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增程汽車的十字路口

2025-09-03 09:19

原標題:增程汽車的十字路口 來源:Tech星球

理想汽車早期的成功,始於一次精準的賽道切入。

彼時,增程路線被主流新能源市場忽視,而理想的*車型理想ONE以增程技術為核心,精準解決了當時消費者的續航焦慮,並憑藉這一差異化優勢實現銷量爆發。

其實,作為「油箱+電池」 雙能源配置的技術路線,增程曾長期被貼上「落后」的標籤,但卻因直接破解「里程焦慮」,成爲了平衡用户需求與補能現實的中間選項。

實用和理想汽車帶來的成功,讓增程在過去幾年從「小眾選擇」成為車企競相湧入的賽道。

傳統車企中,吉利、奇瑞、長安、比亞迪等頭部玩家先后將增程納入產品矩陣;造車新勢力陣營里,零跑持續加碼,鴻蒙智行系列、小鵬、小米等也將增程車型作為重要佈局;就連此前對新能源新興路線態度謹慎的老牌合資品牌通用、福特、現代等,也紛紛披露了增程車型的研發與上市規劃。

可與陣營持續擴容形成反差的是,增程汽車的市場正在降温。

據乘聯會發布的數據,2025年7月,增程汽車銷量為10.2萬輛,同比下滑11.4%;與之相對的是,純電動汽車同期銷量同比增幅高達24.5%,兩者市場走勢呈現明顯分化。

理想汽車過去的成功,證明了擊中用户痛點的重要性,但眼下增程下滑的趨勢表明,「痛點紅利」 並非永恆。

隨着補能設施完善、純電技術迭代,對於所有入局者而言,如何在守住用户核心需求與順應長期技術趨勢之間找到新平衡,已成為比單純佈局產品更緊迫的命題。

車企集體攻入理想大本營

想買新能源車,卻總被續航焦慮「卡脖子」?對這類消費者來説,增程車的確成了不少人的優選答案。

一位增程汽車車主表示,現在很多增程車的綜合續航都能超過1000公里,無論是日常通勤還是長途自駕,都無需頻繁規劃補能,大幅提升了用車便利性與出行安全感。

而從車企的角度看,增程車能火,則是因為能算出一筆劃算的經濟賬。

一位汽車從業者告訴Tech星球,比起從零開始搭建框架的純電平臺,增程技術研發門檻低了不少,花的錢和耗的時間也少很多,對車企來説,不用在研發上砸太多錢,還能快節奏推出新車,顯然更經濟。

所以,當一眾新能源車企掙扎於生死線時,依靠增程,理想汽車早早就跑入了「千億營收」俱樂部,並在2023年,成了繼特斯拉、比亞迪之后,全球第三家實現盈利的新能源汽車企業。

理想的成功,徹底點燃了行業對增程的熱情。一批車企開始調整戰略,向理想的「基本盤」發起衝擊。一位頭部車企的產品經理向Tech星球坦言,在前幾年,增程是切入新能源市場最快的路徑,「而且這個路徑也的確被理想驗證過了。」

回看過去幾年增程汽車的表現,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4年,增程車型銷量分別實現218%、130%、154%、70.9%的增長,市場佔比也從3.6%增長到了9.1%,市佔率迅速攀升,成為新能源車市場中增長最快的細分品類之一。 

在理想眾多追隨者中,零跑汽車憑藉更低的價格,也確實分到了不少蛋糕。

早在2023年,零跑推出的純電版C11銷量,在1月份時僅有426輛,3月有了增程版加持后,C11的單車型銷量快速提升,至8月就完成了單月銷量過萬。這種增長勢頭在2024年進一步爆發。2024年零跑的銷量達到了29.4萬輛,同比增長103.8%。

今年以來,增程車型的上新節奏明顯加快:7月,工信部公告中,別克至境L7、智己LS9、上汽尚界H5等增程車型已完成公示;8月初發布的公告里,小鵬X9增程版、廣汽埃安i60增程版又相繼亮相。

短短兩月內5款增程新車密集登場背后,曾被視為落后技術的增程,已經成為車企熱捧的香餑餑。而隨着更多玩家入局,增程賽道的競爭已從 「理想獨大」 轉向 「多強混戰」。

扎堆入局后熱潮退去:銷量承壓、車企轉向

當全民皆增程時,增程的紅利已不復存在。

經過4年的高速發展后,增程市場在2025年開始轉「陰」。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增程式汽車市場份額從2024年的10.7%下滑至9.8%,從今年1—7月累計零售銷量來看,儘管增程擁有12.1%的同比漲幅,但遠遠低於純電的35.2%和插混的25.2%。

