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終審!交通銀行福建分行獲3.7億債務清償權

2025-09-03 11:19

近日,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交通銀行(601328)福建省分行與融僑集團等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作出終審判決,判令融僑集團及旗下7家子公司對主債務人福州漢霖實業有限公司3.7億元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交通銀行福建分行同時獲得對合肥、福清兩地抵押資產的優先受償權。

交通銀行3.7億借款案

該案的核心爭議源於金融借款合同履行糾紛。根據法院判決書及融僑集團公告披露,截至2025年3月21日,主債務人漢霖實業尚欠交通銀行福建分行借款本金3.7億元,利息(含罰息、複利)29.5萬元。

交通銀行福建分行於2025年4月正式向福州中院提起訴訟,將漢霖實業及融僑集團等8家關聯企業列為共同被告。

原告在訴訟中提出多項核心訴求:要求判令漢霖實業提前償還全部貸款並解除借款合同;請求法院確認對融僑集團合肥置業有限公司名下位於合肥市廬陽區融僑悦城集中商業(含地下車庫)及部分街區商業房產,以及福清融僑置業有限公司名下1674個車位的優先受償權;同時要求融僑集團及旗下南京融傑、無錫融悦等7家子公司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福州中院的終審判決基本支持了原告的訴訟請求,明確:漢霖實業需在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償還全部本金及利息,2025年3月21日后的利息按合同約定計算至實際清償日;融僑集團連同7家子公司及林宏修需對上述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交通銀行對合肥、福清兩地抵押資產通過折價、拍賣或變賣所得價款享有優先受償權。案件受理費190.3877萬元及財產保全申請費5000元,由各被告共同負擔。

流動性危機全面失控

系列訴訟背后是融僑集團持續惡化的財務狀況,《財中社》注意到,公司流動性危機在2025年呈現全面失控態勢。

最新公告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逾期金融機構貸款本金余額已飆升至40.2億元,較2025年4月的數據翻倍增長,商業承兑匯票違約金額達2063.6萬元。累計未完結訴訟、仲裁案件金額高達43.8億元,涉及案件超600宗,其中已披露案件金額35.4億元,其他未披露案件金額約8.4億元,而其2024年總合約銷售額僅11.5億元,訴訟金額是銷售額的3.8倍。

進入2025年下半年,新的訴訟案件持續爆發。8月,中建二局第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就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向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融僑集團及子公司河南長啟置業、河南融僑實業,要求支付欠付工程款1.3億元及利息728萬元,並主張對工程折價或拍賣價款享有優先受償權,同時要求融僑集團承擔連帶責任。

一個多月前的6月27日,渤海銀行福州分行已以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為由,起訴主債務人福州漢霖實業及融僑集團等,要求償還本金2.1億元及相應利息、罰息,目前該案尚未開庭審理。

自2023年起,融僑集團已被工商銀行福州閩都支行、中國銀行福州鼓樓支行、中建投信託等超過10家金融機構起訴,涵蓋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及信託公司等多類機構,形成集體性風險敞口。

在債券市場,融僑集團存續的9只境內債券規模達75.8億元,目前已全部觸發展期條款。公司於8月22日召開"P融僑1"等四隻債券持有人會議,擬將本金兑付安排從原2023年8月31日至2026年11月30日,進一步延長至2027年8月31日,其債務滾動壓力持續加大。

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23年總負債485.2億元(資產負債率82.1%),淨虧損48.4億元;2024年總負債仍達366.6億元(資產負債率85.3%),貨幣資金僅余6.1億元,連續四年累計虧損高達205.6億元。

更嚴重的是,會計師事務所對其2024年財務報告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結論,財務透明度與可信度受到嚴重質疑。

此前的債務紓困嘗試未能扭轉頹勢。2022年11月與平安信託、東方資產達成的19億元債務重組協議,將還款期限延至2025年,但子公司武漢融僑置業未能按約履行,截至2024年9月,兩筆合計22.5億元債務再次逾期,其中包括東方資產受讓的12億元平安信託債權。

債務重組的失效導致危機持續深化,集團及董事長林宏修已因多起案件被限制高消費。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