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信證券:美國擬撤銷海外在華晶圓廠設備採購授權,半導體國產替代持續受益

2025-09-03 08:52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信證券研究 作者:徐濤 夏胤磊 王子源

美國擬計劃通過法案,撤銷臺積電、英特爾、三星和SK海力士在中國大陸採購芯片製造設備使用許可,加大這些企業在華芯片製造難度。因此,中信證券預期國產存儲芯片供應商及晶圓代工廠等市場份額有進一步提升。此外,由於採購設備難度進一步加大,海外晶圓廠可能會開始尋找國產供應商,對國產半導體設備及材料等產業鏈相關公司持續利好。

美國擬計劃撤銷臺積電、英特爾、三星和SK海力士在華芯片製造設備使用許可,加大這些企業在華芯片製造難度。

當地時間9月2日,據彭博社報道,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已撤銷臺積電南京廠的「經驗證最終用户」(VEU)授權;此前,在當地時間8月29日,BIS發佈最終規則,宣佈撤銷三家在華半導體企業的VEU授權,相關變更將在公告發布120天后生效。這三家公司分別是英特爾半導體(大連)、三星中國半導體,以及SK海力士半導體(中國)。此前,這些公司無需逐案申請,即可將美國製造的芯片設備運往中國大陸工廠。根據規則,一旦VEU撤銷生效,向臺積電、三星及SK海力士在華工廠供貨的廠商都必須主動向美方申請出口許可證,原先的一攬子許可被改為個案審批,涉及範圍涵蓋先進製造設備、備件乃至生產過程中消耗的化學品,帶來審批周期與排隊不確定性。

如果此次豁免撤銷落地,中國大陸產能佔比較高的SK海力士可能受到最大沖擊,其次是三星,臺積電受影響相對較小。

SK海力士在中國大陸擁有兩個主要工廠:無錫工廠(專注於DRAM內存生產)和大連工廠(原英特爾NAND閃存工廠,2021年底被海力士收購,主要生產NAND Flash)。三星在西安、蘇州設有NAND存儲芯片工廠。而臺積電在南京的工廠目前僅具備2萬片/月的12英寸產能,佔其全球產能130萬片/月約1.5%。據TrendForce數據顯示,截至2025Q1,三星與SK海力士佔據了全球近70%的DRAM市場和近50%的NAND市場。三星在中國大陸的NAND工廠佔其總產能的42.3%,全球佔比達15.3%;SK海力士在中國大陸擁有約50%的DRAM產能和20%的NAND產能。早在2022年,美國便出臺了對中國的半導體出口管制政策,其中臺積電、三星、SK海力士的中國工廠最初獲得了一年的豁免許可,隨后在2023年又被賦予了「無限期豁免」。但若此次豁免撤銷成為現實,每次運輸都將需要申請許可,並可能面臨長達三至六個月的審查期,這些公司在中國大陸的運營將會受到顯著影響,其中中國大陸產能佔比較高的SK海力士可能受到最大沖擊,其次是三星,臺積電受影響相對較小。

海外晶圓廠在中國大陸的製造難度加大,對國產芯片晶圓製造企業及國產半導體產業鏈有望持續拉動。

中信證券認為,臺積電、三星和海力士后續被美國限制採購高端設備和材料后,擴產難度大幅增加,國產存儲芯片供應商及晶圓代工廠市場份額預期有進一步提升。目前看,國內先進存儲和邏輯晶圓廠擴產需求繼續維持,對於下半年及明年擴產預期快速回升,對國產設備需求顯著拉動。此外,由於採購海外設備難度進一步加大,對於臺積電、三星和海力士,若想進一步擴產,可能會開始尋找國產替代供應商,對國產半導體設備及材料等產業鏈相關公司持續利好。

風險因素:

全球宏觀經濟低迷風險,下游需求不及預期,國際產業環境變化和貿易摩擦加劇風險,國產化推進不及預期,匯率大幅波動,美國製裁加劇,日荷等美國盟友收緊半導體制裁等。

投資策略:

2025年中信證券預計國內晶圓廠擴產需求保持增長,疊加國產替代需求,有望帶動國內半導體制造、設備、零部件和材料環節的加速成長。


注: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5年9月3日發佈的《晨會》報告,分析師:徐濤S1010517080003;夏胤磊S1010521080005;王子源S1010521090002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