份未單獨披露九木雜物社店鋪數量,九木雜物社與晨光生活館合計共有超830家零售大店,並在上半年內持續拓展線下渠道數量。

其他潮玩上市公司也在積極出海。通過Shopee、Lazard等全球電商平臺等渠道,布魯可上半年海外業績迎來爆發,同比大幅增長898.6%至1.11億元,美國和印度尼西亞是收入最高的兩大市場。奧飛娛樂嬰童用品深耕海外市場多年,下半年,公司旗下潮玩品牌玩點無限計劃在現有渠道基礎上繼續開拓大流通渠道,進一步強化 To C 直營電商業務以及海外市場。

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發布的《2025中國授權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24年國內市場年度授權商品零售總額和授權金規模迎來持續七年增長。2024年新增IP中佔比最多的3個品類為卡通動漫、文化藝術和影視綜藝。被授權行業和授權形式呈多元化發展,潮流玩具受「谷子熱」影響增長迅速。

在IP方面,加碼IP儲備成為上半年潮玩上市公司重點領域,一個IP被多家公司同時獲取授權的情況並不罕見,例如寶可夢便被授權給了實豐文化、華立科技、布魯可等公司。隨着合作IP數量增長,上市公司成本也隨之攀升。但從泡泡瑪特、華立科技爆款IP帶動業績來看,優質IP仍為潮玩領域競相追逐的對象。

具體來看,藝術家IP和授權IP上半年為泡泡瑪特貢獻了99.1%的收入,共有13個藝術家IP收入過億。泡泡瑪特在公告中表示目前已獲得大部分授權IP的全球授權,但並未披露IP具體數量,而設計和授權成本則由上年同期的2.41億元大幅增至今年上半年的5.24億元。

上半年,布魯可簽署了13個新IP。截至6月30日,布魯可已將19個IP商業化,共有925種SKU上市銷售,其中包括小黃人、酷洛米等熱門IP。報告期內,布魯可新推出273個SKU,包括初音未來、名偵探柯南、奧特曼、寶可夢及火影忍者等,佔總收入的53.1%。

目前,實豐文化已擁有寶可夢、蛋仔派對等多個熱門IP授權,並於今年取得「喜羊羊與灰太狼」「海綿寶寶」等動畫IP授權並納入公司潮玩產品系列的開發計劃。

作為A股IP大户,奧飛娛樂自有IP包括「超級飛俠」「喜羊羊與灰太狼」「巴啦啦小魔仙」「鎧甲勇士」「量子戰隊」等。公司也在不斷引入外部IP,例如報告期內推出了「變形金剛」「三麗鷗」「小馬寶莉」等IP衍生品。隨着潮玩與情緒經濟崛起,奧飛娛樂佈局正逐步向年輕人羣體(K12-30歲)擴大,表示將圍繞「年輕向」戰略發展方向,將經典IP從童年記憶延展重塑成潮流符號。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玩具廠商,上半年「跨界」潮玩的上市公司也不在少數。

3月,美股上市公司量子之歌與Letsvan達成併購投資合作,Letsvan成為其控股子公司。5月,萬達電影全資子公司擬與關聯方共同投資52TOYS母公司北京樂自天成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同時擬與樂自天成在IP玩具產品的開發及售賣、市場營銷和其他相關領域展開戰略合作。

港股上市公司貪玩於2021年開始涉足潮玩領域並推出以BroKooli為品牌的原創IP潮流玩具后,2025年公司搭建全新的潮玩業務團隊,並已推出試驗性搪膠毛絨潮玩公仔。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封面、導語圖來源AI製圖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