值得注意的是,曾高度依賴增程路線撐起銷量的部分車企,如今不僅增速明顯放緩,部分還出現了產品戰略的轉向。

以理想汽車為例,其交付量已連續兩月同比下滑,且跌幅呈擴大趨勢:7月交付新車3.07萬輛,同比下滑39.7%;8 月交付量進一步降至2.85萬輛,同比跌幅超41%,增程車型的增長動能已顯疲軟。

至於同樣以增程車型為銷量主力的問界,交付表現也始終處於波動狀態,未能延續此前的穩定增長態勢,增程路線的支撐作用逐漸減弱。

零跑的變化則更為直接,從銷量結構到產品規劃逐漸轉向純電。其旗下多款曾以「增程為主、純電為輔」的熱銷車型,如今銷量構成已徹底翻轉;更能作為信號的是,今年新推出的B10、B01 兩款主力新車,甚至未規劃任何增程版本。

同質化競爭,正是壓垮增程賽道紅利、導致市場加速飽和的關鍵推手。

理想汽車的一位銷售向Tech星球直言,「現在越來越多品牌都在復刻理想的路徑,無論是主打家庭用户的核心定位,還是大空間、高配置的產品設計邏輯,甚至連營銷話術都高度相似。」 

這種扎堆模仿的直接后果,是增程市場從早期的藍海快速變為紅海。消費者面對琳琅滿目,但又功能相似的增程車型時,很難再對某個品牌產生獨特偏好或購買黏性。

在這樣的競爭壓力下,即便是曾佔據增程賽道主導地位的理想,也不得不通過多次調整價格來守住市場份額。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理想汽車單車均價為33.1萬元,2023年為32萬元,到了2024年,Q4單車均價為26.87萬元。

此外,一位行業從業者向Tech星球表示,隨着動力電池原材料成本大幅下降,純電動車的製造成本不斷降低、續航能力持續提升,這使得增程車型過去所依賴的「無里程焦慮」這一核心優勢,也在被逐漸削弱,甚至抹平。

增程進化,與純電踏入同一條河流

但這並不代表車企會徹底放棄增程路線。

在上述從業者看來,對當下的車企而言,增程的定位已發生明顯轉變。它不再是過去被寄予厚望、需要扛起銷量大旗的「銷量擔當」,而是轉變為補充產品序列、覆蓋特定用户需求的角色。

不過,他同時指出,從技術迭代與市場需求的雙重維度來看,眼下主流的增程方案已逐漸顯露出「上一代技術」的侷限性。「用户對純電續航、補能便利性的要求不斷進階,也在倒逼車企找新突破方向。」

據其透露,目前超充和更大的電池,正在成為下一代增程探索的方向。

公開信息顯示,此前舉行「恆星」增程技術發佈會的智己,搬出與寧德時代合作的66度電池、800V超快充高壓平臺,帶來超450公里的純電續航。尊界S800的動力電池容量也已經達到63度,純電續航超330公里。

作為對比,純電車型中,特斯拉Model 3后輪驅動版的電池容量,也不過62.5kWh。也就是説,智己和尊界的電池容量,甚至已經超過了部分主流純電車型。

再比如,同樣宣佈進入增程賽道的小鵬汽車,在工信部目錄中顯示,其增程版X9純電續航也將達到450公里。

從車企當前的技術動作來看,增程車的進化路子越來越往純電方向靠攏:電池做得越來越大,甚至開始搭超快充。

但上述行業人士指出,增程車的電池並非越大越好。

一方面,大電池確實能把純電續航拉高,日常通勤不用燒油;可另一方面,成本壓力跟着就來了。過去增程車靠小電池能降低電池成本,現在電池容量翻倍,這部分成本直接漲上去,車價自然降不下來,成本甚至超過了同級別的一些純電車型。

此外,更實際的問題是,電池沉了會導致車身變重,不僅費油,開起來的操控感也會打折扣,相當於爲了續航犧牲了駕駛體驗。

當增程往「大電池+超快充」的方向進化,本質是在向純電的技術邏輯靠攏。這樣一來,它過去「靠小電池控成本、靠油補能解焦慮」的獨特優勢在慢慢消失,反而要和純電在 「續航、成本、用户體驗」上正面比拼。

儘管無法定論當下押注增程的對錯,但能夠確定的是,往后的中國新能源車市,增程想再去搶佔純電的市場份額,難度會比想象中大得多。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